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出发点:劳动社会评论.第1辑

国家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出发点:劳动社会评论.第1辑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溢出性”是国家制定农民工培训政策的重要推动力。农民工培训不仅仅在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其人力资源“溢出”到社会和国家,并且集中于“国家要务”的完成。“中心任务”是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出发点,也是该政策的落脚点。政策指出,对于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要“突出重点”。

国家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出发点:劳动社会评论.第1辑

“溢出性”是国家制定农民工培训政策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的诸多文件都强调加强对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有专门章节要求加强农民工培训。除这两个国家级别的文件之外,国家制定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还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79号)[2]、《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等。与培训相关的文件还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

国家的这些文件都强调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明确目的。农民工培训不仅仅在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其人力资源“溢出”到社会和国家,并且集中于“国家要务”的完成。

1.服务于国家中心任务的完成

“要务”指的是政府在特定情势下所提出的“最重要任务”。“要务”是决策者根据环境和形势提出的,在不同环境和形势下,同一执政主体可能制定出不同的要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要务”的同义词是“中心任务”。

国家将农民工培训在“中心任务”体系中定位。“中心任务”是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出发点,也是该政策的落脚点。农民工培训及其人力资源增长在“中心任务”中的功能,也就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文件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类似的提法还有,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加强培训工作”[3]

2.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农民工培训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制定者看到,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4],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着眼于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2]。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3],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3]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国家文件要求“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5],“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3],“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6]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实现方式。国家文件要求培训“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2],“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7],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要“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3]

全球化形势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政策文件据此提出,农民工培训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4]

农民工培训也服务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促进“城市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工培训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

3.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农民贫困

国家文件指出,农民工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培训的目的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8],“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2]。农民工培训要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9],“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3]

文件认为,农民的劳动素质低下阻碍了他们向城市的转移,要促进转移则必须进行培训。“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2]。所以,要“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有效培训和服务,提高其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6]。(www.xing528.com)

“转移就业”的要求决定了培训的具体目标。农民工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2],“向农民传授外出就业基本知识”[7],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政策指出,对于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要“突出重点”。即,“重点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培训,重点支持农民工输出地区开展转移就业前培训”[2]

培训如果提升了农民在城市的就业能力,帮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也就为“建设现代农业[2]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4],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9]

4.实现权力增益和社会稳定

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另一重要的出发点是“权力增益”。文件提出,培训关系到“重大的政治问题”[4],必须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构建和谐社会”[3]。农民工培训的内容之一是“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2],“维护稳定”[3]

就业和再就业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民生则是社会稳定的决定因素。政策文件要求农民工培训服务于就业。即,农民工培训是“促进就业再就业”[3]的重大举措。一份国家部委文件提出:“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水平低、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提高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有利于农民工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10]

扶贫也是“民生”的核心内容,农民工培训也服务于扶贫。“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4];“为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必须“重视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11]。要“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发展”[7]

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建筑部门的政策文件提出,农民工培训要“保证安全生产”[10]

至于其他意义,政策文件还提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3]

根据“要务”所需要人力资源载体的类别,农民工政策文件要求对三种劳动力进行培训,即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

从“要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类别出发,农民工政策文件要求开展下列类型的培训:①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2],外出就业技能培训[2]和农民工岗前培训[9]。②劳务输出专项培训[9]。③职业技能培训[12]或岗位培训[2],在岗技能提升培训[9]。④转岗培训[9]。⑤实用技能培训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⑥创业培训[9]。⑦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9]

归纳起来,国家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其目的是促进为国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即公共产品的生产,服务于国家和全社会。在这其间,也包括了个人受益、企业受益等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