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联系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到00多种。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公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自宋以后,茶与中办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到近代茶馆业兴起,与日俱增是将饮茶与文化联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联系

自古以来,茶与中国人生活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的《茶经》是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详细论述茶的性质、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等,并把茶提高到“经”的地位,陆羽也因之被尊为“茶圣”。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到00多种。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在饮酒风日盛的唐代与日俱增是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公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说就“三月三日,上锲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受庭阴,清风逐人,日以留兴,卧借青霭……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古人品茶有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唐代柳宗元刘禹锡的好友卢仝深得其神,他的《饮茶歌》就品出了不同的境界,“一碗喉咙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橘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手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仙;在何玉川子乘此风清风俗归!”卢仝隐在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今还藏有宋代钱选绘的《卢仝烹茶图》。陆羽的好友僧释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一饮倏昏寝,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保须苦心破烦恼。”唐代的名士已从饮茶中探索到另外一个禅意境界。宋代把佳茗比作佳人苏东坡,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月是姑春翁,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脚处,松风忽作泻时声。橘肠未易禁三碗,卧听荒城长短更。”

自宋以后,茶与中办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近代茶馆业兴起,与日俱增是将饮茶与文化联在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20世纪中国生活场景。(www.xing528.com)

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形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