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经》二章:伦理概念孝的深入探讨

《孝经》二章:伦理概念孝的深入探讨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这里节选两章,以资诵读。选文导读孝为人伦之基,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孝来自于自然关系的自然感情,并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伦理和文化规范。使孝真正有别于天然亲情的是“爱亲敬长”的感情。

《孝经》二章:伦理概念孝的深入探讨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这里节选两章,以资诵读。

选文导读

孝为人伦之基,作为一个伦理概念,孝来自于自然关系的自然感情,并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伦理和文化规范。但作为社会自然人在血缘关系上的“亲亲之爱”所体现的能力和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真正的孝。使孝真正有别于天然亲情的是“爱亲敬长”的感情。这种爱敬已经大大超越了“父母给了我生命”等仅仅出于自然的血缘关系,而上升为以爱敬为标志和本质的伦理要求,让人在其中学习普遍意义上的如何做真正爱敬他人的人。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1]。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注释

[1]悌tì:敬爱兄长。

参考译文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www.xing528.com)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1]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2],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3]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注释

[1]敬天下之为人父:父,这里指父母。

[2]教以臣:臣,为臣之道。

[3]恺悌:和乐,平易。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选文鉴赏

孝既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始于人伦血缘之爱的孝,从亲人间的亲爱,走向对天下人的敬爱,要求真诚地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乡里、爱国家、乃至爱天下。孝道是人间永恒的法则,是人就得行孝,天经地义!孝中有家国重任,有儿女情长,孝中浸润着先人对众生的仁爱情愫,凝聚着祖辈和合天下的智慧,蕴藉着人类光明和美好的渴望。让孝陪伴着我们,肩负发展进步的重任,把仁爱揣在心中,镌刻在人类通往美好的大道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