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问题。称谓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可谓洋洋大观。这不单是一个称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不肖”“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份的说法,一方面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谦虚和礼让。还有些自称,如“朕”“寡人”等,是皇帝专用的,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有些对妇女的称呼,如“内人”“中妇”,则反映了古代妇女操持家务、不涉外交的地位。
现代社会的称谓语也很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中的称谓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称谓语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同志”这个称谓语不再一统天下,“先生”“师傅”“小姐”“女士”等称谓开始被人选用,各司其职,各居其位。这是现代社会走向多元化的反映。
查找资料,分类搜集古人的字号、敬称、谦称,也可以搜集古人对父母、老师、妇女、帝王的称谓等,探究一下这些称谓语背后的文化观念。(www.xing528.com)
选择几个你感兴趣的称谓语,对它的使用场合、对象、频率,甚至历史沿革做一些探究。
在我们国家,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会使用不同的称谓语。但是,假如你在英语国家,一个“Mr”或“Mrs”就可以解决问题。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人与人的远近亲疏并没有改变,可以称谓语系统却相去甚远。称谓语之间的这种差异说明什么问题呢?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门外语同汉语比较一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