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人对张居正的评价日趋客观,有的明史研究者更称其为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没有之一。但在之前的很多年,张居正几乎就是奸臣的代名词。
在张居正生活的时代,大明王朝已岌岌可危。是他动用非常手段,大力改革,使王朝出现了中兴的迹象。仅从经济上说,在张居正掌权之前很多年,明王朝几乎没有银钱储备,各地常常因为军饷发不到位而引起军队哗变等恶性事件。而在他实行改革后,仅万历五年,帝国中央银库大仓库便收银436万两,京师仓库所存粮食足够6年消费。数年之后,明王朝凭借这些银两、粮草打赢了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援朝抗倭三次大战。
据说,这样一个人,不说居功至伟,起码生前死后都应风风光光。问题在于,生前的风光,张居正享受到了,死后的风光却迟迟没有来。张居正死后仅半年,便因欺君毒民、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罪状遭到清算。两年之后,他在江陵的老家被捕,其子张敬修自缢身亡。他本人更是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奸臣的代表。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得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说起。在孔老夫子的《论语》里,老先生无论好坏,对人的评价只有两种——君子和小人。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君子和小人的判定主要以道德为标准,而非事功层面的判断,所以历来的读书人都爱谈气节,而耻于言利。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吗?孟子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这样一种话语体系下,王朝需要的是道德先生之类的人。
所以与张居正同一时代的名臣海瑞在评价张居正时说了一句极为振聋发聩的话——“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可能就是张居正真正的悲哀所在吧。(www.xing528.com)
阅读与讨论
1.你如何看待“义”和“利”?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张居正给你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