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常用题型写作训练,语文复习指导

高考作文常用题型写作训练,语文复习指导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再比如前面已提到的作文题,可以“化大为小”从以下两方面切入。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应对政策又是“光明”的。

高考作文常用题型写作训练,语文复习指导

一、新材料作文写作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先进理念的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其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可简称为“四自”。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必须紧扣中心角度立意作文,是一种进步,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范围及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简称为“三不”。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等等,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

(二)写作方法

写好新材料作文,除了前面讲到的方法技巧外,关键是熟练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步”法:

第一步:通读材料,分清类型;

第二步: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第三步:挖掘角度,选择最佳;

第四步:化大为小,确定立意。

1.通读材料,分清类型

这里的“类型”是指材料的类型。按数量分,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按内涵的显隐分,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

应考时,能区分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基本可保证审题立意不犯方向性错误。一般来说,显性材料的内容是明显的,材料多指现实生活由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如下面的[写作示范]题就是如此,此题主旨非常明确,只要就事件本身(“浅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隐性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往往用假托的故事、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诗歌主旨等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如2010年高考卷提供的是清朝阮元的一首《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这就是典型的隐性材料作文。

2.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整体把握就是全面理解材料了,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审题时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抓住关键主要指阅读分析材料时能抓住关键词句,并做记号,这些关键词往往是写作的角度或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对这一作文需要整体理解列夫·托尔斯泰名言的内涵;人生由两部分构成。关键词是“人生”“光明”和“阴影”。“人生”规定着写作方向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国家、社会、民族等都可以谈,但必须落脚到“人”身上;“光明”指人性中善良、高尚等好的方面;“阴影”指人性中的不足、弱点等不好的方面。

3.挖掘角度,选择最佳

自主选择角度是新材料作文和传统作文的最大区别,鼓励考生发挥创造力、多角度看问题、自由发表见解是高考作文之终极目的。而能不能找到角度,能不能找到合适角度就成了衡量考生审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要求考生审题时首先能从材料中挖掘出所有的角度。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搜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细读这则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反映的信息有三点:一是格林兄弟自己想做的事,努力了却没有结果;二是朋友偶然的发现与帮助使格林兄弟名扬天下,是典型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三是格林兄弟与朋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缺了任意一环都不可能成功。

从以上的三个角度中选择自以为最佳的、最容易发挥的一种,即可成文。

4.化大为小,确定立意

角度确定后,还不能马上动笔行文,因为只是按照某一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洞的、抽象的。此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大角度化小一点。把抽象概括的一句话变为具体可感的若干侧面,调动知识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确定立意。如上文福建卷,角度找到了,可以这样立意:第一个角度,格林兄弟自己想做的事,努力了却没有结果,科学研究要尊重事实、要善于转换思维、猜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并非一致、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第二个角度,朋友偶然的发现与帮助让格林兄弟名扬天下。偶然与必然、朋友的重要等;第三个角度,格林兄弟与朋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缺了任意一环都不可能成功,当局者迷与旁观者清、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成功的基石等。

再比如前面已提到的作文题,可以“化大为小”从以下两方面切入。

①可以从一些大的社会现象来寻找写作的切入点,比如说我国在2008年出现的汶川特大地震,随后又来的玉树地震,还有世界各地出现的海啸、风雪灾害等等,这些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就是灾害是无情的,这些是生活中的“阴影”。但是人间往往是有爱的,而人间的友爱、人间的情谊则是“光明”的一面。

再比如社会生活中的腐败问题,全国各地出现的跳楼、自杀等社会现象,还有近几年以来屡屡发生的侵害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们的事件,都是社会现象中的“阴影”。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项应对政策又是“光明”的。

另外,像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海世博会等,都要求我们应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在陶醉于“光明”的时候,要敢于正视“阴影”的存在;看到“阴影”的时候,更不能忽视“光明”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客观冷静地应对人生的一切变化,才能或化危为安,或防微杜渐,或处变不惊,或知难而进。

对于以上素材可以运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但要谈出二者的辩证关系

②也可以从自己一个小的生活层面,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记叙故事,只要能够阐述人生中的光明和阴暗是一种辩证关系就可以。但文章的主旨要引导人定位自己的人生走向。注重引导人从感性走向更加理性,从年轻的冲动走向成熟的稳重。

这样,考生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所掌握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阅历,写出百花争艳、异彩纷呈的文章来。

(三)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睡眠有深浅 阅读亦如是

①闲暇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看凤凰卫视梁文道主持的节目,他有一句话常常躲在我的背后给我以警示:“只看自己好懂的书等于没看书!”可是,回首高中岁月,我读的书,除了教科书、习题集与一些鸡零狗碎的小文章外,很少去读整本的文化经典,因此也就没有了硬着头皮啃书的那种深度阅读的体验。忽然感到,这曾经的浅阅读与我曾经的浅睡眠竟然毫无二致,一觉醒来如同未睡一般慵懒疲乏,萎靡困顿。

②然而,人们奢望“深睡眠”,却放纵“浅阅读”。理由是:“浅阅读”简单轻松、实用娱乐。于是乎“图解”“画说”“大话”“水煮”大行其道。在图书馆古典文学类的书架上,你虽然可以找到古典名著的原著,也可以找到人为“浅化”的版本。但是原版《西游记》绝对没有《图解西游记》畅销;《三国演义》如果不去“大话”“水煮”也只能被束之高阁,饱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楚,因此,就连严肃庄重的学术著作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摇身“图解”。——《图解国富论》一书的前言明确表态:《国富论》原书概念和推理过程十分艰深,和当今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格格不入,本书以绘画、图片等形式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惊喜,有助于朋友们直观理解、深刻记忆。

③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得不承认,“不读诗,无以言”只是一个传说。君不闻,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也因收视率直线走低而不见了踪影?当人们已经习惯于听曹操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对白,当人们已经麻木于刘备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当书籍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一种果娱乐之腹的快餐时,我们是否有必要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浅阅读”在轻松与娱乐中到底让我们丢弃了些什么?

④当阅读因忙碌而丧失空间,当阅读因压力而浅尝辄止,当阅读因实用而不求甚解,当阅读因娱乐而走马观花,当“浅阅读”不断地“浅”下去并且真的成了一种社会风尚,你说,是我们娱乐了阅读,还是阅读娱乐了我们?

⑤请不要把“浅阅读”的风行归结为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吧!越是纷繁芜杂,越需要精耕细作。静水流深,蛟龙藏焉。阅读之浅,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如果我们心态浮躁,一味求浅,哪里会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宁静?而不愿静心读书的人,又怎么会获得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内心丰盈?急功近利、追求娱乐的浅阅读只会让我们的精神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时,将在哪里安放我们的文化之魂?我们可以功利、我们可以实用、我们可以娱乐,但我们绝对不可以不给攸关心灵的深度阅读留出足够的空间。

⑥我好羡慕古人读书,净手焚香,正襟危坐,那庄严的形式是对书、对知识与智性的敬畏。我很想拥有这样的日子:静夜里,半室中,手捧书卷,读之阅之,如听天籁,如闻仙乐。不知何时,书掉到了地上,我也沉沉睡去……

⑦睡眠有深浅,阅读亦如是。

点评:

①通过对自己阅读生活的理性反思,把“浅阅读”与“浅睡眠”进行类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②指出“浅阅读”大行其道的原因及其社会现状。尤其可贵的是:丰富的实例与深刻的体会中融入了真实生动的细节。

③以大家熟知的典型事例来预见“浅阅读”一味地“浅”下去的后果,目光犀利。幽默调侃的语言与精辟细致的评点,体现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字功底。

④⑤敏锐的眼光继续向“浅阅读”的深处探望,指出“急功近利、追求娱乐的浅阅读只会让我们的精神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就从反面表达了作者对“深阅读”的诉求。全文主题集中,不蔓不枝。

⑥⑦不但照应标题和开头,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全文结构完整、首尾圆合。

总评:作为一篇批评“浅阅读”的杂文,开篇即以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反省了自己对材料内容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切入“浅阅读”这一文题,然后以敏锐的眼力向事实的纵深探望:“浅阅读”在轻松与娱乐中到底丢弃了些什么?这不仅体现出了作者训练有素的审题能力,也表现出了作者较为深刻的思辨能力。同时,作者提炼了“图解”“画说”“大话”“水煮”为大家熟知的事实,并且依据这些事实紧紧围绕“浅阅读”浅在哪里、一味地浅下去会有怎样的后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深阅读”的诉求,主题集中,不蔓不枝,说理深刻,情感充沛。此外,作为一篇考场佳作,本文巧妙地将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理趣交融,文采飞扬,体现出了作者较为深厚的知识积累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写作训练·典型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答题。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空白处。

参考答案: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按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

②从不同深浅的水流可以有不同用处的角度思索;

③不按规律办事、一刀切。

2.一对青蛙兄弟,不慎掉进了一个油坛子里,几经尝试都没有跳出来。弟弟沮丧地说:“哥哥,看来我们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哥哥平静地说:“你忘了妈妈讲的故事了吗?妈妈说,有一位青蛙哥哥掉进了一个油坛子中,因坛壁太滑,不可能跳出来,但它并没有失去信心,还是坚持游着。它想,只要有力气,不管怎么样,都要游下去。游呀,游呀——就在它几乎游不动的时候,它的后脚碰到了坚实的固体,原来黄油在它的搅动下凝固了。后来,它踩在凝固的黄油上,跳出坛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说完,兄弟俩在黄油中充满信心地游起来。一天,两天——黄油一直没有变成固体,青蛙兄弟却满怀希望地游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两位哲学家为此争论起来,一个说:“看,自信有什么用,青蛙兄弟最终不还是死在坛子里了吗?”另一位说:“的确,自信的青蛙死了,但直到死亡的最后一刻,它们都不曾悲哀,没有绝望,因为它们没有时间去悲哀和绝望。”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本则材料可着笔的角度比较多。材料涉及两个持相反观点的哲学家以及一对青蛙兄弟。材料作文关键是理解材料,材料读懂了,选取的角度就比较多、比较灵活了。下面我们选取了几个角度以供参考:一、材料中很明显暗示的一个角度就是关于如何看待“自信”的问题,以及“自信”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说“自信带来精彩人生”等;二、我们还可以从“希望”入手来写,因为材料中提到“满怀希望地游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可见“希望”对人生的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写“点亮生命的灯”“在希望中拼搏”等;三、可以围绕“坚持”来谈,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坚持一定不会成功,所以不要因青蛙兄弟的失败而否定坚持的重要性;四、成功与否不在结果,而在过程,青蛙兄弟游动的过程,是生命燃烧的过程,是壮烈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写“享受过程”“快乐在路上”;五、可以从否定青蛙兄弟的角度来写,因为它们只知道奋斗、游动,没有方向,所以游动是徒劳的,所以失败了。

寻找切入点:

青蛙兄弟:自信、乐观、坚持、顽强。

第一个哲学家:悲观、注重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第二个哲学家:关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材料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种来行文,这样的考题无疑给了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广阔的施展余地,因此多训练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对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3.一天,一位老人从村口经过,被一轿车司机叫住:“老头过来,借个火!”司机躺在靠背上,懒懒的从车门里伸出脚来。这些司机已经见惯了畏畏缩缩、唯唯诺诺的村民。确实,在这样的贫困山村,一个轿车司机有足够神气的理由。老人一声不响地走过去,突然大喝一声:“车夫,你叫谁来着?”司机愣了半天:车夫?

路过的人都笑起来,但老人不笑,头也不回地自顾自走了。司机骂骂咧咧地起来,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山野的糟老头居然敢叫他“车夫”。他当然不可能明白,即便是最偏远的角落,即便是最底层的生命,在尊严遭遇轻慢时,都可能发出自己的断喝。

(1)这则材料讲的是________问题。

(2)写作此文可确定的立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1)尊严 (2)①尊严,不因身份地位的“尊卑”而或有或无;②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也会随时失去自我的尊严,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们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当有所畏惧。

有人天不怕地不怕,敢说敢做;有人畏首畏尾,谨小慎微。

有人说“无私者无畏”,有人说“无耻者无畏”,还有人说“无知者无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

9.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要符合文体要求。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乌龟羡慕老鹰飞得自由自在,说:“老鹰姐姐,能让我到天上过把瘾吗?”“你又没有翅膀,怎么飞?”老鹰说没办法。乌龟灵机一动:“你们两只鹰咬住绳子两端,我咬住绳子中间,不就把我带上天了吗?”

果然,乌龟上天啦!地上许多人都赞不绝口。突然只听有人说:“是谁让乌龟飞起来的呢?”有人猜测:“想必是老鹰吧?”乌龟忍耐不住,张开大口喊:“这是我的办法呀!”没等“我”字说完,一张嘴,乌龟就从高空坠下,摔在地上死了。

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或启发?请根据你对上面寓言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弟子对大师诉说:“我要疯了,我的妻子、孩子、岳父、岳母全住在一个唯一的房间中,房间像地狱。”大师说:“你会照我说的去做吗?”弟子说:“是的。”大师说:“把你家里所有的动物都带到你的房间中。”一个星期后,弟子又找到大师:“我的神经快要崩溃了。”大师说:“把动物统统赶出去。”之后,弟子想:“生命多么甜美,动物出去了,家是一处乐园,那样安静、整洁、宽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太多的人忘了珍惜自己拥有的,快乐是对拥有的珍惜和感激,而不是相反。

根据上面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瑞典医生斯坦利·库尼茨年轻的时候,曾试图穿越撒哈拉沙漠。进入腹地的当晚,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为庆祝自己36岁生日而准备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自己的口袋,“苹果!”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个苹果!”几天后,奄奄一息的他被当地土著人救起。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它被攥得如此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上个世纪初,这位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二、命题作文写作

(一)什么是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题目进行写作。这种命题形式有利于直接体现写作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写作要求。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命题作文”,这种作文不光给出作文题目,还给出一段材料。新命题作文的材料对标题起到了解释含义提示指向的作用,考生可以参考这段材料,开拓思路,快速构思立意。

(二)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需“跨越”。

首先,跨越审题关。

审题,是指对作文的题目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综合审查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常见的审题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体辨别法

根据题目辨明文体,是审题首先要解决的。有些题目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可以一目了然辨识出属于某一文体。如“我的母亲”“生动的一课”,只能写记叙文;“谈谈文明礼貌”“荣辱辩”,只能写议论文;“给校长的一封信”,只能写成书信体裁。有些题目则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季节”“难题”,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如果没有文体限定要求,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或材料的掌握,去决定选用的文体。

题目中出现“记”“忆”等字样的,应写记叙文;若没有以上字样,但涉及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也要写成记叙文。如“在……的日子里”(涉及时间要素)、“我的老师”(涉及人物要素)、“在教室里”(涉及地点要素)、“可喜的变化”(涉及事件要素)等作文题,都要写成记叙文。

如果题目中出现“谈”“说”“论”“评”“驳”等字样的,都要写成议论文。如“谈意气”“说‘安’”等;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以上字样,但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走与停”等题目,也可写成议论文。

如果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名称,如“肩膀”“绿色生活”等,或物体名称前后有“赞”“颂”“赋”等字样,则写成散文为宜。

2.题眼破解法

题眼是文章所需要着力表现的内容,是确定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找题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题目是一个单句,题眼常在谓语部分。如“找回童年”,“找回”是题眼,为什么“找回”,怎样“找回”,应是写作重点。如“有句话挂在嘴边”,谓语“挂”就是题眼,“挂”,就是经常提起,而且为大家所熟悉,不经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话就不是写作的内容。“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应该是题眼,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跨过”,应该成为写作的重点。“我能”一题,题眼显然是“能”,“能”字抓住了,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选择了。

(2)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要么是中心词,要么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如“绿色生活”,“绿色”是题眼,应围绕“绿色”选材;如“北京的符号”,“符号”应该是题眼,写作时必须围绕“符号”选材;“诗意地生活”,“诗意”应该是题眼。

(3)题目只是一个词,题眼往往就是本身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早”“愿景”“季节”“肩膀”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以揭示中心。

在找题眼的同时,还要准确找出并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怀想天空”中的“怀想”,“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中的“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的“不容易”,都应该是关键的词,写作时应体现出来。

3.联想象征法

有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必须用象征的手法。如题目“与你为邻”就允许这个“邻居”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由于题目又给出了“无形”的条件,这就从“无形”的层面上给考生提供了想象的巨大空间,你可以局限在具体的生活中去作文,也可以脱离具体的生活去想象。最好运用象征法。

运用“联想象征法”,首先要探究事物自身的特点,然后再从具体特点出发,联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如“与你为邻”,可把“你”联想为呵护、真爱、责任、诚信……对寓意比较隐含的题目,通过联想象征法,可以取得寄人于物,寓理于物,深化中心的作用。

4.异同类比法

首先,面对命题,要将平时写过的、见过的类似的题目与之进行比较,辨别异同,确定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从而确保不走题,不混题。如“我的××”与“我和××”的相同之处:写作的人称相同,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对象和重点内容不同,前者重点描述某某,后者既要写某某,又要写“我”,两者可并重,也可侧重一人。可见,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或喧宾夺主的问题。

异同类比时,不但要审清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更要把握住题目的重点。例如“母爱”,其词义是母亲或母亲般地对孩子的关爱,如果只是写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那就写成“母亲”了。“我心中的一支歌”,不能写成“我喜爱的一支歌”,而要抒发内心的情感、理想和追求。“还是应该谢谢你”,不能写成“我要衷心谢谢你”,“还是”体现出一种经历波折之后的选择。

其次,跨越立意关。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做到立意明确、正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立意明确,是指考生把自己的主张见解、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直截了当地体现在文章的语句之中,而且显豁地置于文章的首段或末段。当然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或寄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但这需要具备充分把握、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有的文章立意虽明确,但主旨与材料油是油,水是水,两者不能融合,其立意就成了“空中楼阁”。立意正确,指的是所立的意,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是一种健康的思想感情。例如四川卷的“熟悉”,一些考生拼命写熟悉各类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甚至熟悉考试作弊等,这样的立意就有问题。立意深刻和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立意新颖。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迪。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逆向思维,开拓新意

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的时候,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发人所未发,不落窠臼,能写出有一定见地的文章;如由“班门弄斧”想到应“弄斧必到班门”,由“忠言逆耳”想到应“让忠言顺耳”,等等。逆向思维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纵向开掘,探究新意

这是指在原来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从而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比如要求读了“薛谭学讴”的故事写一篇文章。把故事逐层读下去,则可有不少新意。从故事的起因看,薛谭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自大自满,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从故事的经过看,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他不强留徒弟,而以高超的技艺让薛谭悔悟,说明他教育有方。从故事的结果看,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可见他知错就改。甚至我们再为故事续一个“尾声”——薛谭一辈子都不能超过秦青,那么可以得出学习应该广泛,才能创新,才能超越。纵向开掘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

3.多向思维,悟出新意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要求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写一篇文章。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看,因为没有真才实学,落得个灰溜溜逃走的下场,可见人要有真才实学;从齐宣王的角度看,齐宣王喜听合奏,让南郭先生得以混饭吃,可见大锅饭可以休矣;从齐湣王的角度看,齐湣王不因循守旧,偏喜听独奏,可见领导要有改革精神;从乐师们的角度看,乐师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见要敢于批评不正之风。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见解新颖的关键。

4.聚合思维,提炼新意

聚合思维,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它要求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观点、意见涌进脑海,然后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再作总体性的分析和验证,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如上面所举“薛谭学讴”“滥竽充数”两个材料的立意,都有点像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整个故事看,结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薛谭学讴”主要讲学无止境的意思,“滥竽充数”是批评不学无术的人。当然,其他立意也不能说偏题,但要有现实价值。再如2008年全国卷Ⅲ提供的材料,本身并不算复杂,小兰和妈妈三次与小鸟亲密接触。命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可供考生选择的侧面、角度就很多:(1)母女俩的角度:她们的慈善行为没有用对地方,可立意为应看清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她们放生的结果,可立意为做事要讲求方法而不能盲从,不能好心做了坏事;她们有爱心,但不占有,立意为爱心并不仅仅是拥有,更不是损害,有爱心,还要有责任。(2)从鸟与人类的关系看,立意点可以是呼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3)从花鸟市场老板的角度看,商人借人们的善举来牟利,由此可谈论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危害不容忽视。比较这些角度,角度(2)就显得空泛,缺少新意,其他角度则要深刻一些,新颖一些。

(三)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700字。

与你为邻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了文化强国。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②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

③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从而促使你也进步。我们的动漫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有必要向你学习。我们通过借鉴你的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打造出了大受欢迎的《三国演义》,既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又得到了像包括你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好评,同时也推动了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我们积极向你学习,表达了我们对你的尊重和赞赏,也促使你更努力,锐意创新,与我们一竞高下。因此,相互学习,并不会使我们针锋相对,而是加强竞争,共同进步。

④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否则,便不利于我们的关系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自己有许多不足,例如限制你的动画在黄金时段播出,拒绝引进一些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深奥的电影。但多年的合作也令我们意识到,“闭关锁国”无法保护自我,打开国门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于是相关部门也制定法规,减轻壁垒,因此《日本人是丑陋的》等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你的了解。同时,也希望你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我们关于“二战”的历史研究书籍进入你的国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迎接未来。

⑤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希望中日文化都能不断辉煌,永葆生机!

点评:

①作者站在当代流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与你为邻”的中日友好关系。立意自然不凡,角度自然新颖,见解自然独到。

②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第一部分的论述:与你为邻,要相互尊重文化。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扣得紧又分得开。

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第二部分的论述:与你为邻,要相互学习文化。作者分析了相互学习文化的重要性,这符合提示语当中提示的“你我为邻,相互依存”的关系,扣题严谨。

④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第三部分的论述:与你为邻,要有开放的心态。

总评:高考作文中,只要一谈到与日本的关系,绝大多数考生都习惯从抗战历史的角度构思成文。该文作者站在当代流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与你为邻”的中日友好关系,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中日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围绕中心论点,文章分3个部分展开论述:与你为邻,要相互尊重文化;与你为邻,要相互学习文化;与你为邻,要有开放的心态。作者虽是一位在校苦读的高中生,但对当下中日流行文化元素相当熟悉,例如日本篡改《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中国借鉴日本动漫创作了《三国演义》以及《日本人是丑陋的》著作进入中国等。因而,本文的举例论证的用例十分典型,说服力强。

本文立意高远,角度新颖,操作性强。温家宝总理2010年5月访问日本时说,中日之间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绝不延续仇恨。本文立意恰恰落在“面向未来”上,可谓高远;而角度定在中日流行文化上,可谓新颖;中日青少年朋友无一例外都喜欢流行文化,让健康的流行文化担当中日友好的媒介物,完全可行。

文章立意当如高屋建瓴,瓴不建,其流则断;意不立,其文难继。但是,在写作中,特别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似乎忘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大步骤,行文之初,中心意思尚不明确,就急急忙忙地大行叙事、议论之道。结果文如水流散漫,不知所之。要做得好,就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你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四)写作训练·典型试题

1.请对题目“世界因你而精彩”进行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本作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你”“精彩”,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中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来看,文章的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上。这就是作文审题的“明确重心法”。因此题目中的“你”,可指人,也可指物(拟人化,如大自然),可以是实指某个人,也可指一个群体,更可以指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意志。

2.痴迷:深深地迷恋。(《现代汉语词典》)

试以“痴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请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审题:题目的提示语只有一句话,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痴迷”的解释:深深地迷恋。细细咀嚼,它给写作者界定了“痴迷”的语域:迷恋,而且是程度非常之深——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着其里,陶然忘情。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爱、兴趣可比的。因此,作文时能否在行文中体现出“迷”“痴”的程度,以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喜欢”“兴趣”的区别,是非常关键的。作为只有一个词语的命题,“痴迷”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从这些方面打开思路:痴迷什么,怎样“痴迷”,为什么“痴迷”,“痴迷”的作用、效果怎样等等。当然还可以考虑到“痴迷”是个中性词,对不同性质事物的“痴迷”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痴迷”什么,怎样“痴迷”,描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痴迷者”,编写故事,表现形象,凸显个性,并可从中见出对生活的思索。比如,痴迷书本尽情领略小说情节的曲折、唐诗宋词语言的典雅的“书痴”;痴迷足球,有球必踢、有球必看,牵挂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铁杆球迷”;痴迷音乐,痴迷周杰伦,走路看书都要听着MP3的“歌迷”。其他如痴迷动漫、痴迷色彩、痴迷鲜花、痴迷电脑、痴迷钓鱼……不一而足。当然,也可以写痴迷不好的事物会“玩物丧志”,甚至因此酿成悲剧,比如学生痴迷上网游戏,痴迷“追星”,父母痴迷麻将等等。

(2)“痴迷”什么,结果会怎么样(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对“痴迷”进行议论评价,告诉人们“痴迷”的意义之所在。比如痴迷是科技进步的动力,痴迷带我(他)走向成功,痴迷成就天才等等。

(3)为什么“痴迷”,或是从某些“痴迷”中能发现什么。能够深刻地思考(反思)平常生活中的“痴迷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有关生命、教育、文化、传统等社会意义,这是一种比较深刻的立意。比如,可以思考人们现在为什么痴迷于怀旧(老歌新唱、老电影翻拍等),思考人们(包括小孩、大人)为什么痴迷于到动漫中扶持寻找英雄(如超人、蝙蝠侠),等等。如果在作文中能够有类似的对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是难能可贵的。

(4)有些“痴迷”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世态人心的体现。比如,范进对中举的痴迷,葛朗台对金钱的痴迷,当今社会人们对集邮、收藏的痴迷等等。

(5)有些“痴迷”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甚至是一种人生境界。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痴迷山水梅鹤,留给人们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佳句和文坛佳话;曹雪芹痴情红楼,“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十年辛苦不寻常”,以一把辛酸之泪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使人痴迷的《红楼梦》。再如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痴迷色彩带来诺贝尔奖;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之一的方永刚痴迷于学习,痴迷于思考,痴迷于工作。在痴迷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为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所注射的一针清醒剂。

(6)也可以从不痴迷于身外之物,不为虚名所缚,不为蝇利而锁,快乐生活、自由生活的角度立意构思。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山泉汩汩,你听,多美!鸟鸣声声,回荡耳畔,你听,多美!天籁来自悠远的地方,你听,多美!歌声阵阵,爽心悦耳,你听,多美!运动会上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欢呼声四起,你听,多美!……

如果以“你听,多美!”为题作文,你会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指导]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美,也可以是生活的美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夏的清风吹过,

那时花开了,

你走过我的窗前,

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

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

只为了那时花开。

阅读上面一首小诗,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那时花开”是比较有诗意的作文题目,很符合当前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根据命题中的提示语,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切身体会,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确定自己的立意。这样的题目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写的内容也比较多,无疑会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是一篇给材料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含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诸如“心愿”“风气”“理想”“道德风尚”等等;“花开”即为该事物最终实现的最好的一种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可以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好的可以优先选择写文学色彩较强的散文或诗歌;当然也可以考虑选择写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形象地表现主题,反映“规律”和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择写议论文的,只要准确界定了核心概念“花”的内涵,理清了“花”与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文章。

5.请以“我的幸福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形态呈现的特点。从有距离到零距离,观念、态度、信心、追求、行动、得失等都会融入其中。

请以“零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会很悠长。——塞涅卡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感悟,以“生命的厚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能成为你的“底”,并产生“底气”。有了底气,就会不畏山高路遥,就会唱出嘹亮的歌声,就会有生活的方向与动力,就会有希望……

但底气需要积淀,也需要正确对待。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9.请以“夜来风雨声”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700字。

10.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11.日前,“2007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发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研发团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该团队的评价是:“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大江后浪推前浪,/丰田新穗赶旧穗。/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请以“年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外文学史证明,不是所有的时代都能产生文学大师的,没有或不能产生文学大师的时代,正如没有或不能产生哲学大师、史学大师、书画大师、音乐大师等的时代一样,是没有精神火花的,平庸的、精神萎靡的时代,是生活和艺术领域黯然无光、无色、无声和无趣的可悲的时代,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的文明进程都将滞后或陷入泥淖。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我心中的文学大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13.《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请以“心灵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半命题作文写作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料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二)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半命题的结构形式。

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补前半题:如“________我的梦想”;

2.补后半题:如“告别________”;

3.补中间部分:如“给________的一封信”;

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第二,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为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__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第三,寻找关键词。

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这也是一种________”,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要“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________”,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________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已有的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第四,要补好文题。

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题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正确而新颖的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

●补写文题的原则

1.易于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____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

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

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________”,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______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

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的滋味”,考生就不应在横线上填写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

半命题作文追求的是限制中的丰富多彩,而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概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

像“走近________”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出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呈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补写文题的方法

1.具体事物补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2.抽象事物补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

3.特定情境补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可采用特定情境补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4.特殊符号补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补题。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把“有一种精神叫________”补充为“有一种精神叫?”,弘扬疑问、批判精神。如以“当我面对________的时候”为题,有人补为“当我面对ABC的时候”,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有人补为“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抒写自己对音乐的感悟。

(三)作文示范

请以“站在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700字。

站在文学的门口

①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匀勒出清风明月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芙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②站在文学的门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的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③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或铿锵或柔美的辞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④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昂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的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⑤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⑥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地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坎坷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漫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孙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⑦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⑧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匀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点评:

文章中有文学殿堂一语,站在文学的门口便顺理成章,虚实相宜。

①开篇秀言雅句,满口沁芳。

②~④段为一层,总—分—总式结构明晰。阐明欣赏文学能让心灵收获对崇高的向往。

③段内也采用总—分—总式,浑然天成。一例曹操建安风骨、慷慨壮怀;一例易安婉约词宗,诗情卓著。有意淡去两例人物姓名,充满了变化的灵秀之感。最末一句“或铿锵或柔美”照应两例,自然作结。

④段议论生辉!

⑤⑥段为一层,阐明体味文学能照亮真实的自我人生之路。写法与②③段相承,思路明晰。

⑦段“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有意与④段处议论照应,熠熠生辉!

⑧段结尾更进一层。愿创造文学、勾勒生命。

总评:这篇文章是考场作文中高水平之作。真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由欣赏文学到体味文学再到渴望走进文学殿堂。感悟真切,思路明晰,认识独到,议论深刻,再加上文中长短结合、整散并举的句式及典雅精致、文白互渗的句子,行文大气而秀雅,笔力持重而灵动,营造了独特的魅力与韵味。通篇皆言“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鲜明的主体形象风度翩然,令人过目不忘!

(四)写作训练·典型试题

1.请以“听听那________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出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1)写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听听那鸟叫的声音”,可以写在鸟欢快的叫声中感悟人生的乐趣;也可以写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2)写家庭中、社会上的各种声音,如“听听那母爱的声音”,写关于母爱的故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________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先采用“抽象事物补题法”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文题“让心灵在________中憩息”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心灵”与“憩息”的含义,并准确把握“憩息”的条件。如题目:“让心灵在宽容(友爱)中憩息”。

3.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补全题目,并自定立意。

[审题指导]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二是多种方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三是用足描写。中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难“惊世骇俗”,很难给人以“超越震撼”。那么,要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生发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受,就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拨弄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以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这一文题,填上“牛排”“辣椒”“喝茶”,就滋味写滋味,则缺乏新意。如能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扣紧“滋味”进行深处开掘,那么“登山的滋味”“下雪的滋味”“采访的滋味”“出走的滋味”,则题目和内容就更为新颖了。

4.以“生活因________更精彩”为题,请多角度地将题目补充完整。

[审题指导](1)家庭角度,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

(2)学校角度,可选择语文、学习、“红楼梦”、考试等;

(3)社会角度,可选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

(4)自然角度,可选择登山、探险、亲近自然等;

(5)心理角度,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

5.以“幸福原来________”为题作文,不少于700字。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题目完整。

[审题指导]关于“幸福”话题的作文,同学们大多都训练过的,成文一般都没有多大问题,但要写出特色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个大众化的作文题目,但如果作文也写得大众化,就不容易得高分了,所以写出特色是同学们着力的重点。

怎样才能写出特色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以下几个建议:

(1)选一个关于幸福的哲理故事作为切入点,在开头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如《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选了一对残疾夫妇却能幸福生活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2)跳出大众化的文章体裁,力求体裁新颖。本题最易写成议论文,选择议论题材就会流于大众化,选择小说或者散文等文学题材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幸福原来就是那一声轻唤》等使用小说的题材作文。

(3)观点上求新。如果在一个一般人不认为“幸福”的地方设置“幸福”的场景,会给人新颖的感觉。如《幸福原来就在烈日下》,烈日下一般不会给人幸福的感觉,但如果加上特定的原因就会变得可能了,这种观点就很新颖。

6.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审清题意。“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二是精心选材。如果考生曾经有过孤独、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生活体验,那么只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就能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三是合理布局。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

7.请以“________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补题求精。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补出精巧的题目。二是选材求巧。选材要“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三是主题求深。确定主题时要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四是形式求新。写作时,考生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问答式、直播式等创新文体,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8.请以“风雨中,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⑧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精选一则独特的材料。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感受最深、最能体现迎战“风雨”的典型素材。二是构思一篇精巧的文章。在行文时,考生最好采用双线结构,明写自然风雨,采用写实的方式简笔勾勒;暗写笑对失败,迎难而上,挑战生活。

9.请以“我想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www.xing528.com)

[审题指导]针对本文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敲题眼。本文题的题眼是“想”,是“打算、希望”的意思,要抓住“想”字来作文。二是补全题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比如可以补题为“我想得到老师的关爱”“我想与你做朋友”“我想让你了解我的心”等。三是选定文体。本文题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写作时要注意把“我”为什么想、如何想等问题叙述清楚。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本文题贴近心灵,关注个性。写作时,考生不必完全囿于提示语,不仅仅从“人”的角度去期盼,也可以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让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也来期盼一回,以揭示一种社会现象。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所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给出了一定的材料,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内容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考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

考生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材料,补充好题目,把半命题作文变成命题作文。如从思维的角度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错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爱而知之”“痛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做而知之”“试而知之”;等等。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有了每个人“各就各位”,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有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平民一样生活”,也有人“像猪、像猫、像苦行僧一样生活”。只是,每个人都需要选择,需要践行。

请以“像________一样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所认同的一种类型的生活,用一个词或词组加以概括,填写在标题的横线上。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标题中的空白,实际上是给考生留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空,然后写作。除了材料中的提示“猪”“猫”“苦行僧”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或阅读经历去立意,如像鲁迅、雷锋、陶渊明、梭罗、贝多芬等一样生活。也可以是某种植物或动物。写作时要提炼出所标榜的生活具有的某种特点,并结合现实,指出这种生活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话题作文写作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指以所给的话题为范围和对象,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构思写出的文章。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立意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二)写作方法

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四审”“三法”。

一、“四审”

1.审材料,领悟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如:

每到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纷纷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向往已久而又难得一见的海滨、山林、水乡、牧场……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根本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景致,格外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的这句话“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极为关键!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审题立意之门,引导我们找准命题者的命题所在。结合材料开头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发现身边的“风景”呢?是熟悉,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麻木,是熟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没有发现身边“风景”的美丽,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风景”的价值。由此可见,把握关键语句对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关键语句。

2.审提示语,明确思维方向

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这一提示语指明对“风景”一词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它的表面含义上。其实,这里的“风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等等。从话题作文的材料特点看,提示语往往处在中间部位。即情境材料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是议论性文字,由前面的情境材料引申到现实生活,谈它对我们的启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里,自然不难发现它对立意有导向作用,再结合话题与材料,就可准确立意了。如上面作文的立意便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或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身边的美好事物。如果不注意材料关键语句和提示语,只把目光盯住“风景”这个话题,再由此生发联想,凡是与风景有关的便写进作文,极有可能跑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3.审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话题又对材料的内涵加以揭示。在审话题时,要辨清话题的形式。

(1)话题是独词类形式

独词类话题作文,是指所给话题是一个词,围绕这个词展开思路的作文。比如以“杂”为话题,以“脸”为话题等。这样的题目通常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所给的话题开放性很强,限制很少;二是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多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可否认,独词话题作文因其少修饰限制,为考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但又往往让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会产生无处下手的困惑。所以相比较其他话题而言,独词型话题作文更注重我们在写作之前的审题。独词话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辨明话题词性。独词话题的词性,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居多,代词和副词也有。词性不同,话题的性质也就不同。话题“忙”是形容词,“脸”是名词,而话题“读”是动词。辨明词性是我们对独词型话题审题的前提。只有辨明了词性,我们才能进一步认清话题的内涵。而话题内涵既有字面的含义,又多有比喻、象征意味。常见的“门”“翅膀”“路”等,都是如此。如“杂”既可以指事物的杂乱,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还可以指形势矛盾的繁杂。明确了话题的内涵,我们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独特之处的文章。

其次,要扩展话题内容。独词类话题往往不直接表示观点,其意义的外延大,所以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对话题展开联想,将独词话题扩展成短语或句子,进行有效的限制,宽题窄做。这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有助于鲜明主题的确立。扩展话题,我们可以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方法。如“反思”,我们可以这样扩展: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中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反思,不反思会怎么样。这样做,我们就可以找到某个适合自己的一个点进行写作。“借”“快乐”“追求”等话题都可以这样写。在延伸扩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抓特点相关联想,化实为虚。如话题“石头”“路”“桥”等。如“锁”,最容易让我们想到“心锁”,即自我封闭、自我禁锢,还可以大到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等。而“锁”常与“钥匙”联系在一起,所以又可想到在生活中,要打开“锁”,就必须有适配的钥匙。在审题时要多方思考,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不可拘泥于浅层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写出深度。

(2)话题是短语形式

①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如“生存的智慧”这一话题,内容在“智慧”的基础上,只能限定于写“生存”方面的。即在“生存”这方面你如何展现你的“智慧”。

②动宾结构:动宾结构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如“战胜诱惑”这一话题,“诱惑”只是文章限定了你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上,要写出为什么要战胜、怎样战胜。

③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的短语话题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如“我能”这一话题,把握住“能”,“我”只是说明必须从自身出发,但是在文中一定要体现“能”做的事,或者说通过写你是如何做的,如何冲破重重的困难,最终体现我“能”的。

④并列结构: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走与停”这一话题,走是停的目的,停是为走积蓄力量、调整正确的方向,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只写其一方面的内容。

(3)话题是句子形式

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含一个观点,如:不要轻易说“不”。对于观点型的标题,文章只需说透道理即可;对于隐晦型的标题,文章必须把寓意转化为对应的观点。作文题“我终于笑了”,我们衡量各方,找出重点。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了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的了。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义,就难获取高分。

4.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这里指的是显性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要求。

二、“三法”

审题立意,二者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先审题后立意。审好了题,立意需要一定的方法:

1.化大为小法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很大,可以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一类话题,学生难以把握方向,较难落笔。可以用“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解决难题。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希望”这个话题,“希望”的外延是很广的,可以有许多种,有成年人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希望;有老人的希望、年轻人的希望……此时就要懂得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眼,可以把话题分割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转化为一个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望(对父母理解自己的渴望),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心情。选取自己体验最深的一点来谈,谈深谈透,文章就会集中,且有深度。

2.以小见大法

有些话题作文,材料比较具体,话题范围较小,学生如果着眼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则思维难以拓展,难以下笔。此时,需要学生大胆链接,从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拓宽思路。如:

子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后墙就筑好了。从事正义的事业也一样,能辩论就辩论,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也就完成了。”

请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材料比较容易懂,话题范围比较小,学生做这样的题一般是不会跑题的,可如果就事论事,文章的思路就会狭窄,显得不够深度。可以把这个具体的话题,与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社会意义的主旨。可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切入,谈人的自律、素养、责任心在事业成就和社会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从“社会分工不同,个人必须各司其职”角度切入,谈社会的发展中,对人的才能的要求。

3.虚实互化法

有的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据“实”写来,就事论事,不但思路拓展不开,而且立意层次较低。但是,在立意时,如果化实为虚,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借助虚拟的“形象”来表达中心。就可以迅速地打开思路。“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扩展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家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7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追星 逐梦

①早已记不清是何时喜欢上天文的。或许是阴晴圆缺的婵娟,或许是亦真亦幻的缥缈星云,抑或是刹那的流星……和星空有关的一切,吸引着我,逐渐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最美好的经历。

②在天津科技馆的时光,是我在灿烂星海中驶出的第一段里程。一脸慈祥的赵老师,为当时是小豆丁的我深入浅出地讲解天文的历史。在赵老师娓娓而谈的两年里,小小的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实实在在地触摸了一位在天文科普事业中奉献一生、育人无数的老人的生命节拍。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萌发了立志成为天文学家的梦想。一个追逐星辰的身影,开始了梦想的起程。

③上中学了,“全国天文奥赛”给了我很大的舞台。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同一片天空下相聚,相识。友谊跨越空间的阻隔,连接了天南海北的追星少年。我看到怀揣着相同梦想的不只我一个人,在追星之路上我并不孤单。我相信,数载春秋之后,我们记住的不是蓝色、绿色的获奖证书,而一定是一起度过的那短暂又充实的时光。置身天文奥赛的竞技场,就是向未来的对手提前打好了招呼,更是一生朋友的第一次承诺。

④曾经的星空下,我总是独自一人遥望星空;现在,作为学校天文社长的我,肩负更加重要的责任:以己之力,育天之文,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天文,爱上星空。教室中少了我伏案的身影,社团中多了我激扬文字的讲座,招新大会火爆现场中有个忙中偷笑的我,寒风中守望星空直到天明,是我和身边一个个更加年轻的身影……

⑤在黑暗中仰望繁星,我总会体验到生活中难得的心灵片刻的宁静。在宏大壮丽的宇宙面前,整个人类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上的一群更加渺小的生物,甚至这颗星球在仅仅数光年外都无法从太阳的光芒中被其他文明直接观测到。那么,又有什么事是我放不下的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每当我扪心自问:选择这样一条注定寂寞的道路,你后悔吗?我会坚定地对自己说:我为我爱上天文,爱上星空而自豪,为我在这少年时拥有这样的梦想而自豪,我绝不后悔。星光下的我,总是充满对未来的自信。

⑥追逐星光,追逐梦想,哪怕路途险阻,我都会一直走下去,走到身影融入微熹晨光的一天,走到我生命的尽头!

点评:

①开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明自己的天文梦,并且用一句“和星空有关的一切,吸引着我,逐渐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最美好的经历”,很自然地将全文过渡到经历的叙述。

②这一段写自己童年的天文启蒙经历,并水乳交融地点出自己的感悟。

③④这两段写中学时代参加“全国天文奥赛”和组织天文社团的经历,虽是片段生活的截取,却写得很有韵味,而且语言也极为流畅。

⑤⑥两段立足于前文的叙述,作者不吝浓墨,抒发了自己对追求天文梦的矢志不移。

总评:选拔考试选的是“最优”,为了达到最优,考生就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地表现自己。这是一篇自述散文。自述散文就是用第一人称“我”直接述说自己的经历,剖析自己的内心,表白自己的感受的一种散文。文章中的“我”是一位“天文迷”,对天文世界充满了美妙的梦想。由于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所以写起来就游刃有余。这就启示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生活,要热爱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无话可写。再者,文章处处于叙事之后自然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自己对生活、对理想的思考。比如文章的结尾:“追逐星光,追逐梦想,哪怕路途险阻,我都会一直走下去,走到身影融入熹微晨光的一天,走到我生命的尽头!”全文优美雅致,精彩流畅。从行文的表述上,显示了较娴熟的文字功底。整篇文章节奏明快,洒脱奔放,感情强烈。

(四)写作训练·典型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

这可真是一种心境爽朗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

请以“站在高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请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我的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每一个地方都有高处,每一个领域都有高处,每一个人生都有高处,每一个高处都有不同的景致。所以这个题目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写作空间大,写作包容度宽广,能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但是,不论你如何立意,都应该写出“你”对高处的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写出对生活、人生的理解。文章的切入角度多,你可以从人与历史的角度切入,写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你可以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切入,写自然环境的消逝与保护;你可以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切入,写出以人性与人伦的独到见解;你还可以从人与自我的关系切入,写出个体成长的真实历程。写作时应注意多重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

2.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做题。

小花问道:“我要怎样地对你唱,怎样地崇拜你呢,太阳呀?”

太阳答道:“只要用你的纯朴的、简朴的沉默。”

——泰戈尔

以上材料中小花与太阳的问答,可引发你的哪些思考?请以“小花的境界”为话题作文,请写出你的审题立意。

我的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泰戈尔在诗句中通过对无名小花的礼赞,来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像那无名的小花,比起萧萧的树叶来,它没有那暴风雨般的声响,而是以它质朴、华丽的沉默,显示出内在的美,装点着大千世界,给人们带来芬芳。人们不会因为那富丽堂皇的牡丹和绚丽多彩的菊花,而去鄙视无名的小花。小花自有小花的性格,小花自有小花的芬芳,她纯洁、简朴、沉静,不就是那默默地为人生而献身的精神体现么?“小花的境界”实际上就是平凡的、朴素的、默默奉献的境界,它“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它的内在价值永远显示出人生的光辉。成千上万的奥运志愿者,为“神七”升天而呕心沥血的科技工作者,“一支教鞭,两袖清风”的教师,都具有这种境界。只要拓展思路,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文章就能写出广度和深度。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篇,宁静的夜是精神的书籍。静是一种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人生独悟;静,是一种修为,是潮起潮落后的生活本真。静是种享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默契下的和谐安详。

请以“静”为话题,先写出审题,然后运用“化大为小”法确定立意。

[审题指导]审题:这个材料,主要起什么作用?限制性在哪?提示我们写作的几个角度?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是一种享受。可以找一个自己熟悉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以“静”为话题作文,相当宽泛,给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立意:围绕“静”,可以“化大为小”组成一些词语“安静、冷静、宁静、寂静、平静、幽静”,写作时就可以围绕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展开。组词后如果还过于宽泛笼统,再“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组词之后再结合现实,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如“宁静”:大自然的宁静、心灵的宁静、宁静也是一种美、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等等。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让”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个常见词:家庭中,小孩相争,大人会嘱咐他们“让一让”;大街上,为了顺利地出行,行人高呼“让一让”;蔺相如以大局为重,避让廉颇,传为美谈;晋文公以信义为先,退避三舍,成为佳话……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让”是一种智慧,是一门哲学,“让”体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抒写人生的感悟感受,是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该作文题采用了话题的方式,给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不会无话可说;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也比较容易写出佳作。作文题中的材料有两个导向,它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与人生,也提醒学生,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让”,可以想到“谦让、忍让、避让、让步、让贤”等。可以由古代“让”的典范想到今天“不让”的尴尬;可以由人与人之间的“让”想到人与自然或动植物之间的“让”;可以由“谁让”“让什么”“怎样让”想到“让的结果”“让的原则”“让与被让”,等等。在众多思路中,学生应选择最佳的思路作为文章的主题。如:可以记叙“让”的一件事来表现亲情,可以赞美中华民族“让”的美德,可以议论该不该“让”……主旨一定要健康、新颖、深刻。比如,确立“让步,必须把握好度”“过于谦让,只会坐失良机”等观点就很别致。同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的素材,进行精心构思,以至成文。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谷里有这样两块石头:小青石与小黑石。小黑石安于现状,希望永远过安安稳稳的生活;而小青石不甘寂寞,老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像它的朋友玉石、玛瑙那样成为有用之才。后来小青石终于被运到城里,成了一块铺路石。小青石觉得很高兴,因为它每天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脚在它的身上走过,觉得自己成为了有用之石。而小黑石仍然留在山谷里默默生活着。

读了这则童话故事,你有何感想?你愿意做小青石还是愿做小黑石?请以“现状与突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对关系型话题,可运用比较法进行多角度构思、多方面立意。如面对现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勇于突破,一种是害怕突破。害怕突破者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半步;勇于突破者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传统世俗的束缚,冲出旧“樊笼”,开创新开地。

突破,首先要突破自己的思想“牢笼”,走出心灵的阴霾,然后才能实现人生的重大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创新。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腾飞;中国入世成功,这是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重大突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改革年代,呼唤敢于突破的时代弄潮儿。

写作时,分析事物一定要全面、辩证才行,不可片面、走极端,以免出现错误的认识,从而削弱对观点的论证力。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很难说生活中是机会多还是陷阱多,因为机会往往就是陷阱,而陷阱中也不排除发现机会的可能。”

请你以“陷阱与机会”为话题写一篇故事类的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写好这个话题,要注意“陷阱与机会其实是并存的”这个道理,而人们在不畏陷阱勇敢地抓住机会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只要恰当地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尽量把情节写得曲折、写得感人,文章就一定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渡。”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渡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渡自己,而是伞渡我。你要想渡,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已有人在拜,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个寓言中观音所说的“求人不如求己”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或感受吗?请以“‘求人’与‘求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人与人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关系。“求己”即“自动”,它是人们自立、自强精神的表现,它是人们走向成功、实现理想的最可靠保证;但若一味地自助而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必将走向闭门造车、与世隔绝的境地,也不利于我们成功。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庸者,求助自己,拒绝他人;愚者,求助自己,排斥自己;智者,求助自己,也求助他人。写作时,应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并注重文章的思辨性和哲理性,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这样才能使观点具有启发性。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暖开时,日历翻到了“清明”这一天,“清明”节是一个睹物思人的节日。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风俗的延续,也是生者与死者的一场无声交流。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是充满温情的事。然而,街头烧冥纸、放鞭炮,祭祀用品也赶上了“潮流”,与时代同步了;“别墅”有产权,还配有保安,“汽车”手续齐全,“电脑”已入“冥都网”,手机能漫游“冥都”世界,这些事情都让人啼笑皆非。与此同时,花祭、网上祭祀等无污染、无危害的新祭祀也逐渐盛行。近两年,国内就有20多家基地陵园先后与IT企业合作推出网上纪念服务,数以百万计的人已在网上为逝去的亲友构筑灵台。

针对上面的材料,以“先进和落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

第一,孝的本质是赡养,至于身后事,则贵在精神上的纪念。就某种程度而言,祭祖怀思是人性美的一种表现。第二,所谓新潮祭祀即祭祀用品追赶“潮流”的盛行,是传统祭祀风俗的一种异化,是科学知识和文明精神的严重缺失,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种桎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这种“恶俗”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网络祭祀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费用低廉,同时还可以丰富追思的内容,开拓悼念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清明祭祀这一古老的传统,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好传承。第四,政府部门在对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进行“堵截”的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疏导”。只有将新的、科学的、民主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思想意识融入民俗习惯之中,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从而起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天淘汰你自己”,这是我告诫自己的话,也是我与同事交流时常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有来提升自我,休闲娱乐。但历史的脚步真的迈入21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的时间却在无限延伸,甚至超过了72小时,而有不少人却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和抛弃了,而那些每周工作时间在不断延伸的人们却是愈加发奋刻苦地“提升”自我,未来学家们的美好预言被残酷的事实无情地击了个粉碎!

上面的材料,请以“每天淘汰你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这一话题基本立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就是“每天淘汰你自己”;一个工厂做的产品总比以前好,就是“每天淘汰你自己”;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就是“每天淘汰你自己”;一个民族能够不断走向强大,就是“每天淘汰你自己”……

扩展立意:“每天淘汰你自己”,我们个人就会不断地吸收新事物、新观念;“每天淘汰你自己”,我们的企业就会不断地更新运行机制;“每天淘汰你自己”,我们法令制度就会不断健全、创新……这样,我们的一切才能与时俱进,反之则可能被淘汰。

这一话题除可以写成议论文外,还可以联系现实并合理虚构编写成一篇小小说。比如:一位在某中外合资企业主管网络通信设备销售的经理,虽然他很有才华,但3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干杯”声中翻过了一张张日历。如今,他的下属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经验的积累也比他多,销售业绩惊人,在公司的绩效考评中名次比他靠前。最后,公司淘汰了他,留给他的是对蹉跎时光的惋惜……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伊拉克战争爆发,凤凰中文台女记者闾丘露薇在各国记者大都奉命退出伊拉克之际,关掉了手机——她要求进入巴格达遭到台领导的坚决拒绝——带着摄影记者蔡晓江租车赶赴战火纷飞的巴格达。

就在这个时候,一项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认为,同闾丘露薇的勇敢相比,“中国战地男记者应该感到耻辱”。有的选择了“我叹息、我无言、我失望、我悲哀”,有的认为男记者要为自己的“贪生怕死”而“感到汗颜和羞耻”。个别知情的当事人解释说,并不是我们要主动撤离伊拉克,我们是奉命撤离的。但是,责难和谩骂的声浪淹没了这一切。过了三天,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冀惠彦、杨小勇重返巴格达,网上的声音终于平息了。

请你以“拷问灵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写作时可以直接针对话题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文中指出:不怕牺牲,擅自冲入战火中的闾丘露薇和蔡晓江应该赢得我们的掌声和鲜花;而遵从命令撤离,在相对安全(仅仅只是相对)的地方采访,也不应受到道义上的任何指责。就像我们歌颂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并不意味着没有这样做的战士要接受批判一样。我们对所有舍生取义的英雄保留至高的尊敬,并不意味着对其他人要进行灵魂的拷问。

当然,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引子”,所以就“灵魂的拷问”作文,也可以脱离该话题材料,“拷问良心”“拷问做人的准则”“心灵的选择源于对灵魂的拷问”等立意。

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看电视时我看到了这样动人心魄的一幕;山洪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下……一群蚂蚁匆忙而有序地集合,体强力壮的公蚁把蚁卵、幼蚁和母蚁包围在当中,蚂蚁迅速抱成一团,形成一个蚁“筏子”。蚁“筏子”在洪水中随波逐流,外围的蚂蚁冲散了,但“筏子”仍在顽强地漂泊。最后,蚁“筏子”终于被冲上岸,这个种族就这样存活了下来。

蚂蚁,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常常被人藐视。然而,它们那种珍惜生命、捍卫生命以及为了种族的生存而敢于牺牲个体的壮举,难道不能成为我们的榜样吗?请以“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很多立意,比如团结、奉献、集体精神等等,但是话题把范围规定在“应该如何对待生命”里,因此我们只能谈如何对待生命,如:珍惜、尊重、热爱、浪费、残害、游戏生命等。在提示语中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蚂蚁对待生命的态度是珍惜、是捍卫、是为了种族的生存而敢于牺牲个体,这给我们提供了立意的方向,因此我们不能再从相反的方面立意。故在写作时,我们要以人对生命的态度为主线展开议论、抒发情感、记叙事件等,这样才能做到切合题意。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会有或长或短的分离,分离之后人们会产生对人、对物、对情、对景的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寄托,牵挂是一种理念的升华。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对于“牵挂”这个话题,记叙文是首选体裁。要想写出佳作美文,首先要做到选材典型、新颖,打破常规,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其次构思要独特,要充分运用合理的想象。最后情感要真挚,不可虚情假意。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久居河边的一只青蛙,对自己的走路姿势极为不满。它很羡慕那些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人,它常想要能像人那样走路该有多幸福啊!于是,青蛙总到河边寺庙中去拜佛许愿,盼望有朝一日能像人一样走路。年复一年,青蛙的诚意终于打动了神灵,青蛙的愿望实现了。

青蛙骄傲地站了起来,迈开两条长腿(原先的后腿),大步流星地走了起来,可是它离河边越来越远,怎么也走不回河边去了,也无法再捕捉到食物,饥渴难当的青蛙最后死掉了。原来,青蛙站起来走路后,它的眼睛却只能望见后面。腿往前走,眼往后看,这样的怪物自然无法生存。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寓意丰富,它告诉我们:青蛙死掉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根据自身实际而盲目地追求。如果写记叙文,则要由此及彼地联想类比:如政治生活中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民主、自由;经济生活中盲目地追求大规模、高速度、最大利润;日常生活中盲目地追求时尚、快乐、浪漫、享受……如写议论文,要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涵,不要断章取义。无论写何种文体,一定要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或类比点,然后充分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道理之间的共性。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让他们每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美丽女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三个人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

请以“人生与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人生与选择有何关系?选择对人生有何作用?材料已给了我们答案。写作时,要想有所突破,就应在选材的新颖、形式的创新、语言的优美、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深刻等方面下功夫。为此,可巧借“经典”,进行内容与形式创新,使文章呈现出“另类”的面孔,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在自家地里挖到一尊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他带着雕像,找到一位酷爱艺术的收藏家,收藏家用高价买了下来。回家的路上,卖主手攥大把钞票,自语道:“石雕是死的。埋在地下已有千年,怎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而买主也在自言自语:“多么美丽,多么伟大的杰作!为何竟有人不要这一切,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金钱呢?”

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的现象,可从中获得不少启发;的确,对同一样事物,判断的尺度不同,对它价值的认识也就不同。对此,你有什么启发和看法呢?请以“尺度与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写作的关键在于思考话题上面的一大段文字,讲了什么道理?

对同一样事物,人们判断的尺度不同,对它价值的认识也就不同。这是本篇作文的核心内容。抓住了这个核心,你可以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文体去展示你的思想。

你可以写对事物的看法,同样的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其价值迥异,原因在于评判的尺度(标准)不一样。“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白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是长还是短,就看你的评价尺度,就看你拿哪一把尺子去衡量。

你也可以写对人的价值的思考、评判。对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站在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评价尺度去评判,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大相径庭。

比尔·盖茨和雷锋,你说谁更有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这里就存在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前者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曾成为全球首富;后者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文有无思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是否有利于表现话题。

对话题开掘的深度,如果是蜻蜓点水,就流于肤浅了。这种作文只能在38分以下。如果能将话题向纵深开掘,谈到对具体的人或物的价值的评价会因衡量的尺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议论中显示出独到的见解,这就是“深刻”。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这儿子。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这之后,儿子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成为令人羡慕的博士后。

做人如果能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人生码头,到时候何愁没船来。

请以“修建人生的码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审题指导] 修建人生的码头,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做人如果能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实际上“修建人生的码头”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修建高质量的人生码头,才能有一个花红柳绿、光辉灿烂的未来。

人这一生,出身地位不会影响你修建码头的质量。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却影响到你在这里停靠的船只。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我们说一个未来的人生走向取决于他的智慧、他的学养、他的内在素质,而绝不是什么世俗的东西。当你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凝结成的材料铸起自己的闪光码头时,你的人生就一定会熠熠生辉。

努力为自己修建一座高质量的码头。这是人生最好的忠告之一。要知道这个世界根本不缺少高质量的船只,而是缺少高质量的码头。只要你努力修建好自己高质量的码头,相信那些高标准的船只一定会蜂拥而至!

17.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为此党中央制定了开发西部的伟大战略。请你以“开发西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限文体,不少于700字。

18.网,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有益的,有有害的……请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冬天的河水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降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想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痛苦像一块巨石紧紧压在心头,我相信,痛苦是欢乐的源泉,它将化为穿越岩石的力量;磨难使你百孔千疮,我相信,这记忆恰如荆棘丛中的花枝,萦绕成岁月美丽的花冠。

阴云在天空聚集,你会看到一只鹰就像闪电,挑破那罪恶的序幕,我相信,将有雨滴快乐地合唱;大海在远方怒吼,你会看见水手与桅杆并肩归来,他们的微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生命正在这样的熔铸中刚强。

请以“我相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面对这一话题较容易偏题,最典型的错误类型有两类:一是误解话题,把“相信”理解成“信任”“不疑”等。二是偏离话题,在“相信”后面加上一个宾语,全篇都是围绕后面的宾语来行文。如“我相信孤独也是一种美丽”,全篇都在写“孤独是一种美丽”。

话题的内涵不能望“题”生文,应该从材料中去获取。从材料看,所列举的六种生活情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对困难,身处逆境时总是怀有一种信念、希望、梦想。这也正是话题“相信”的内涵。话题中对“我”字的限制,要求所选材料应该写自己的经历、感悟、体验、看法等等。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他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

贝尔纳的答案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围绕贝尔纳的答案,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一般说来,完全离题的作文很少,绝大多数作文都能以“成功”为话题来写作,但偏题的较多,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审题有偏差。概括说来,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只见“成功”不见“目标”;一是强调“实现”,否定“价值”。写作本文,可以从肯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不要好高骛远,理性地确立奋斗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价值”与“实现”最佳结合,等等;也可以从否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追求最有价值的目标虽败犹荣,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的英雄,成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人生不能没有追求,等等。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好可爱。看到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另一扇窗。从这个窗口望去,那是一片阳光灿烂、充满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里顿时明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人生之旅,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吗?

要求:请以这则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材料的寓意。这个故事本身是多义的,不同的人,由于思维角度、感情倾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若从小女孩的角度来看,她看到了悲惨死去的小狗,也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园,哀伤与欢乐都经历过了。如果她的情感因此变得完整和成熟,那么开错窗又何妨呢?若从外祖父的角度来看,他则希望年轻一代的眼里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玫瑰”。老一辈的指引作用在故事里明显地显露出来。若从整个故事以及最后一句话给人启发的角度考虑,可以认为开错窗是人生的必经之旅,我们应适时地调整前行的方向,去寻找美好的未来。

写作时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做一些富有哲理的思考,切忌东拉西扯,拼凑成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军官下部队看望士兵。在军营里,军官看见一位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得快把眼睛遮住了。他就走过去问这位士兵:“你的帽子怎么这么大呀?”士兵连忙立正,答道:“报告长官,不是帽子太大了,而是我的头太小了。”军官听了哈哈大笑,说:“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吗?”士兵说:“一个军人,如果遇上点什么,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别的方面找问题。”军官对这个士兵的回答十分赞许。

十年后,这位士兵成了一位伟大的将军。

要求:请以这则故事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本段材料是一则小故事,话题内容较为宽泛。习作者可以把开展自我批评作为切入口,进行一番议论。比如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或者在不适应周围环境的情况下,是不是也应该像那位士兵一样,多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呢?只有那样,才有利于自身素养的提高。如果习作者有意写作小小说,应注意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在围绕话题展开故事的同时,要蕴藏一些启示,点出一些道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题为“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丘吉尔前来演讲,演讲的那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就走下了讲台。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是啊,成功的秘诀就是如此简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失败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放弃,从此不再努力。

要求:请以“成功的秘诀是决不放弃”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就此话题写议论文比较好写,可以围绕话题组织材料,反复论证,但切忌简单罗列事例论据,使得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习作者一定要对话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个话题也可以写记叙文或小小说,写作时要讲明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决不放弃”起到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只有把真挚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去,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24.有个谜语流传已久:“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有腿?”你看,时间的步伐竟如此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人的一生。

请以“时间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只要与“时间”相关即为扣题。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时间的流逝引起很多人、事、物的变迁,因而,“时间的声音”首先是“历史的见证”,以你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反映国事、家事、自己的事,折射出人间的正道沧桑。

“时间的声音”又是富有哲理的,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教训、历史的辉煌、历史的苦难无不在诉说一个个深刻的哲理。以你的所感,去发现其中一个哲理。

“时间的声音”响在今天,响在你高三的日子,宽松一点,学得生动活泼点;抑或宁愿为明天的辉煌而甘为苦行僧。

“时间的声音”响在新世纪,那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谱写一首首优美的诗篇。

五、漫画作文写作

(一)什么是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一般的材料作文给的材料是文字,漫画作文给的材料是漫画(图片)而已。所以,前面讲的材料作文的方法也适用于漫画作文,但比起文字材料作文,漫画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环节,而且“读图”往往是漫画作文的难点和关键。一般的文字材料,表达意思比较直接和明确,而漫画材料表达意思往往比较曲折隐晦,不那么明显,要通过思考才能明白漫画表达的意思。怎样才能读懂一幅漫画或一组漫画,明白其画意画旨呢?关键是要抓住漫画这种艺术样式的特点。漫画是描绘时事或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样式,它往往运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来表达对被反映对象(人或事件等)的幽默嘲笑、讽刺批评或赞赏表扬。漫画可以说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艺术,其画面常常是有意地突出和夸大被反映对象(人或事件等)的明显特征。因此,要读懂漫画,就要特别留意那些夸张、变形等画面细节,并进行整体思考。

(二)写作方法

第一步:观察漫画,读懂画意

1.按照方位(上下、左右、前后等)、主次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切不可草率、遗漏。

2.看文字——标题、人物语言等。作用: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中心等。

3.看图片——看人物;看环境。单一画面:看关系,找联系。多个画面:作比较,看变化。

第二步:选好立意角度,明确写作中心

1.由结果推原因(揭示事情的本质);

2.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

3.选角度定中心(符合题意彰显个性)。

第三步:选用擅长文体,结构成篇

1.描述画面。

(1)用记叙性文字描述画面。(事情:六要素;人物:四种描写方法)

(2)用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按顺序介绍)

(3)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将漫画内容情节化,故事化。

2.议论画面。

(1)观后感: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

(2)评、议画面:“评”是就图评图,对所给画面本身的现象、行为进行分析、评论。

3.拓展画面。

要联系生活实际,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提炼概括中心。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

4.拟定标题。

文章标题尽量简洁有力,生动形象。

5.下笔成篇,一气呵成。

全文轮廓构思好后,应抓紧时间,果断下笔写作,中间最好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最好。

[注意事项]

1.联想生发与结合材料。漫画作文最忌的就是只是对漫画画面本身进行描述,而无其他的内容的渗入。如果只是描述的话,对漫画作文来讲,几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即使就事论事,这样的作文也不可能得高分。一定要从漫画生发开去,展开联想,联系到社会生活,找到一个比较高的立意角度,提出一个比较深刻的思想观点。但联想生发一定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脱离漫画的内容和画旨,随意生发立意,那也是不行的。

2.写作内容和文体选用。漫画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但由于自由度扩大了,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毛病。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知识储存和写作特长,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一般说来,议论文(读后感)是比较适合漫画作文的。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做到内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

(三)写作示范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奖罚分明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1]

“吻痕”或“掌印”,我不想印在脸上

“亲与打”,也算是有着中国传统的了。亲一口表示喜欢,可能是父母的天性;而打孩子,却是中国特色吧,有地方俗语说“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生而为中国父母的孩子,单是挨打这一项,就可怜得很。但看了这幅漫画叉觉得,被亲一口,也不一定是什么幸运的事。

(由中国传统的“亲与打”含义解读导入漫画材料关键句,确定观点:被亲不一定是幸事。)

因为这亲一口或被掴一掌,理由太简单:亲一口是因为进步了,打一巴掌是因为退步了。进步退步的标准就是:卷子上的数字的变化方向,而这方向背后又只是家长的期待。进步得赏,因为与家长的期待一致;退步得罚,是因为与家长的期待相反,自己“不争气”,不打你不长记性,怪谁?

(针对材料“亲与打”分析理由:进步退步均与家长期待有关。)

可是,这毕竟是考试,考试就有发挥超常、正常与失常三种情况,原本就不可能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也不可能“飞流直下三千尺”,它往往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曲折”。先说这题目有难有易,老师改卷时的心情也时好时坏;再说这考试状态也各不相同啊,上次考试头脑来得特别灵光,这次却一团乱麻。这应该是一种常识,却被“家长们”忽略不计,试卷上的数字比上次高些,亲得让人要死要活;这次数字比上次低一点,打你一个“五指山”!

(再进一步分析理由:考场上变数之大,家长们不换位思考,考生仍遭“亲与打”的奖惩。)

这种有违常识和常理的奖惩方式,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受奖惩者。那位从100分退步到98分的最可怜,可怜不是被掴掌,是下次重返满分的可能性的难度,难得几乎让人绝望;那位从55分进步到61分的可高兴不到哪里去,要想让老师把卷子出到下次再提高几分,在一天一小考、两天一大考的当下,要想保持进步,除非有别的办法,单是努力,可能性不会太大。

(回归材料具体分析,此次奖惩会带来更大麻烦,影响不容乐观。)

问题倒不在于下次能不能多考些分数,而在于这操奖惩大权的人,他的眼里只有他喜欢看到的数字,就如同曾经流行的“GDP”思维,“绩效考核”,数字有提高,“亲一口”,数字有倒退,“赏你一巴掌”!才不管你这数字进步背后有什么原因和理由。“动口”与“动手”兼用,看来“君子”与“小人”同体:“喜上不喜下”,也与中国的官本位思维高度一致。

真是可怜天下被“奖惩”的人。

(跳出材料,谈及奖惩制度的单一性、片面性,并自然而然引入同质例。)

可是,一个人,一个有生命的人,天生就是为了数字的高低而活着的吗?人,他的优秀或不优秀,难道就是一张纸上那几个数字能代表的吗?对一个人的奖惩,难道就是凭着那几个冰冷的数字,让人接受你简单的亲一口或掴一掌吗?如果你单凭那几个数字实施你的奖惩,那只能说明你与你的奖惩对象隔膜很深,在你的眼里,就只有冰冷死寂的数字的存在,没有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所以,你才会轻易给以亲吻,轻易给以掴掌!

(进一步分析奖惩制度的弊端,用假设论证让说理委婉入情。)

人并不是不需要奖惩,不仅仅是孩子。但是,在奖惩之前,你能先听听被奖惩者的想法吗?你能让被奖惩者有一个选择吗?请你正眼瞧我一下,我就会把“吻痕”或“五指山”印在心底了,但,我不想把它们印在脸上。

(总结奖惩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温暖的交流沟通。)

总评1:

文章开篇由“亲与打”入题,点明“亲与打”是中国的传统,紧切材料。

一个“单”引出对被打孩子的同情,充满了人文关怀。一个“又”巧妙地切入“亲”字,引出作者独到的见解。接着,就“亲与打”这两方面进行议论,“进步得赏,退步得罚”,紧承上一段的“亲与打”进行阐释,为下文的进一步议论蓄势。再接着对考试的常识进行解读,进一步道出孩子的无辜并紧紧结合材料指出孩子要想保持顶端的艰难与维持进步的不易,并指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中国的官本位思维,虽未批判却态度已在其中,为下文的批判蓄势。然后用“可是,一个人,一个有生命的人,天生就是为了数字的高低而活着的吗?”这样强烈的反问句表明态度,情感一泻千里,指出这样的行动是“眼中只有冰冷死寂的数字,而没有活生生的人”,批判意识强烈;对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提出独到而深邃的思考,引人深思。最后在扣题的同时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写出了观点的普适性,深化主题。

总评2:

作者巧妙地将漫画解读成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亲与打”,并切入与之相关的奖惩制度,二者生动地演绎着漫画故事背后的深度思考:教育奖惩机制。文章析理紧扣材料,又适当地跳出材料,一进一出,层层分解,步步推进,用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推导着,使得逻辑顺畅,说理充分。

[范文2]

唯分赏罚 教育之殇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了100分,脸上赏了一个吻;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罚了一个掌印。而当第一个孩子只考了98分之后,便由“吻”变“掌”;第二个孩子考上61分,由“掌”变“吻”。这一简单粗暴的赏罚举动的背后,或许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论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体现。可叹,教育之殇!

唯分赏罚,反映出社会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许多跟风的家长们。此风不止,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教育成长。第一个基础稍好的孩子由100分变为98分,其中原因是什么?是考试难度大了,还是孩子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抑或是上课时不专心所致?第二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发挥,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抑或只是猜测蒙对?家长们不由分说,直接玩“变脸”——晴转多云或多云转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脸或盲目高兴。而家长们就做了孩子人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里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

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

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考试的我们。不管是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或许只是更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更多维深厚的文化熏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规划,更正确适当的一个“吻”和一个关键犯错时候的“掌印”。明晰赏罚,不唯分数论英雄,教育之殇才有可能变为教育之幸!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不囿分数殇教育,喜怒哀乐皆人生。”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简评:

既然是漫画作文那文章开头肯定要概述画面的内容了,在此之后,马上亮明自己的观点“唯分赏罚,教育之殇”,呼应标题,并以此统领全篇。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多重说理论证,重点分明。

全文七个自然段,结构呈现人体“S”形,十分匀称。除去首尾两段,文中五段采用分论形式来行文运笔,正如作文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或理实结合,或正反对比,夹议夹叙,运用自如,手法流畅。虽为说理,但一点不觉板滞。

(四)写作训练·典型试题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读后感,正标题自拟,副标题用“——《武大郎近照》阅后”。

[审题指导]

观察画面要认真细心,注意人物服饰外貌及神态表情等,再结合画面文字去思考,特别要琢磨画面中格外夸张的部分——胸前飘带长得出奇,并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理解作者的用意所在。

若你一时还不得要领,请按下面的提示思考。

(1)根据画面展现的人物形象,再结合你所知的《水浒》中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武大郎是怎样一个人?

(2)武大郎能胜任打虎协会副主席这一职务吗?他真当了打虎协会副主席,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这又说明了什么?

(3)漫画所表现的仅仅是武大郎其人的近况吗?当今社会有无类似的现象?

要正确理解作者借此讽刺哪种不正常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这看法简要明确地概括起来就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

2.阅读下面漫画材料,完成①②小题。

“8”与“发”

①仔细观察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到过这幅漫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数字限制在150字以内。

②根据漫画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约为700字。

[审题指导]

①写说明性文字,应采用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方法,突出层次感。文字内容力求简明、客观、全面,避免借题发挥,更不允许细致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②写议论文,应在对漫画主题准确理解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角度切题立意。要集中一点,力求说透。最好不要就画论画,应抓住漫画所揭示的本质,广泛联系现实,写出深度来。

3.仔细观察漫画,领会深刻寓意,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的内容,150字左右。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面对这幅熔形象性、贬义性和多义性于一炉的漫画,我们首先应仔细观察画面,审视画面上的一切人物、器物、景物、文字和画题,切忌粗枝大叶,顾此失彼。其次应准确完整地理解画寓意,运用联想、想象、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等手段,分析概括出“改革必须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干,而不要做无谓的争吵和空谈”这一含义深刻的主题。再次,按照题目要求,扣住主旨,开掘材料,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力求角度准、立意新、审题快。

机不可失

写说明性文字,要做到条理清楚,语言朴实,内容全面,并点明主题;写议论文应用多种联想,扣紧实际生活来确定论点、选择论据,论证力求深刻透彻。脱离漫画寓意或不联系相应实际,都属于脱题、偏题。

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此漫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学者模样儿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还有一根钓鱼竿。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请想一想,这样能钓着鱼吗?为什么?

5.观察下面两幅漫画,口述画意,然后结合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学龄儿童大量流失、辍学的现象,写一篇观画有感,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

了解画意:第一幅画反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儿童弃学经商的现象,进而反映了“读书无用”“知识贬值”的观念。第二幅画是第一幅画的结果,大量学龄儿童弃学经商,造就了一批“畸形儿”,他们的物质欲望与生活水平极高,而文化修养水平极低。联想分析:回忆在自己的周围听到过或看到过哪些与之类似的事儿;思考这种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想想青少年对国家、对民族的未来所肩负的重任;最后能得出这两幅漫画所揭示的主题。构思立意:从论述危害的角度,可以写《警惕“读书无用论”的泛起》《蔑视知识的后果》;从寻找原因的角度,可以写《由卖“茶叶弹”到“畸形儿”》《商品经济的巨大冲击波》;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可写《救救这位小文盲个体户》等。

6.欣赏下面漫画,完成(1)(2)题。

教子

(1)先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画面,不得超过120字。

(2)自命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观漫画有感”性质的文章。

[审题指导]

根据写作要求,必须先全面分析、理解画面含义。两位家长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也不同,他们都凭着自身主观感受,对子女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教子方法,就在于没有长远的目光。从新世纪对人才需要上看待教育问题,不单是自己小家的需要,也是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片面而又肤浅的教育,只会误导孩子的发展,其后果令人担忧。

7.阅读下面左边的漫画材料,完成(1)(2)题。

7题图

8题图

(1)以“我对漫画寓意的理解”为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谈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理解不能脱离画面内容。

(2)根据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副标题为《从“一岁一枯荣”说开去》,正标题自拟。

[审题指导]

写看图作文,关键就在于看懂图,立意、拟题都离不开对漫画的正确理解。看图时切不可草率,草率常易看偏;看图贵在无所遗漏,用心去揣摩,因为画中无闲笔,一枝一叶总关情。比如上面这幅漫画,如果你对花插于水杯中看不出什么异常,那就难以从更深层次理解漫画的寓意。看图时要重视画题,它往往是理解的钥匙,是点睛之笔。以“一岁一枯荣”这一画题为例,它可以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好的服务态度也有“枯荣”吗?这不是在搞形式主义吗?为什么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会年复一年地存在下去呢?每想一个问题,都是对漫画寓意的一次挖掘,都可以为文章的立意、拟题找到一个新的角度。

8.阅读上面右边的漫画材料,完成(1)(2)题。

(1)写一段说明文,介绍图画的画面,不超过150字。

(2)根据画面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审题指导]

图中的两个人物处处形成鲜明对比,写说明文和议论文皆可采用对照结构。写议论文的关键是审题,这幅图的寓意可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也可理解为赞扬具有真才实学,却谦虚谨慎的人;也可理解为批评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都不能偏离和脱离画面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