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1.了解文学史常识,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
2.默写国家规划教材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识记)
复习指导
一、了解文学史常识及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1.文学史常识包括教材涉及的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与作品、文学流派、社团、特称等。
2.文学史常识及文学体裁常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没有专门出题考试,复习时,不要花时间去记忆背诵,只作一般了解即可,时间紧也可以不作复习。
(一)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
采用表格的形式复习,以中职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为主,兼及初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表1、表2和表3内容只作资料备用,不要求掌握。
表1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常识简表
续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表2 中国现代重要作家作品常识简表
(续 表)
(续 表)
表3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常识简表
(二)常见的文学特称、流派、社团
风骚: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因为《诗经》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共同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的基础,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两条光辉的道路。“风骚”有时也指文学素养或文采。
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后人合称他们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因曹丕《曹论·论文》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赞扬。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陶谢:指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此二人皆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宫体:南朝梁代在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声色,是当时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反映。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韩柳:指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二人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古文运动: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体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古文。他们写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唐宋八大家”是其代表作家。
李杜和小李杜:李杜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其中苏轼成就较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永州八记: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八篇山水游记的总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三吏、三别:杜甫所作两组诗的总称。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田园诗派:盛唐的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传统,并有所发展。
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以边塞战争、风光为题材。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岑参。
婉约词派:从唐五代的温庭筠开始,后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柳永。柳永之后,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秦观、贺铸、姜夔、李清照等。婉约派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风格委婉、绮丽。
豪放词派:北宋词人苏轼创始,南宋的辛弃疾将豪放派的创作推向高峰。豪放派词题材广泛,风格恢宏,艺术成就颇高。
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人。其中以关汉卿成就最高。四大家中单纯散曲创作不多,皆以杂剧闻名。(《窦娥冤》即为元杂剧)。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四部剧作的合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四部作品皆以神灵梦感来展开情节故称临川四梦。
三言二拍:指明人辑著的五种话本集及拟话本集。“三言”即《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纂集只收话本120篇。“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编著。后又有抱瓮老人从诸书中选录40篇。题名为《今古奇观》。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方苞开创,以后姚鼐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作品。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
南社: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
文学研究会: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新文学团体。由沈雁冰(茅盾)、郑振铎、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于1921年1月。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倾向现实主义。主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
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浪漫主义进步文学团体。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于1921年7月。出版刊物《创造》等。
朝花社:由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1929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柔石、许广平等。曾出版《朝花旬刊》。
现代评论派:政治文化派别,1924年出现。因出版刊物《现代评论》得名。主要人物有胡适、陈西滢等。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辩护,反对革命斗争。
新月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为主要成员。组织“新月社”,出版《新月》月刊。代表买办资产阶级思想与利益的文学、政治派别。
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鲁迅、夏衍等七人组成常务委员会。
左联五烈士:即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龙华遇难的五位青年作家。他们是:白莽(殷夫)、柔石、冯铿(岭梅)、李伟森(求实)、胡也频。
(三)文学体裁常识
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
情节的展开又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志怪小说:魏晋时产生的一种以记叙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艺术粗糙,但有些已基本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如干宝的《搜神记》。
轶事小说:魏晋时代流行的一种记载历史人物传闻轶事的小说,如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
传奇:一是指唐宋时代的小说,如《柳毅传》等;另一是指明清时代的长篇戏曲,如《牡丹亭》《桃花扇》等。
话本:宋元间说话人讲故事用的底本。话本是白话小说,它的特点是:正文之前有诗词或故事组成的“入话”联系正文;对人物和事物进行细致描写时常用韵文写景状物;全文用诗词作结,多带箴规劝诫之意。
拟话本: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常用以称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写的白话短篇。如《大宋宣和遗事》。
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种类之一。产生于明代初期。主要以通俗的语言,依据正史记载、结合野史杂记及民间传说加以演化铺陈而成。如《三国演义》。
谴责小说:指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责政治腐败为主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品是: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讽刺小说:作者以嘲讽的态度,讽刺敌对的事物、势力或思想的一种小说。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奠基作品和代表作。
诗歌
诗歌就内容和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就形式可分为旧体诗(包括近体诗、词、曲)和新诗(现代诗)。
近体诗和古体诗:唐朝以前的格律不严的诗称为古体诗;律诗与绝句,形成于唐初,称为近体诗。近体诗格律较严。律诗每首八句,讲究声韵和对仗。五字一句的叫五言律诗(五律);七字一句的叫七言律诗(七律)。绝句每首四句,取律诗之半,亦分五绝和七绝。
词是另一种有格律的诗歌。词起于唐,盛于宋,句子长短依曲调而变,故又称“长短句”,要求声韵,格律较严。分小令、中调、长调(又称慢词)。除一部分小令外,一首词通常分为上下两阕。词有固定的词牌(也叫“词调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永遇乐》等。
曲:曲是一种特殊诗体,出现于宋元时期,盛行于元朝,故称为元曲。曲同词有相近之处,亦按格律写作,但更为灵活自由。曲的调子叫曲牌。如《窦娥冤》中的《端正好》《滚绣球》等。
乐府诗:汉朝设立的管理音乐文艺的机构叫乐府,它所采集的诗歌后来称为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唐人仿乐府体裁作新乐府,如《卖炭翁》。
赋:是盛行汉魏六朝的文学体裁,它们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兼有诗、文两者特点,着重于铺叙描写。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苏轼《赤壁赋》等。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
戏剧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戏曲是我国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剧,如京剧等。根据剧情的简繁和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反映时代的不同,又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散文
散文是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体。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两种。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真实性),又具有文学性,介于通讯和短篇小说之间的文学体裁。如夏衍的《包身工》。
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往往采取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段。如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心集》、马南邨的《燕山夜话》等。
二、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重点)
这是考试重点,通常设置为填空题,三小题,共6分。复习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本”“纲”为主,突出背诵重点,兼及其余。“本”即课本,“纲”即考纲,课本及考纲要求背诵篇目一定要掌握,共14篇。
考纲指定的背诵和默写篇目:
1.《诗经·静女》;2.《诗经·采薇》;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4.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荀况《劝学》;6.韩愈《师说》;7.李白《将进酒》;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唯见江心秋月白”;1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1.苏洵《六国论》;12.艾青《我爱这土地》;13.戴望舒《雨巷》;14.舒婷《致橡树》。
(二)“默写名句名篇”的考题通常有两种题型:一是“上下句填空”,即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如“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另一种是“理解型默写”,如“苏洵《六国论》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名句名篇不仅要会背诵,还应了解其含义以及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扩大阅读面,留意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名言、格言、警句等,特别是那些散见各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名句。
(四)要注意考纲上没有涉及,但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句,特别是教材注释中出现的流传较广的句子。
(五)在背诵名句名篇时,还要脑手结合,在背的基础上进行默写,避免出现书写上的错误,尤其要注意那些繁难字和易错字,考试时最好用楷体书写。
(六)临考前,对照教材或考纲上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将那些自己几轮复习时筛选出的易错点进行重点回顾,以强化正确记忆。
附录·课外名句名篇精选(供选学)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小雅·车辖》)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毛诗·序》)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七十四章)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1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7.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20.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2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水》,又《礼记·表记》)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鹖冠子·天则》)
2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太子少傅箴》)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29.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籍《入若耶溪》)
30.不入虎穴,不(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3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3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3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3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3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3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4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4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4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4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4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4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5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三首》)
5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
5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5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
5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5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6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6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6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6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6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6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
67.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6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6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春江晚景》)
7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绝句》)
7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7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宋·陆游《示儿》)
7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7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7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8.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7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8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宋·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
8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元·施耐庵《水浒》三十六回)
83.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明·高明《琵琶记·旌表》)
8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8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顾宪成题东林书院对联)
8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8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8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89.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清·魏源《默觚·学篇二》)
9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9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答客诮》)
9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93.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4.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9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9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9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98.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诗经》原本称为《诗》,自汉代被定为儒家经典,位居“五经”之首,故称之为《诗经》。
③《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所以又名《诗三百》。
④《诗经》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诗共十五“国风”;雅诗分“大雅”“小雅”;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⑤《诗经》中的诗歌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
⑥《诗经》中的诗,根据内容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它语言形式很整齐,每句四个字。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⑤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诗体。《楚辞》开拓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写下了《楚辞·离骚》《九歌》《九章》等流传千古的诗篇。
(B)毛泽东的词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除指《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外,在该句中还泛指文化素养。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合编的一本语录体散文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国古代诗歌中现实主义发展的线索是:《诗经》—汉乐府民歌—汉末魏初的“建安诗人”—东晋陶渊明—唐代杜甫、白居易—宋代陆游。( )
②我国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发展的线索是:战国屈原—唐代李白—宋代苏轼、辛弃疾—近代龚自珍。( )
③宋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婉约派以宋朝秦观、李清照为代表,柳永的《雨霖铃》属婉约派词。( )
④《史记》《汉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合称“四史”。( )
⑤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和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皆以杂剧闻名,合称“元曲四大家”。( )
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这晚清的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之为“四大谴责小说”。( )
5.下边是四组作者、作品,从文学知识的角度看,每一组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把它选出来。( )
①(A)《水浒》 (B)《西游记》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②(A)范仲淹 (B)欧阳修 (C)蒲松龄 (D)苏洵
③(A)《土地》 (B)《荷塘月色》 (C)《包身工》 (D)《雄关赋》
④(A)莫泊桑 (B)巴尔扎克 (C)都德 (D)普希金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7.下面课文篇名、人物及作者对应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项链》——玛蒂尔德——巴尔扎克
(B)《群英会蒋干中计》——诸葛亮——罗贯中
(C)《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老舍
(D)《故乡》——老栓——鲁迅
8.在横线上填写诗句或名句。(www.xing528.com)
①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④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致橡树》)
9.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韩愈《师说》中表明老师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况《劝学》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此题考查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②④⑥项中的说法有错误:②中“位居‘五经’之首”的应是《易经》;④中“风、雅、颂”的分类是按音乐来划分的;⑥中《诗经》以四言为主,但也有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等句式。
2.答案:B。B项中“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传奇(戏剧的一种)。
3.答案:B。“楚辞”是总称,不是篇名,《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论语》不是孔子编的。
4.答案:①②⑥是对的,③④⑤不正确。
解析:①②测试的是关于我国古代诗歌两大优秀传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③测试关于宋词两大流派知识的掌握,题中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应属婉约词;④⑤⑥是文学名称;④“四史”中有《后汉书》,没有《资治通鉴》;⑤元曲四大家中,有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而无王实甫。
5.答案:①D。从古典小说篇幅长短角度,ABC为长篇,D为文言短篇小说集;②C。从作者所处朝代角度,ABD为宋代作家,C为清代作家;③C。从现代文体角度,ABD为散文,C是报告文学;④D。从外国作家的国别角度,ABC为法国小说家,D为俄国诗人。
6.答案:C。《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小说,不是茅盾的;《左传》所记载的内容不是战国时期的,而是春秋时期的;《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不是莫泊桑的著作。
7.答案:C。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A项《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B项中的人物应是周瑜;D项中的人物应是闰土。
8.答案:①一时多少豪杰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③犹抱琵琶半遮面 ④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名句的掌握情况,是近几年考试中用得较多的题型,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记忆和积累名句。
9.答案: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这是考理解型默写,同学们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理解名句的含义和作用。
10.答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的内容默写名句,属于情景式默写。此类题型相比上下句型默写题,难度略有增加。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准确理解提示信息,准确把握情景。
典型试题
1.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多指新诗,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但有的新诗也讲究格律,只是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
(B)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对戏剧文学来说,重要的是人物语言,也即台词,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
(C)元杂剧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每个曲牌都属一定的宫调。“正宫”“滚绣球”都是宫调名。
(D)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元两代,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2.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昭、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3.写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内容。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至和”是________,“临川”是________,“王某”指________。
②A唐太宗 B柳河东 C六一居士 D范文正 E陆务观 F王右丞,其中以字相称的是________,以别号相称的是________,以庙号相称的是________,以谥号相称的是________。
③古人文集有多种题名方式。《柳河东集》采用称作者________的方式,《欧阳文忠公集》采用称作者________的方式,《杜工部集》采用称作者________的方式,《李太白全集》采用称作者________的方式。
4.辨识下列十个成语,选出有误的一项( )
①舍生取义 ②门庭若市 ③作奸犯科 ④负荆请罪 ⑤青出于蓝
⑥黔驴技穷 ⑦劳苦功高 ⑧不可同年而语 ⑨诲人不倦 ⑩完璧归赵
(A)②⑥⑧出自《战国策》 (B)④⑦⑩出自《史记》
(C)①③分别出自于《孟子》《出师表》 (D)⑤⑨分别出自于《荀子》《论语》
5.下列对作品作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C)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著有《简·爱》。
(D)《飞鸟集》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6.下列句中加点词所指人物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李 贺 杜 甫 孟浩然 刘禹锡
(B)贺知章 李龟年 孟浩然 白居易
(C)李 贺 杜 甫 李 白 白居易
(D)贺知章 李龟年 李 白 刘禹锡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唐代著名诗人中,“大李杜”说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说的是李商隐、杜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C)“三言”指的是《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D)“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镜花缘》《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8.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春》《秋》
(B)“爱情三部曲”指的是:《雾》《雨》《雪》
(c)“农村三部曲”指的是:《春蚕》《秋收》《残冬》
(D)“人生三部曲”指的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9.加点字都表示体裁的一组是( )
(A)《过秦论》《出师表》《论积贮疏》《捕蛇者说》
(B)《陋室铭》《项脊轩志》《小石潭记》《樱花赞》
(C)《与朱元思书》《伶官传序》《西厢记》《黄生借书说》
(D)《木兰诗》《墨子》《柳敬亭传》《叨叨令》
10.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人?( )
(A)孟浩然 王 维 高 适 岑 参
(B)王之涣 李 贺 孟浩然 王 维
(C)王 勃 杨 炯 卢照邻 骆宾王
(D)王之涣 杨 炯 卢照邻 李 贺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C)我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有最繁盛的文学样式,因而有先秦散文、汉赋(或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说法。
(D)《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也是“五经”之一,后来“春秋”就成了史书的代称。
12.阅读下面的诗句,指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⑧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A)这些诗句都是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B)②③⑤⑦是杜甫的作品。
(C)①⑦⑧⑨原诗是绝句。
(D)其中李白的诗句有四句,用了夸张手法。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文学研究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进步文学社团,由鲁迅、巴金、郭沫若等人发起。
(B)创造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著名的文学社团,由茅盾、田汉、叶绍钧等人发起。
(C)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丁玲等。
(D)《春蚕》《秋收》《残冬》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E)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和写作《暴风骤雨》的周立波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在解放区最早出现的著名小说家。
(F)“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这是夏衍在《包身工》一文中引用美国作家索洛的一句话,意在把中国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同爱尔兰工人的命运作类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1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
②《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集,著名的寓言故事有《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等等。( )
③都德,19世纪德国著名的小说家,《最后一课》是其代表作。( )
④莫泊桑,17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
⑤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总称为《人间喜剧》,他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
⑥马克·吐温,19世纪后半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我们学过他的《竞选州长》。( )
⑦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我们学过他的《变色龙》。( )
⑧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为国以礼,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2)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____________________,足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
(3)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静女》)
(2)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3)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9.补写出下列句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0.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原句。
(1)苏洵《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可行办法。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韩愈在《师说》中主张拜师学习,不必分贵贱长幼。原文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背诵默写专项训练题](重点掌握)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
3.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10.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
1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也为之,比及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背景又蕴涵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上。
舒婷《致橡树》
1.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________________。
2.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_________________;
3.也不止像泉源,________________;
4.也不止像险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有你的铜枝铁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沉重的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8.坚贞就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1.这__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__,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
苏询《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2.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弊在赂秦也。
3.然则诸________________,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言得之。
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未易量。
7.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9.洎牧以谗诛,________________。
10.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繁,________________,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诗经·静女》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
《诗经·采薇》
1.君子所依,________________。四牡翼翼,________________。
2.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1.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____________。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________________。
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
3.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
2.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_____;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曰:“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戴望舒《雨巷》
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她默默地走近,她飘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4.撑着油纸伞,独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寂寥的雨巷。
5.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____________。
6.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