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IBDP中文A:优秀的PAPER1文章特点

IBDP中文A:优秀的PAPER1文章特点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择取了一篇学生撰写的《水杯与陶罐》的评论,来展示一篇优秀的PAPER 1文章的样貌。本诗的核心意象是水杯与陶罐。“水杯”这一意象象征处于花样年华的少女形象。作者为水杯安排了“她”这一第三人称女性称呼,将之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他将与意象相关的文本词语进行串联赏析,形成完整逻辑链条,支撑自己的结论。陶罐这个意象,日常且粗糙,它象征着年老的女性,此时她们已然褪去光华,不再拥有美丽的容颜和令人钦羡的爱情。

IBDP中文A:优秀的PAPER1文章特点

1. 范文及点评

理论之外,更应注重实践。前面所介绍的方法、技巧,必须通过具体的习作进行呈现,方能具备说服力,提供更多的启示。我们择取了一篇学生撰写的《水杯与陶罐》的评论,来展示一篇优秀的PAPER 1文章的样貌。

范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每段生命的时光都在昼夜不息地奔流消逝。然而,虽然时光无情,但只要我们能够享受每一段年华的磨砺,每一抹岁月的色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呢?在诗歌《水杯与陶罐》中,诗人通过描述一只玻璃杯的变化,镌刻出了生命在岁月中从光鲜到粗粝的蜕变,娓娓道出平淡冲和的生命哲学。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语言艺术,构造了具体的核心意象,也构思了精妙的诗歌结构。这些安排都凸显了本首诗歌的主旨,引发读者的深思。

(批注:首段先通过生命与流水的比喻抒怀式地导入主题,接着点出表现诗歌“岁月流逝”主题的三个典型艺术要素:语言、意象与结构。这三个要素可作为后文论述的纲领。总体看来,首段娓娓道来,不疾不徐)

闻一多先生曾说诗歌有“三美”,这“三美”引出了诗歌的“意境之美”。《水杯与陶罐》一诗之所以意味深长,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对于语言艺术的自如掌控。诗人的语言风格本真自然,却富含韵味。诗歌最显著的特质是拥有音乐美。这首诗歌语言风格平实,诗人用朴素的白话盈(批注:注意错别字盈应改为营)造出真实的生命意境。此外,作者选用的押韵词语又回环往复,赋予全诗舒缓、美妙的音乐感。当诗人描摹水杯时,他先以“温润”与“亲吻”作为前几句的韵脚,又以“美丽”与“甜蜜”收尾。前面的韵脚使用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舒缓轻柔,沐浴着青春的阳光。最后的“甜蜜”与“美丽”的押韵则是全段的收束,既迅速又带有丝丝留恋,象征着青春年华的终结,将音乐感代入读者的阅读体验中,耐人寻味。与之相关,诗歌节奏感也尤为重要。整首诗歌长短句结合,作者在第二、三节中分别使用“光滑”“美丽”以及“粗糙”“阴暗”这样的双音节词语。语词间短促的停顿不仅丰富了诗句的节奏,更帮助抒情。停顿的频繁仿若作者呼吸的急促,仰息间表达出诗人对不同阶段的生命状态的感慨,不经意间将两种生命状态进行对比,表现出岁月的无情和人的无奈。(批注:时刻不忘主题。分析语言风格时能兼顾主题,使得整篇文章显得不松散)总而言之,作者的语言运用充分满足了诗歌文体对语言“短小精悍”的要求,使作者情感思想密度变得非常高,将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批注:考生评论时既有宏观观照又有层次意识,在鉴赏语言风格时,从“韵脚”和“节奏”两个维度分别出发,分析明晰透彻,令人赞叹)

诗歌短小的篇幅也使得意象的选用极为重要。意象是诗歌表意的关键,作者所选择的核心意象,进一步放大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慨叹。本诗的核心意象是水杯与陶罐。“水杯”这一意象象征处于花样年华的少女形象。作者为水杯安排了“她”这一第三人称女性称呼,将之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描,将水杯和少女的形象融为一体:水杯是“透明”的,这种观感象征着少女清澈明净;它被作者安排在“桌子”上,较高的位置凸显少女身上独有的清高;对其“安静而温润”状态的描摹体现她的娴雅和恬淡的美好气质;“大胆”二字,则充分赋予一个毫无生命的静物生命的温度,这段心理描写显露年轻姑娘心中对爱情渴望、对人生的激情。作者所使用的“安静”“温润”“大胆”这一系列性格类词语,使水杯这个意象生动地体现出少女的温柔感与生命力,为后文陶罐形象的登场做出了铺垫。(批注:在讨论“意象”时,考生并非仅仅简单解释。他将与意象相关的文本词语进行串联赏析,形成完整逻辑链条,支撑自己的结论。同时,考生适时提及拟人、对比和想象等具体修辞手法,为意象分析提供了层次感和厚度)在塑造这个意象时,作者也添加了许多美好的想象。水杯渴望“触摸”与“亲吻”,这其中既呈现了青年恋人间如胶似漆的画面,更令人产生触觉联想,让人产生恋爱的悸动;水杯所滋润过的“爱情的痛苦与甜蜜”则是从精神层面出发对爱情内涵的无限想象,读者们在想象的时空内流连于少女内心的羞涩、美妙与丰厚,体现出最为鲜活生命的气息。然而,当水流干,水杯不再能够滋润情人的喉咙时,它便化身为一个陶罐。陶罐这个意象,日常且粗糙,它象征着年老的女性,此时她们已然褪去光华,不再拥有美丽的容颜和令人钦羡的爱情。诗人将这个意象与“盐”“腌萝卜”和“干肉”等意象并置,立刻营造出生活事务的琐碎感。随着时光的推移,“她”已经从“桌子上”落到了“角落里”,少女的高傲不复存在,陶罐增添了风霜的外表和隐忍的性格。朴素与安然构成了此时的生活基调。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就算“她”失去了青春,但作者并未将之用一个普通的锅碗意象替代,一个陶罐,这是艺术品的名字,谁能说“她”的身上不隐隐透着一种特别的美感呢?通过意象,作者将有形的物体与无形的情感相结合,充分表达出生命各阶段的况味,“以小见大”,只言片语道尽“人生图景”。而水杯的透明,陶罐的粗糙其实不是“美”和“丑”的对立,陶罐自成一番境界,象征着饱经人生风雨后的沉稳和包容。(批注:考生对文本有着敏感的把握,超脱了陶罐“老”和“丑”的浅层理解,把握细节,达到了对陶罐“沉稳”“不失内涵”的深层认识)

语言、意象等手法之外,作者的结构安排也非常精巧,这有利于表现更加深刻的内涵,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诗歌的总体结构是前后对比,用水杯的美好对比陶罐的粗粝,而这种结构安排之下的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在描写水杯时,作者使用的是内聚焦的方式,观察“她”内心的活动;而在描写陶罐时,则又是从外部视角去写“她”,隐去了具体的内心活动。这种结构上的安排深化了水杯到陶罐这一变化的深度,使得陶罐的形象打破了“丑陋”的定义,增添了积极内蕴,显出生命的厚度。此外,诗歌中的细节处处呼应。全诗始于一段对于水杯命运的概括。读者从这一句中了解了水杯一生的开端与结局,却并无法知晓其所经历的人生故事。这样的开头给全诗带来了悬念,也与诗结尾处所出现的“谜”相呼应,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反思。(批注:敏锐地把握诗歌内部的联系)“开始”与“后来”这一句中,实际包含着转折关系,文本含蓄地强调了“时间”这一主题在诗中的灵魂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内容逐渐展开。第二段始于“开始”二字,第三段始于“现在”一词。时间词语再次强调了时间主题。全诗结束于一个“谜”字:“她看上去就像一个谜,没有人猜,也永远猜不透。”生命是有限的,而谜却是永恒的。诗人以“谜”收尾,与其说是为诗篇留下开放式结尾,不如说是在试图将生命留住,在“有限”的诗篇中赋予生命“无限”的长度。一个人会衰老,会失去他的年轻外表,会走入无人注意的角落,但每个生命曾经拥有的美好与感动却不会衰老,永远鲜活地贮存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在我们看来每一个像“谜”一样不起眼的人,都是一段生命的传奇,都有一段最美的旋律。总而言之,作者结构的巧妙安排让诗中的时间感与核心意象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深化了作品主题。(批注:敏锐把握到“时间感”这一关键词,打通全诗的情感脉络。评论的主题上升到精神领域、哲学层次)

文学即是人学,好的作品始终浸透着人性的关怀和哲学的思考。唐不遇在《水杯与陶罐》中所使用的语言、意象与结构自然地将深刻的主题融于有限的字句中。生老病死是这个世界中唯一不可避免的人生公式。然而,正是因为生命有终点,我们才应更加珍惜每一丝真实的情感,留住每一瞬间的珍贵记忆。这些喜怒哀乐将在精神的世界里永存,成为对抗生老病死恐惧的力量源泉。(批注:收束全文,总结之外,又将主题进一步升华,与首段前后呼应)

点评:

这篇文章主旨理解深刻,手法论述细致,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能够带领阅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

唐不遇《水杯与陶罐》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有着极为敏锐的认知,方能把握主旨。学生在归纳总结主旨时,层层深入。首段即抒怀式地将鉴赏语境引入到“岁月的流逝”之中,后文再通过语言鉴赏、意象分析和结构梳理这三个方向,收集细节,将主题升华至“精神世界永垂不朽”之上,超越了大部分学生“写女性年华老去的感伤与感慨”的主题认识。文章的分析紧扣主旨,多为有效分析,引用的文本亦适时适量,理据十足。

该考生的艺术手法分析非常细致,从其笔触中可以看出,他有深刻的“诗歌”文体意识。例如,在首段进行意象分析时,考生通过对诗歌文本中词语的联系,最终梳理出完整的逻辑链条,支撑意象的解释。这种做法遵循了诗歌鉴赏的特点,突出了诗歌的文体性。上述所有的艺术手法按照论点展开的顺序次第排列,泾渭分明,脉络清晰,艺术手法上无可挑剔。

这篇评论的构思也很不错。考生的三个论点非常直观,各论点展开充分,篇幅相对平衡。在各论点内部,考生又细分层次,将问题解释得非常清晰。作者时刻从文本出发进行鉴赏,深化论点内涵,增加论点厚度。此外,三个论点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时光流逝”到饱经风霜后的“沉稳”与“有内涵”,到“精神世界永垂不朽”,再到时空感。对主旨解析随着论述发展,由浅入深,这些应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www.xing528.com)

考生的论述语言严谨晓畅,学术性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都极为冷静客观,符合一篇评论的需要。美中不足的是出现了个别错别字,但无碍大局。

2. PAPER 1写作练习

请阅读诗歌《逆光劳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PAPER 1的写作训练。

第一步:请细致阅读文本,由浅入深找出三个理解层次。

第二步:再次阅读文本,梳理一下文本中出现的主要艺术手法。

第三步:请再次阅读文本,将手法按照理解层次进行归类,并填入表3—6中。

表3—6 理解下的艺术手法

第四步:整理艺术手法,形成论点。

第五步:撰写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