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方法,言多却难尽,只能交予未来的教学反思与学生反馈。现阶段的教学带来的新问题在于:日益强调课程融合的今天,国际教育理念如何和国家课程形成良性的互补机制并实现融合?
问题的突破口或许就在批判性思维。IBDP课程只有两年,有限的时间被投入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构建上已显得仓促,师生更无暇顾及其他。但是教学的经验让笔者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又一重要问题在于对“语言”能力的忽略。这里的“语言”并不是指专业系统的语言学知识,而是基本的字词使用、组织能力。
最近笔者带IBDP学生复习高中语文会考,发现学生在几年未接触文言文的情况下(教学时间有限,即使涉及重点也不在字词解析),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比较低。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语言能力已然构成了他们思考和表达的障碍,这将从基础上限制了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夸张地说,完善思维的重要来源便是对语言的基本感觉和认识。这一方面,国家高中课程语言知识的引入应当会对IBDP的学习有所帮助。
作为IBDP课程的学习者,我们应积极从国家课程中汲取营养,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及价值观。
【注释】
[1]材料整理自陈国球的《文学如何成为知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三联书店,2013:2—5。
[2]《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文学科大学的“中国文学门”需要修习十六个科目,其中主课七门: 文学研究法、说文解字、声韵、历代文章流别、古人论文要言、周秦至今文章名家、周秦传记杂史及周秦诸子,补助课九门:四库集部提要、汉书艺文志补注及隋书经籍志考证、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各种纪事本末、世界史、西国文学史、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外国科学史、外国语文。材料引自陈国球的《文学如何成为知识?——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三联书店,2013:65—66。
[3]这段话源自兰色姆在1941年发表的《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转引自于建华的《本体论批评——英美新批评的本质特征》,《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50页。
[4]摘自(明)胡应麟的《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9。原文针对《鸟鸣涧》及《辛夷坞》两诗,但后人多以为此句可描摹《辋川集》诸篇山水境界。
[5]摘自(唐)房玄龄等著,由许嘉璐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二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107—1109。(www.xing528.com)
[6]摘自(梁)萧统编,(唐)李善注的《文选》(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67。
[7]此观点源于陈思和教授2010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所做的讲座。笔者有幸聆听,笔录之。
[8]摘自王运熙、周锋撰写的《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77。
[9]相关研究可参看池洁的《两部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和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之比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第68—73页。
[10]摘自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荷马可比屈原,孔子可比歌德,穿凿附会,怪诞百出,莫可追诘,更无所谓研究之可言矣”。
[11]来源于Robert Ennis. Critical Thinking: A Streamlined Conception [J]. Teaching Philosophy, 1991, 14(1): 6.
[12]信息整理自刘儒德的《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1月第12卷第1期,第56—61页。
[13]MCPECK J.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 [M]. Ontario: Robertson, 1981.转引自陈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9月第35卷第9期,第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