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IBDP中文A:文学学习与考试指南——学习方法和教学

IBDP中文A:文学学习与考试指南——学习方法和教学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本细读、知人论世的前提下,PAPER 2和世界文学论文写作等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普遍性、“吃人者”的残忍、“吃人”有方法、“吃人者”的身份双重性等,这些特性构成了“吃人”主题下的“二级主题”。这样的学习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有章法。当然,如何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文学比较有哪些方法等问题又是另一套论述,这套知识对于面临PAPER 2考试和撰写EE的IB学生而言,也是亟须掌 握的。

IBDP中文A:文学学习与考试指南——学习方法和教学

前文的讨论可以落到更加实际的地步,与IB考试的要求进一步结合。在文本细读、知人论世的前提下,PAPER 2和世界文学论文写作等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假设在PAPER 2和世界文学论文写作中,师生所选取的教学材料是中短篇小说集,那么针对某一位作家,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大文本”的概念,将独立的篇目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

鲁迅呐喊》小说集中的几部小说为例,我们可以用特定主题将其串联,这个主题就是《呐喊》中的“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看似杂乱,但是可以从“狂人”的叙事视角中有条理地梳理出“吃人”的几个特性。例如,普遍性(阶级分布广)、“吃人者”的残忍(野兽的比喻)、“吃人”有方法、“吃人者”的身份双重性等,这些特性构成了“吃人”主题下的“二级主题”。

而《孔乙己》对“吃人”问题进一步做出补充,它的重点不是“科举制度”,而是另一个问题:“‘吃人者’有强大的同化能力”。这篇小说通过小伙计的第一人称视角,着重关注他几次“笑”的变化来达成这个目标。其次是“‘吃人’有层级性”,即社会地位高的人可以“吃”社会地位低的人。

《药》是写老栓这样的底层庸众既是“吃人者”也是“被吃者”,通过写观看杀人的人群来表达“吃人者”的麻木,同时通过写无名无姓的老、中、青三类“吃人者”来反映“吃人”的普遍性(年龄分布广)。

夏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狂人日记》中谈及的吃人方法的实践对象。而《阿Q正传》则是进入到一个“被吃者”的心理内部进行样本研究,带出了“吃人”的层级性(老太爷、阿Q和小尼姑的关系)和“吃人者”的残忍(笑、狼的比喻)、“被吃者”的麻木(精神胜利法)等。(www.xing528.com)

我们用“吃人”这个主题来将这些文本聚拢在一起形成表1—4。在梳理文本、充实表格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发掘出文本中隐藏着的很多不同的“二级主题”。

表1—4 “吃人”主题文本分析

在每个“二级主题”下,相关篇目形成互文关系,自然聚集。我们再思考二级主题下的不同文本和艺术手法,并补充在下面,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学习和复习材料。艺术手法由此可以有条理地被整理在各个门类之下,就不用茫然背诵散乱的文本和技巧了。这样的学习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有章法。

表1—4虽简单,但表达了一种倾向:在进行PAPER 2的文本比较时,不应只关注细节性的“艺术技巧”,这样的做法是机械和无意义的,学生应该有更加厚实的比较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点便是所谓的“主题”或“二级主题”。这个表格所针对的是一位作家的作品,后续章节中我们还将介绍针对单篇作品和第三部分所有作家作品的复习表格绘制方法。

当然,如何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文学比较有哪些方法等问题又是另一套论述,这套知识对于面临PAPER 2考试和撰写EE(拓展性论文)的IB学生而言,也是亟须掌 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