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间交往的艺术:诚心与尊重的重要性

师生间交往的艺术:诚心与尊重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诚心”,一是要信任老师,二是要虚心,决心把老师的知识学到手。对于学生来说,诚心求师,既表明了学生求学的决心,又表明了自己对老师价值、作用、劳动的承认,这样才能使老师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得到老师的信任,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实际上,老师观察着每一个学生,谁能够诚心从师学习、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谁就能够得到老师较多的帮助。

师生间交往的艺术:诚心与尊重的重要性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师生交往是学校人际交往中一对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关系。同学之间的交往要受师生交往的指导和调节,而学校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不仅在交往的频率、内容和深度上与师生交往不能相比,而且都以师生交往为存在前提的。因此说,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以师生交往为基本前提。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

有的心理学家把师生关系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低级水平、过渡水平和高级水平。低级水平是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中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常有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敢向老师提问,遇到老师时手足无措,甚至看见老师便绕道走开,在对老师的关系上表现得很拘谨和胆怯。从低级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有一个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时间长短,主要取决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他们本人的态度,也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态度。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处于高级水平时,表现为:在学习上表现出高度的求知积极性;向教师提出的问题成倍增长;与教师交往的频率加强,能够与教师自如交往;师生交往不仅表现在正式交往上,而且也表现在非正式交往上;学生甚至可以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等等。

显然,当教师和学生关系处于高水平时,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

1.尊师——与老师和睦相处的前提

中华民族向来都有尊师的美德。“尊师爱生”是最准确、最生动的概括。教师像“蜡烛”一样,点燃了自己,激发了学生的智慧火花,照亮了学生成材之路。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的那样,“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最高的成果。”尊师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应该尊敬师长,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尊敬老师,要在行为上尊敬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诚心求师

每一个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都需要老师的指教,学生向老师学习须诚心诚意。所谓“诚心”,一是要信任老师,二是要虚心,决心把老师的知识学到手。对于学生来说,诚心求师,既表明了学生求学的决心,又表明了自己对老师价值、作用、劳动的承认,这样才能使老师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得到老师的信任,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实际上,老师观察着每一个学生,谁能够诚心从师学习、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谁就能够得到老师较多的帮助。反之,就很难取得老师的好感。比如,某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可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却整天缠着老师,问这问那,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会很反感,因为老师会想:“你不是真心向我请教,你不是想学知识,而是想向我‘套’题,混过考试。”

2)聆听师教

聆听师教,是学生向老师学习应有的谦虚态度。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特别重要。因为高年级学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自立意识也普通增强,因而对老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就不那么尊重了,这是学生与老师交往中的大忌。做为一个学生,无论什么时候,在老师面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角色,聆听老师的教导。

在师生关系中,老师如果满腹经纶,课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当遇到一位老师课讲得非常枯燥乏味时,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尊重老师的劳动。但可以在课后,向班主任,向学校反映要求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者寻找其他解决途径。(www.xing528.com)

应该知道,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不足之处,因为老师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他也有某种欠缺和不如学生的地方。但老师毕竟是老师,我们应该仔细聆听教师的教诲,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3)关心老师的疾苦

关心老师的疾苦,分担老师的忧愁,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经常置身体、家事于不顾,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作为学生,要主动、细心地观察、了解老师的苦衷,尽可能为老师排忧解难。学生关心老师,不一定能为老师解决什么大问题,但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赤诚之心,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桥梁。比如,老师生病了,学生要主动陪老师上医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事情虽小,但却能促使师生关系融洽。

2.理解——缓冲与老师矛盾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之间从根本上来讲,不存在冲突,但也难免有些矛盾。比如,有些老师对待学生严厉、刻板,甚至有些吹毛求疵,这是一般同学所不喜欢的。再如,由于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经历不同,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师生在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上,容易产生矛盾。也有的老师偏爱优等生,冷漠一般学生和后进生,使学生之间也易产生矛盾。

矛盾出现了,如何处理矛盾呢?显然,疏远老师是不对的,“顶牛”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矛盾出现,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打破这些隔阂。

首先要理解老师。理解是人际沟通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双方必须都把对方当作传达思想认识,充分表现自我的积极主体,而要在双方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融洽的交往关系,主要取决于双方要超越一般信息交流的阶段,从中谋求双方发生信息共振的内容。要实现这一目的,交往双方不仅要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且要适时地接受和参与这一意图,缓和对立,拉近距离,这就是理解的作用。

其次要谅解老师。遇到严厉刻板的老师,学生应该谅解老师,应该知道老师这样做,无非是想要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为了学生好,只不过工作方法不大对头。

最后,还要设法感动老师,并积极向老师提建议。假如学生能用一颗赤诚之心去爱老师,听从老师教导,自发内心尊重老师,并积极地向老师提出建议,师生关系一定会得到改善,一定会更协调、更融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