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与学习意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一,动机阶段。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动机能够激发并且维持人们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学习也不例外。有效的学习必须以良好的动机作为支撑。动机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学习活动的发动机。
学习意志坚强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在动机的激发下,意志会变得越来越坚强,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学习意志不坚强的人往往存在动机不足的情况,学习动机的微弱反过来又会削弱他们的学习意志。
动机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学习能否产生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决定着学习是否用功,兴趣浓,学习会越来越起劲,兴趣淡薄,学习时就会越来越没劲。
第二,了解阶段。了解阶段就是人们学习活动的注意过程。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时,自己的心理活动与意识活动全都指向和集中在某一种学习内容之上,说明这个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就叫注意。
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在课后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周围环境虽然给人提供了大量的刺激,意志坚强者能够区分哪些刺激有意义,哪此刺激没有意义,并且能够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将自己的思想集中在学习活动之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刻苦学习,注意力所维持的时间也能够得到不断地延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使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意志不坚强的人往往会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不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维持在学习活动之上,课堂上老爱分心走神,课后也不能够坚持完成作业。外界刺激的干扰很容易让这种人浮想联翩。
学习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又是这个过程中的奠基阶段,学生一定要加倍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的作用十分重要。大家也许都知道«学奕»的故事。古时候有两个人同时跟一位著名棋手奕秋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在师傅教他下棋之时,总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学习,另一个人却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心以为鸿鹄将至。结果,专心学棋的那个人成了著名的棋手,而分心的那个人却一事无成。
第三,获得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将自己己经了解到的材料与知识进行一定的思想加工,将这些材料与知识转化为容易贮存在头脑中的符号,并且将其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这个阶段,意志坚强者能够认真地将自己了解到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且贮存在自己的脑中;能够仔细地分析知识材料的特征与含义,认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按照知识材料的特点和自身特点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意志不坚强的人往往有一种懒惰心理,总在设想是否会有一种快捷简便的方式去组织面前的材料,通常不愿意去认真地分析知识材料的特征与内涵,胡乱地把一大堆材料搁置在自己的头脑之中。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理论,学生获得知识其实是一种“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去发现新材料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是否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只要存在一致性,学生便会逐渐地将新材料纳入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之中,从而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意志品质良好的学生很愿意、很自觉地就会去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意志品质不好的学生则很难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四,保持阶段。这其实是一个实现长久记忆的过程。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人们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大约为0.25到2秒。瞬时记忆使人们的感觉信息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也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容量很大。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左右。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种成分,一个是直接记忆,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另一个是工作记忆,也就是输入的信息经过重新编码,容量得到扩大。长时记忆也被称为永久记忆,它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留下来,时间大约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意志品质良好的学生能够使知识的保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保持的时间长,不容易遗忘;②保持的内容更完整;③记忆的知识材料更加准确;④记忆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空间组织、系列组织、联想组织、层次组织与更替组织等等;⑤知识保持得更有意义、更合理。
意志品质不好的学生在知识保持方面的特点是:①保持持续的时间较短,容易遗忘;②保持的内容容易变得七零八落;③记忆的知识材料准确性往往不高;④记忆的组织形式式样单一,或者只采用联想组织的方式,或者只采用层次组织的方式,或者只采用更替组织的方式;⑤所保持的知识内容之间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联系,十分松散。(www.xing528.com)
研究表明,知识经验的长久保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于人们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习,既能够安排好复习时间,也能够采用正确的复习方式。意志坚强者通常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并且采取灵活性的复习方式,意志不坚强的人往往不能够做到复习的及时性,也没有毅力坚持长期的复习。
第五,回忆阶段。记忆过程主要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来实现的。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例如,考试的时候,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自己平时学过的知识。根据是否有目的,可将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指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无意回忆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的回忆,例如提到玫瑰人们想起爱情,提到学校人们想到老师,提到黄河长江人们想到中国,这些都属于无意回忆。从回忆过程是否有中介物的参与,人们又将回忆分为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以往经验的重现被称之为直接回忆;借助中介物唤起以往经验的重现被称之为间接回忆。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兼具有意回忆与间接回忆的特点。例如:一个学生寻找自己丢失的一支钢笔,他既要进行有意回忆,也就是要回忆钢笔的形象、自己刚刚到过什么地方、大约什么时候丢失的;也要进行间接回忆,也就是要借助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回忆。
追忆需要较大的意志努力,往往是苦思冥想,有时甚至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追忆还需要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
第六,概括阶段。概括是思维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五个阶段。概括是人脑通过思维活动把抽象出来的事物之间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类事物之中。例如:把所有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统称为教育活动,只要能够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增强人的体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活动,都是广义上的教育活动。这个思维过程就叫做概括。
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够更有效地展开概括活动,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意志品质不良的人往往不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在展开概括活动之时也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
第七,作业阶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践环节”,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练习与验证,使自己所学的间接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某种验证或者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简单地说,作业阶段就是学习者运用习得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①发现问题的阶段;②分析问题的阶段;③提出假设的阶段;④验证假设的阶段。
就“做作业”这个过程而言,基本不存在发现问题这个阶段,因为问题是现成的,是提供的。从分析问题这一阶段开始,就必须有意志上的努力。如果意志不坚强,缺乏自制力,学生就不会全面细致地、客观地分析问题,特别是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更不会攻克难关的决心。
第八,反馈阶段。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就能够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并且将检测之后的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回去,使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反馈的作用还体现在作业正在完成的过程之中,尤其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及时调整思路,不致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馈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终结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质量。反馈阶段学生的意志尤为关键。有些学生为了偷懒,甚至省却了这个阶段。例如,做一道复杂的方程式运算,通常都需要将运算结果代进方程之中进行检验,从而看一看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就省去了检验运算这一步骤,结果往往导致不应有的损失(如考试丢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