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职工收入与消费质量:中国城乡形态变迁研究

城市职工收入与消费质量:中国城乡形态变迁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由于1956年工资改革后,上海市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和家属就业扩大,每家平均实际货币收入增加较快;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调高若干商品价格及部分工业品涨价,特别是一年来新生婴孩增加,职工物质消费量提高不显著。由于职工家庭人口增加较快,每一就业人员负担的人口数还是逐年增加。再从职工收支及消费情况来看。

城市职工收入与消费质量:中国城乡形态变迁研究

据王玉茹对国内城市劳工家庭生活费之百分比分配的研究,1930年食物消费占生活费的比重,上海为56.8%,苏州为54.1%,无锡为49.0%,武进为52.2%,镇江为61.8%,宜兴为60%,南京为62.4%,吴兴为59.8%,杭州为56.3%,嘉兴为44.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根据苏南的调查,当时城市的消费水平总体较高,像无锡市民消费的米、面粉和糖,分别达到了322斤、29.97斤和3.35斤(见表5-12和表5-13)。

表5-12 苏南城市居民日常食物人均年消费数量表(1950年)

资料来源:《苏南城市人民消费典型调查》(一),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70-永-1938。引自马俊亚.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7.

表5-13 苏南城市居民衣着人均年消费数量总表(1950年)

资料来源:《苏南城市人民消费典型调查》(三),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70-永-1938。引自马俊亚.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8.

而当时上海那些较好的工厂,如国棉十九厂特别是上烟一厂工资就很高(见表5-14),后来还做了下调。

表5-14 上海国棉十九厂、上烟一厂职工平均工资(1952年—1955年上半年)

注:工资分是1950年9月全国工资改革准备会议后到1956年工资改革前,按粮、布、油、煤等实物的当地价格计算工资的单位。

资料来源:国棉十九厂、上烟一厂职工平均工资,1955-09-01,上海档案馆档案:B127-1-945。

一方面由于1956年工资改革后,上海市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和家属就业扩大,每家平均实际货币收入增加较快;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调高若干商品价格及部分工业品涨价,特别是一年来新生婴孩增加,职工物质消费量提高不显著。根据对700户职工家庭的调查(见表5-15),1957年第二季度平均每户实际收入为127.1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93元,涨幅为10.36%。平均每月每户支出119.78元,较上年同期多用11.52元,增加10.64%。因人口增加,人均计算实际收入增加5.3%,人均实际支出增加6.08%。第二季度每人每月平均用于购买商品的为18.7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42%,其中食品12.89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15%,衣着日用品5.89元,增加8.07%(26)

表5-15 1957年第二季度人均每月主要商品消费量

注:保姆28人未计算在家庭人口中,实际上也参加了消费,因此食品消费增加实际要小。新生婴儿较多,物价有所增加,增加了支出。700个家庭,共有3 354人,其中五年内新生的821人,相当于24.5%。人口增加较快,增加了国家安排和改善职工生活的困难。

资料来源:国民经济统计简报,第31期,上海市统计局1957-08-16,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33-100。

根据对1956年上海市工业系统707户家庭的调查(其中工人550户,工程技术人员60户,职员97户),实际记账户数,4月份690户,5月份692户,6月份700户。被调查户除储蓄借贷收支不计外,家庭收入的来源绝大部分(占94.95%)是靠工资及其他得自机关企业的奖金等(27)

从被调查户的基本情况来观察:①家庭人口及就业人数。6月份实际记账的700户3 263人,平均每户4.66人,就业人员共1 079人,平均每户1.5人,因此,从职工家庭负担看,每一就业人员连本人在内须负担3.02人。全部调查户每月还需负担不在调查范围的家属500多人(每月付出赡养费5 000元以上),可见上海市职工负担较重。从就业面来看,在全部人口中18~60岁,即所谓就业年龄的共有1 596人,其中尚未就业的共有517人,这些人多数从事家务。全部被调查户中共有家属379人就业,其中1949年后就业的达193人,占半数以上。由于职工家庭人口增加较快,每一就业人员负担的人口数还是逐年增加。据调查7~9岁的儿童240人,平均每年80人,反之足岁以下的儿童1 015人,平均每年则有169.16人,人口增长明显。②职工文化程度。在3 263人中,除6岁以下儿童,大学生34人,占1.51%,中学生456人,占20.23%,小学生1 000人,占44.49%,未就学的儿童83人,占3.69%,文盲675人,占30.03%。有大学文化程度的除3人为工人家庭成员外,其余均为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工人一般是小学程度,部分是文盲和初中程度。③居住状况。自有房屋187户,占26.71%,租公房的257户,占36.72%,租私房的256户,占36.57%。居住面积包括阁楼在内,人均5.04平方米,其中工人4.85平方米,职员5.43平方米,工程技术人员6. 26平方米。房屋质量差,51户无电灯,288户无自来水,工人家庭近半数无自来水设备。住自有房屋的19户,人均7.29平方米,条件最好的每人住22平方米,最差的只有1.49平方米。住租公房的19户,人均4.18平方米,条件最好的13. 17平方米,最差的2.14平方米。住租私屋的16户,人均4.02平方米,条件最好的12平方米,最差的1.09平方米。大部分职工居住条件很差。

再从职工收支及消费情况来看。

(1)总的收支,除去储蓄借贷等虚假收支,实际收支一般是平衡的,也有结余的(见表5-16和表5-17)。如1956年5月每户平均收入112.11元,支出108.99元,结余3.12元;6月份收入118.84元,支出111.47元,结余7.37元,较之上海市劳动局1951年初所调查的87户工人家庭,实际收支相抵后每户平均结余人民币3分已有很大提高。再就收支水平看,1951年劳动局调查每人平均实际收入20.81元,支出20.78元。而1956年6月工人人均收入24.42元,支出22.80元,不论收入和支出均较1951年初有了较大提高。实物消费方面,1951年人均月消费猪牛羊肉1.52斤,1956年则为1.55斤,鱼虾1951年1.80斤,而1956年2.66斤,食糖1951年0.22斤,1956年0.33斤,只有食用植物油因计划供应关系略为减少。职工物质享受有所改善。

表5-16 1956年6月按部门及人员类别分每户平均收入、支出情况(Ⅰ)

注:其中化学矿开采及加工部门52户,钢铁冶炼部门45户,金属加工部门259户,橡胶加工部门27户,造纸工业29户,纺织工业208户,食品工业49户,印刷部门31户。实际收入和支出系指剔除储蓄借贷后的数字。

表5-17 1956年6月按部门及人员类别分每户平均收入、支出情况(Ⅱ)

资料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统计简报第23号:本市工业系统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分析,1956-09-01,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32-105。

(2)各类职工支出水平和消费构成:一般收入越高,衣着日用品类及非商品支出的比重越大,食品类的支出比重越小,但绝对金额仍较大。1956年6月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月人均支出31.52元,其中食品14.81元;职员支出25.76元,其中食品12.40元;工人22.80元,其中食品11.86元。不论全部支出或食品支出均以技术人员为高。但就食品所占比重看工程人员只占其全部支出的38. 47%,而工人占42.14%。就各类职工本人工资收入看,基本上与其职务及熟练程度相适应。6月份第一组工人平均96.51元,第二组工人72元,第三组工人56.97元,工程人员109.21元,职员83.83元。

职工收入水平不同,因而支出构成亦有很大差异(见表5-18)。收入高的职工支出情况是:食品吃得精、吃得好。据1956年6月的资料,工程技术人员的食粮消费与工人相差不大,但荤菜支出人均3.70元,而工人只有2.74元。又如鲜菜的消费量相差亦小,但平均价格高、质量较好。特别如饼干、水果、乳类,工程技术人员人均支出1.63元,但工人只有0.82元。就非食用品看,文娱用品及日用品支出较大,如文娱用品工人人均支出约0.50元,但工程人员则为1.33元。日用品支出工人为1.06元,工程人员则为1.74元。衣着类支出则相差较小。就房租水电及其他非商品开支看,工程人员每户支出:房租水电、服务性及文娱费三项分别为10.60元、13.88元及2.97元,而工人相应项目的支出只有4.17元、9. 66元及1.14元。就5月和6月比较,6月收入较5月平均每户增加6.73元,实际支出亦有相应增加。但支出中食品类不变,非食用品每户增加4.61元。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职工收入的增加,对副食品中的肉禽蛋类及呢绒毛线、日用品、文娱用品的需要也有所增加。

表5-18 1956年6月按人员类别食用品与非食用品的人均消费情况

注:非食用品中包括家具类在内。

资料来源:上海市国民经济统计简报第23号:本市工业系统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分析,1956-09-01,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32-105。

(3)除上述现金收支较过去增加外,职工还自企业劳保福利中得到不少好处。如1956年6月职工非现金收入(即不必付出现金而能得到的物质和服务享受)达3 421元,平均每户4.89元,其中得自企业的即达2 539元,平均每户3.84元。这些收入说明目前职工生活,即实际物质享受增加幅度,较之现金收支的增加幅度更大。

总的来看,职工的居住条件和日常物质文化生活均有改善,但仍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①子女多的职工生活仍较困难。抽查12个多子女的职工家庭,平均每户5.83人。12户实际收入包括企业补助共873元,即每户平均72.75元。但除购买食品及日用必需品外,每户只存1.5元,可是从全部工人房租水电、交通费及其他服务性支出统计,平均每户约需20元以上,因此这12户每户平均不敷在20元左右,在6月除企业补助外,还净借入约200元才能维持。这类家庭人均食品支出只有8.50元,较之一般工人平均11.86元低了很多。又据调查员反映个别甚至连蔬菜也吃不起,寅吃卯粮,经常负债度日。②本市职工收入水平较高,但从实际支出构成看食品类已占半数以上,为50.93%。房租水电服务性及交通费用占24.42%,其他占25.65%,在食品中副食品约占半数。因此,改善副食品供应的数量、办法和价格,对进一步改进职工生活影响很大。③居住问题,据调查平均每人住房不到两平方米的最少有10%的户数,部分家庭表面上居住面积较大,但很多是棚户或层层叠叠临时搭起来的阁楼。调查的一般都是大厂职工,尚且如此,中小企业的职工可能更糟。

当时上海职工工资与农民相比,优势相当明显。上海职工工资按年度算,1952年67.0元,1956年72.0元,1957年73.1元,1959年75.95元。全国职工工资,1952年为37.2元,1956年50.9元,1957年53.1元,1959年57.3元。根据1957—1959年上海市职工工资与郊区农民收入变化的调查,全市原有职工工资,1957年比1956年增加1.6%,1958年比1957年增加3.44%,1959年比1958年增加0.4%。各县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1957年比1956年增加6.3%,1958年比1957年增加20.0%,1959年比1958年增加20%左右。而农民收入与职工工资比较,其差距由1957年的1∶6.2,到1959年缩小为1∶4.5。如果按照全部职工计算,则两者差距更小,1959年为1∶3.9。其中蔬菜地区的农民收入高于棉粮地区。嘉定长征人民公社1959年每个劳动力月平均收入为28.4元,与同期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67.84元比价,为1∶2.4。再将1953—1959年上海与全国职工工资相比,职工工资增长较慢,年均1.75%,合计13.04%,而全国年均增长6.35%,合计53.7%。但两者基数不一样,上海工资水平较高(28)

再来看1956年的另一次大型调查(见表5-19和表5-20),总计1 178户5 344人,其中就业人数1 715人,占家庭人员数的32.09%。非家庭成员长期在被调查户用饭人数为282人。其中大学文化122人,中学文化869人,小学文化1 659人,未就学儿童91人,文盲1002人。年龄方面,18岁以下有2560人,18~ 61岁有2 612人,61岁以上有172人(29)

表5-19 上海被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综合表(1956年8月)

注:9月份调查户数为1 177户,合计5 360人。其中工业增加1户,基本建设减少4户,交通运输增加2户,其他行业户数未变。10月份调查户数为1 169户,合计5 322人。11月份调查户数1 183户,合计5 414人。12月份调查户数为1 174户,合计5 358人。

资料来源:被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综合表,1956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表5-20 被调查户现金收入支出及非现金收入综合表(1956年8月) 单位:元

资料来源:被调查户现金收入支出及非现金收入综合表,1956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根据此次调查,食用品购买占67.06%,非食用品购买占32.94%。在食用品购买中,粮食购买占26.82%,副食占44.43%(肉禽、水产、蛋类21.10%,菜蔬类14.63%,调味品类8.70%),其他占28.75%。在非食用品购买中,衣着类占47. 95%,燃料类占10.22%,日用品类占15.20%,家具类占3.41%,文娱用品类占12. 46%,医药卫生用品类占7.46%,其他占3.30%(30)。具体的分类消费如表5-21~表5-23所示。

表5-21 被调查户主要商品人均消费量综合表(1956年8月)

资料来源:被调查户主要商品人均消费量综合表,1956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表5-22 1956年8—12月被调查户人均现金收入支出综合表 单位:元

注:原数据只有每户平均收入和支出,因家庭规模不同无法直接比较,现根据1956年8—12月的被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综合表和现金收支综合表,按人均对10张表格进行了全盘重新计算。

资料来源:1956年8—12月被调查户人均现金收入支出综合表,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表5-23 被调查户主要商品人均消费量综合表(1956年8—12月)

注:1956年8—11月食用品第三大类“(三)其他”原统计金额有误,现按8—11月每个月的《被调查户食用品与非食用品购买综合表》的有关金额,更正后做了重新计算。11月份的煤球消费根据资料亦做了更正。

资料来源:被调查户主要商品人均消费量综合表,1956年8—12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另外1957年1—12月上海还有一次非常翔实的家计调查,现根据每月具体数据综合整理如表5-24~表5-28所示。

表5-24 1957年1月上海市820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关于820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1000-21。

表5-25 1957年2—11月上海市职工生活费支出情况调查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关于820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1000-21。

表5-26 1957年1月上海市职工生活费支出情况表

注:1957年1月,适逢春节,生活费较上月增加较多,职工拿到了2月份部分预发工资或年终生活困难补助。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关于820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1000-21。

表5-27 上海市劳动局关于1 157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

注:其中食用品86.73元,占45.68%。非食用品37.77元,占19.89%,含衣着类18.28元,占9.63%。非商品支出37.52元,占19.76%。储蓄借贷支出27.85元,占14.67%。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关于1 157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1000-30。(www.xing528.com)

表5-28 1957年2—11月上海市职工生活费支出情况调查表

资料来源:上海市劳动局关于1157户家计调查职工生活费支出综合情况,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1000-30。

据1964年上海职工工资和家庭生活开支调查,同样级别职工的工资水平,上海虽然比某些城市高一些,但职工家庭生活的开支费用要比其他城市高得多。上海是八类工资区,同样级别职工的工资比七类工资区的福州高3%,比六类工资区的北京、天津高6%,比四类工资区的武汉、南京、杭州、南昌、合肥、济南高12%,比十类工资区的广州则低6%。上海每一户职工家庭(以每户5人计算)每月的电费、水费、房租、学费、交通费、煤球、米七项支出,以相同的消费量计算,要比外地高得多。上海每户每月的支出为41.62元,而其他城市分别为:北京32. 75元,天津30.28元,武汉33.85元,广州35.76元,南京34.66元,杭州35.63元,合肥28.31元,济南32.72元,南昌29.79元,福州37.51元。1964年上半年上海全部职工平均工资为70.33元(包括奖金在内),天津62元,杭州58元,武汉56. 5元,重庆62.7元。上海职工平均工资比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老职工多,技术等级高的职工多;高级知识分子多,有6万余人;资本家和小业主多,有9.4万人。此外还有一小部分职工有保留工资(31)。上海市区条件较好的居民还会在国庆节期间抢购高档品(32)

上海职工家庭的生活开支费用比较高,电费每度0.295元,工房房租每平方米0.34元,交通费职工月票每张6元,学生月票6元,水费每立方米0.12元,学费一学期小学6元,初中12元,高中16元。上海的主副食品及燃料的价格与各地相比也较贵,如中等籼米(百斤):早籼13.10元,晚籼13.00元,中等粳米百斤15.15元,标准面粉百斤17.00元,豆油百斤88元,食盐百斤15元,猪肉(二级带骨)0.95元,煤球百斤2.80元。白布每市尺0.275元,蓝卡其布0.74元,蓝哔叽布0.48元,9号力士鞋3.31元,洗衣肥皂每条0.52元,白玉牙膏每支0.49元。同时,上海职工家庭购买日用工业品的支出(包括穿、用、药品等各种工业品)只占16.7%,而非商品性支出则占18.3%。根据市统计局的调查统计,1963年吃的商品支出占60%,穿的用的商品及药品支出占16.7%,非商品支出占18.3%,烧的商品支出占3.4%,书报杂志支出占1.6%(33)

上海较高的生活水平使得一部分职工不愿意调到外地去工作。主要因素有:吃的方面,全是大米和面粉,没有杂粮。蔬菜花色多,质量较好,价格公道。穿的方面,品种多,花色全,用工业券可以买各种人造纤维等衣料,缝制的衣服式样也好。用的方面,日用工业品品种齐全,质量较好,购买方便。其他自来水、电灯、汽车、老虎灶等方便,卫生、医疗、文化等方面条件比较好。同时也习惯了上海的气候。职工外调离开家庭,生活上增加困难,两地分居情绪上不安定。而且上海是八类工资区,调到外地,可以领取原工资,但外地工资调整时,往往升了级,却加不到钱。

当时上海的青年工人收入较高,有的生活水平已经非常高。据1960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的调查,青年工人的生活需求与勤俭、限制消费政策相矛盾。如26岁的青年男工芮忠康,常在集体宿舍烧菜,上班生产时总想找舒服安静的地方。国营第一印染厂机动车间五六个青年,认为做人要有九个头:“一个人要出风头,穿衣服要有花头,要经常翻行头,皮鞋要穿小方头,裤脚管要五寸头,朋友要有噱头,头发要梳大包头,小跑车要冲前头,小菜要吃八样头,这样做人才能搭得够。”(34)青年工人除了一部分艺徒外,一般平均工资50元左右。据1960年9月的调查,国棉九厂某车间80%的女青年家里有收音机、手镯和金项链。据对大中袜厂48个青工的调查,有些青年讲究吃喝玩,结婚摆酒席,国家大事、技术革新等想得很少,宿舍里青年闲谈的内容“五多一少”:谈政治少,谈生活琐事多,男女多,吃穿多,白相看戏多,神鬼胡诌多。青年工人爱议论“四头”:看风头、别苗头、有派头、翻行头(35)。青工48人的平均工资63.9元,最多为97元,最低也有40元左右。调整工资后为67.51元,人均增加3.61元。全体团员青工的储蓄为6 810元,平均为142元。一个未婚团员从9岁工作到当时已16年,本人积蓄有1 000多元,吃穿很富裕,买了手表、金链条。已婚的25人大部分两人工作,生活条件较好,基本都有2~3双皮鞋,一般毛货衣服4~6件。其中周祥秀有呢大衣3件,绒线衫裤5条,呢裤子5条,计瑞美有呢大衣2件,丝绵被(绸缎)3件,呢裤子5条,绒线衫4件(36)

1960年6月,据对国棉九厂青年经济生活情况的调查,青年工人家庭人口少,而参加生产的人数多,生活水平一般比老工人高。从82个青年的情况看,青工家庭人均生活费一般为25元,少数生活水平较低的经济也没有什么困难。其中生活水平30元以上的44人,占53.54%,在25元左右的28人,占34.1%,15~ 20元的10人,占12.20%。因此俭朴风气不够,“劳动所得,吃光、用光是应该的”“生病有纺健医院,父母死掉有劳保,工钱不吃、不用,藏着发霉”“经济困难的人,用钱应该紧些,经济不困难的,赚70元,就用70元,赚100元,就用100元,这有啥不对?”“只要不做脱底棺材,多用点钞票,有啥道理”。未婚的男女青年“讲吃讲穿”,其中男青年偏重于吃,用钱无计划,如未婚的团干部罗盛祥,每月工资90元,除了寄20元给家庭外要花70元,银行存款只有1元,平时穿得较考究,一身毛货,一发工资,袋里总装上半磅、一磅糖果。工资月月用光。女青年吃较省,穿较讲究,毛货行头多,绒线衫、金链、金戒指多。已婚的女工人对本人装饰不像未婚女工那样考究,但对家庭小乐惠很感兴趣,要“住得舒服些,吃得好些,穿得好些,小囡打扮得漂亮些”(37)

据上海松江专区的调查,一方面,自1949年以来工农业发展都有较大提高。工农业总产值以1952年为基数,1953年为113.92%,1954年为116.44%,1955年为116.68%,1957年为127.06%。其中工业总产值以1952年为基数,则1953年为122.5%,1954年为129.52%,1955年为137.11%,1956年为149.50%。农业方面的粮食总产量以1952年16 012万斤为基数,则1953年增产3 175.2万斤,1954年增产2 073.1万斤,1955年增产3 562.9万斤,1956年增产5 415.2万斤,1956年比1952年增长了33.82%。1956年松江工农业总产值为73 167万元,其中工业占42.98%,手工业占7.99%,农副业占49.03%(38)。另一方面,工厂职工与农村劳力的收入差距实际上在扩大。以南汇县为例,1956年工厂职工人均收入为1952年的117.76%,而农民仅为108.63%,详见表5-29。

表5-29 南汇县工厂职工与农村劳动力的人均收入 单位:元

资料来源:松江专区工农关系问题的调查,1957-10-11,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43。

当然,松江专区的调查也指出这种差别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确定劳动报酬的高低主要根据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的消耗等条件。第一,从工农劳动创造的价值来看,工人创造的价值比农民大。1956年松江专区工人人均生产产值为10 717元,而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按南汇县的情况是289元。第二,就工农一年中的劳动消耗而言,工人的劳动消耗量比农民大。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劳动紧张程度超过农民,工人一年中的工作日超过农民,工人一年工作306天,按南汇县的平均工资计算,每人日均报酬为1.51元。农民一年的工作折成劳动日计算,平均不到150天。根据对松江专区169个农户的调查,每个农民劳动力的日均报酬为1.39元。同时也承认少部分工人工资高得不合理,调查的部分学徒工月津贴达30~37元,纱厂的挡车工月工资40元以上,这些工人进厂时间不长,技术也较差。另外部分粗壮工人,只要有力气不需什么技术,如达丰化工厂的包装工,每月工资90多元(39)

可见工人工作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普通劳动力通过做学徒工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不错的工资,不同的厂也有较大的差别,不难想象,好厂好工资会成为人们心仪的目标。再以南汇工人和农民的支出情况对比,差别依然很明显(见表5-30)。

表5-30 南汇县工人、农民典型调查户商品与非商品支出情况表

资料来源:松江专区工农关系问题的调查,1957-10-11,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43。

根据1957年第一季度对南汇县周浦印刷厂职工钱景先和惠中乡农民罗友根的调查,两家都是8口人,全家人口在家吃饭,工人钱景先比农民罗友根多支出66.70元,包括房租费27元,水电灯油费1.66元,燃料费3.05元,蔬菜费17.10元,荤菜5.89元,大米12元等(40)。虽然如此,城市工人的生活在农民看来还是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1) 舟展,尚农.论农村人民公社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J].学术月刊,1964(4):22-27.

(2) 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部关于1957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积累和消费问题的说明,1958-01-14,上海市档案馆档案:A70-1-12-76。

(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市国民收入、积累和消费的资料,1958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3-3-1571。

(4)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市国民收入、积累和消费的资料,1958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3-3-1571。

(5) 1950—1952年苏南农家收支情况主要引自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17-324.

(6) 1951年因土改调进200亩田,该年发生灾害,亩产量可能下降。

(7) 12个典型村调查情况综合汇报,1951年,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06-短-242。

(8) 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农村经济情况调查资料[G].1953-02-20:115.

(9) 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农村经济情况调查资料[G].1953-02-20:115-117.

(10) 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农村经济情况调查资料[G].1953-02-20:118-119.

(11) 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苏省农村经济情况调查资料[G].1953-02-20:120—121.

(12) 无锡县江溪乡土改后农村阶级经济情况变化调查报告,1951-10-20,锡山区档案馆档案:B1-1-13。

(13) 宜兴工作组关于农业税负担的报告,1951-12-17,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06-永-157。

(14) 无锡市(县)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第66页,1958年11月,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133-永-171。

(15) 无锡农村经济调查分析报告(初稿),1958年9月,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133-永-172。

(16) 松江区委财政贸易工作部.城市粮食定量供应工作总结,1955-11-23,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82。

(17) 无锡县统计局.无锡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1949—1963年),1964年11月,第50页。

(18) 江苏省委农工部办公室编印:《农村工作情况》第8期,1955-02-25,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2-短-78。

(19) 回乡探亲中带来的谣言——陈翠英.1960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101。

(20) 上海郊区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典型调查,1958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A70-1-53-68。

(21) 上海郊区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典型调查,1958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A70-1-53-68。

(22) 嘉定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1957年嘉定县农家收支调查资料简编,1958-06-16,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78。

(23) 嘉定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1957年嘉定县农家收支调查资料简编,1958-06-16,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78。计算公式为:1.36+76.84-77.12=1.08元。

(24) 上海市粮食局农产品价格研究小组关于大城市郊区农产品购销差价和周围接壤地区价格及衔接问题的材料,1957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3-2-1162-162。

(25) 王玉茹.近代中国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20-121.

(26) 上海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简报》第31期,一年来本市工业职工家庭收支及消费水平变化状况,1957-08-16,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33-100。

(27) 上海市国民经济统计简报第23号:本市工业系统职工家庭收支调查综合资料分析,1956-09-01,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1-2-32-105。下述同一案例的情况均来自本件档案,不再逐一注释。

(28) 上海市劳动局关于近年来上海市职工工资及郊区农民收入与全国职工工资的几个比例关系的材料,1960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127-1-691。

(29) 被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综合表,1956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30) 被调查户食用品与非食用品购买综合表,1956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5-2-164。

(31) 上海市物价委员会.上海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家庭生活开支状况,1964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0-1-21。

(32) 国庆期间的市场销售情况,1960-10-06,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96。

(33) 上海市物价委员会.上海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家庭生活开支状况,1964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B30-1-21。

(34) 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关于结婚材料及团员、青年思想情况等的材料,1960年,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170。

(35) 关于青年职工经济生活情况的调查,1960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122。

(36) 团大中袜厂团员青工思想活动情况分析——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摘录,1960-08-29,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136。

(37) 关于国棉九厂青年经济生活的情况,1960年6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C21-2-1578-130。

(38) 松江专区工农关系问题的调查,1957-10-11,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43。

(39) 松江专区工农关系问题的调查,1957-10-11,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43。

(40) 松江专区工农关系问题的调查,1957-10-11,江苏省档案馆档案:3065-短-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