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产业研究成果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产业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京剧老唱片的历史,其实也浓缩了整个唱片工业的历史。1889年,蜡筒式留声机和空白唱筒由丰泰洋行引入上海。[3]最早于20世纪初叶,上海的洋行已开始销售唱片及使用唱片的新式留声机,英商谋得利洋行从1903年起开始在上海经营唱片业务。因此,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引进唱片的城市之一。[8]与英国留声机公司渊源颇深的美国胜利唱片公司紧随其后。综上所述,民国之前,直至民国年间,进驻上海的欧美跨国企业,占据着戏曲唱片业的主导地位。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唱片产业研究成果

一部京剧唱片历史,其实也浓缩了整个唱片工业的历史。关于早期留声机与唱片的更新换代和发行,戏曲研究专家吴小如先生作了如下简介:

京剧老唱片的产生,约始于清光绪中叶。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蜡筒。筒上有纹路,把筒身套于“唱机”的一个类似轴承的东西上,使之转动,便可发出音响……后来有了钢针唱片,是为第二阶段。这时由外商在津沪两地成立各种杂牌公司,纷纷发行京剧唱片。就我看到过的,有以下诸公司:一、乌利文;二、克纶便(今译哥伦比亚);三、老倍克(1929年以后,德商重新用此牌号,改译为蓓开);四、利喴(即后来的高亭公司);五、谋得利;六、物克多(后来改名胜利公司)。[2]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Phonograph)。1889年,蜡筒式留声机和空白唱筒由丰泰洋行引入上海。几乎与此同时(1887年),移居美国的德国人埃米利·伯利纳(Emile Berliner)发明了平面式留声机(gramophone),唱片也随即逐渐取代蜡筒,成为新的声音存储媒介。1900年1月12日,约翰逊生产出了第一批商业录音唱片,使用的品牌为“Improved Gram-O-Phone Record”。[3]最早于20世纪初叶,上海的洋行已开始销售唱片及使用唱片的新式留声机,英商谋得利洋行从1903年起开始在上海经营唱片业务。因此,上海也是中国最早引进唱片的城市之一。[4]

唱片有别于蜡筒,并非直线式的现场录音,蜡筒式留声机时代常见的那种自己先录音、然后收听的景观已不可能再现。因此如不更新唱片,则唱片式留声机将无异于摆设。[5]及时更新唱片内容,并使唱片内容实现全方位“本土化”,便成了西方唱片公司在中国进行商业扩张的重要环节。于是,西方唱片公司开始远涉重洋,主动开拓广大的中国市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唱片录音便是在上海完成的:

1903年3月18日至4月26日,英国的留声机公司(The Gramophone&Typewriter Company Limited,简称G&T)派遣录音师弗莱德·盖茨伯格(Fred Gaisberg)来到上海和香港,录制了大量的北方和粤剧曲目,这是中国境内来访的第一个西方唱片公司。他们在上海录制了329张唱片(Mandarine),在香港录制了147张唱片(Cantonese),分7英寸和10英寸两个规格发行……唱片总计为476张(根据G&T目录统计),全部为单面发行,背面刻印有天使录音的图案。[6]

盖斯伯格从日本神户乘船抵达上海,他们一行人等在上海停留了约十天,以酬金每张四元的价钱,聘请当地伶人灌录京剧等北方戏曲(包括少量昆曲)。替他们灌片录音的,包括孙菊仙(1841—1931)[7]、汪笑侬(1858—1918)、汪桂芬(1860—1906)等名伶。[8]

与英国留声机公司渊源颇深的美国胜利唱片公司紧随其后。1905年,公司派录音师乔治·切尼(George K.Cheney)来华录制了大量中文的唱片,曲目包含京剧、粤剧、潮剧、福建和厦门地方戏等等,这些唱片于同年8月运抵上海,开始公开发行。(www.xing528.com)

法商百代公司后发制人,于光绪末期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灌片活动,购置机器并派人到北京,灌制了一大批京剧、曲艺唱片。伴随着唱片的销售,印制了一个纸本的副产品——《北京唱盘》,对这次灌制唱片加以著录,有演唱者、唱片编号、剧目,还独出心裁地印出了演唱者的肖像照片。这是百代公司在中国的最早纸本广告宣传品,以铜版纸精印,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北京唱盘》著录灌片人共计77人,灌制唱片共计160余张,并罗列了近200出戏。[9]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一张半”唱 片(《卖 马》一 张,片 号32542;《洪羊洞》一面,片号33543和33544)。

左图谭鑫培写给百代的亲笔信,是百代公司相当高明的宣传策略,目标直指谋得利洋行发行的胜利公司(Victor)戏曲唱片。早期的“谋得利唱片”,京剧名角所唱的冒牌居多,该行华人经理徐乾麟认为对唱片录音何必要顶真,只要雇些打唱班(即民间艺人组成,又搞吹打又唱戏的班社,又称堂名班)的人来唱,写上名角的名字,既便当又省费,而且一样可以行销。[10]百代公司在灌制内容上选择上乘,营销理念上的诚信,为其今后事业的蓬勃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上内容虽然说的是民国之前戏曲唱片的灌录情况,但是民国年间唱片业的竞争格局、生产状况和营销策略等,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成型。

综上所述,民国之前,直至民国年间,进驻上海的欧美跨国企业,占据着戏曲唱片业的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