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与“外循环”,这种来自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的话语表达,既适合国情,也适合校园戏剧的情形。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但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不同层级的学校,就形成了教育体系,由此,即便是“内循环”,也有“校内循环”和“教育体系内循环”两种类型。这两种“内循环”,使得校园戏剧既可以以某一学校的校友为专门受众,又追求学子群体的共性,以全国乃至世界师生为受众群体。这是校园戏剧的“内循环”。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校园演剧在校内影响的扩散,有为数不少的校园戏剧,开始渐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众,甚至走向市场,走向乡村……这种从校园出发,但最终被更广阔的世界所接受的剧目发展轨迹,正是校园戏剧的“外循环”状态,如南京大学《蒋公的面子》,依靠南京大学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南大校友以及再传弟子,被广为传播营销;云艺杨洋副教授ING工作室,以学生为创作演出主体,但面向市场进行商业演出;云艺戏剧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实践的方向,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如小学、中学、监狱、自闭症儿童等打造剧目,并深入社区进行公益演出……上述,都是典型的校园戏剧的“外循环”状态。(www.xing528.com)
我要在这里特别介绍云艺戏剧教育专业,它十分特别地主动追求“外循环”的校园戏剧状态。云艺戏剧教育专业是一个不同于戏文、表演、导演、舞美等专业的新兴专业,它致力于以戏剧为手段,介入到日常生活的完善、疗愈、发展、贡献之中,尤其关注“人心”的缺陷和病症。因此,他们所作的一切剧目、一切实践,都是有的放矢。由此,这个专业,有着最为直接的社会情怀。这个专业的实践案例颇多,有《高墙》《孤独的星空》《再见,2014》《星际奇遇记》《似是春又来》等诸多作品。下文会根据情况摘取案例进行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