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剧《问心》:文化与商业并行的校园戏剧书简

话剧《问心》:文化与商业并行的校园戏剧书简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剧《问心》,则依托历史,紧扣古玩,强调文化,在一个以商业为目的的项目中,仍然不忘记文化二字,可见文化人在商业之中的醒目位置。作为项目来说,《问心》既表现出对商业的顺遂,也试图承担起对市场的匡扶责任。2016年《问心》已经演过了两季,2017年进入第三季的演出。对于独立戏剧来说,经费是最大的问题。

话剧《问心》:文化与商业并行的校园戏剧书简

话剧《问心》作为一部作品,立在昆明2014—2015的年份当中,堪为亮点。但同时,这部话剧,也可以作为一个商业文化项目,立于昆明的文化地标上。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古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玩镌刻着城市的年轮,也显示出城市的品位。所以,只要是有些分量的城市,都会有那么一条古玩街,犹如北京的琉璃厂、广州的古玩早市、徽州屯溪老街,等等。

昆明,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文化,也有这么一条街。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这样一个以古玩为核心物件的作品,就非常有意思了。

首先,宣传造势。没有比话剧更好的宣传工具了。早在抗战时期,话剧就发挥出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无论是其时的学生演剧,还是民间演剧,或是部队宣传队,都在全国各地各个战线中发挥出重要的宣传功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则非常重视文艺的宣传作用,话剧宣传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阵地。以云南为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边塞作品如《边地夜歌》《边寨之夜》《遥远的勐垅沙》等就非常好地表现了多民族地区的地方矛盾以及解决方法,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作为一个文化项目的《问心》,可以说是一部基于昆明地理文化背景与民国时期历史底色的话剧“宣传册”,它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的猜想点,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力,达到了良好的宣传造势效果。

其次,文化凸显。古玩街之定位,就在“历史”“古玩”与“文化”几个关键词中。话剧《问心》,则依托历史,紧扣古玩,强调文化,在一个以商业为目的的项目中,仍然不忘记文化二字,可见文化人在商业之中的醒目位置。中国戏剧史中,曾经有过戏剧的短暂复苏,那就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岁月流逝,改革开放渐入佳境,创作投入市场,戏剧则渐渐开始被经济的大潮席卷,进而开始出现了一些丢失艺术本体的作品,有如《西门风月》乃至今日之戏逍堂部分作品。《问心》,也在这大潮之中。所幸,难得,它时时记得自己的艺术本体。因此,在骚乱的经济建设中,在嘈杂的城市规划中,在起重机对面,在市中心旁边,主创深切记得,文化二字的重要性。作为项目来说,《问心》既表现出对商业的顺遂,也试图承担起对市场的匡扶责任。

再次,开辟市场。2016年《问心》已经演过了两季,2017年进入第三季的演出。在第一季的时候,进入老宅天井空间来观看演出的,大多是艺术圈内的同仁,然而,到了第二季,就已经开始有非艺术圈的朋友们参加了。在这样的态势下,我们想象,假如作为一个文化项目,《问心》得以定期上演在车水马龙中间,人们总会注意到,在昆明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些进进出出的文艺面孔、来来往往的艺术风姿,以及下午四点半准时响起的音响和演出声音,会有人发现,就在这个天井连天接地的空间里,似乎酝酿着不一样的空气。一切的起点不就是这么开始的吗?风云际会,也许就是从一点点的水汽腾空开始的,市场的开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我相信,假以时日,《问心》有趣的观演体验和经济的观演成本,是可以开辟出从校园走向市场的戏剧演出空间的。

接上话头,在目前全国各大文艺院团改制的背景下,如何拓展戏剧的空间,如何定位商业戏剧,如何将艺术与商业平衡起来,今日《问心》,起码提供了一条好思路;明日《问心》,寄希望迎来一个新未来。(www.xing528.com)

话剧《问心》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在于:

第一,与校园结合。《问心》的演员,主要都是来自云南高校的学生,以学生为演出主创,这就使得戏剧创作少却了商业演出的色彩,在演出经费上,也做到了很大的俭省,同时,学生戏剧爱好者的投入,也使得《问心》的创作和演出更加纯粹,这是《问心》得以持久演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与项目结合。对于独立戏剧来说,经费是最大的问题。无论是王景国的真汉咖啡剧场,还是后来的下河迷仓,都因为经费问题,最终导致关门谢客。而《问心》,一方面巧妙地避开了商业运作;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找到了非常契合作品内容的商业项目。可谓一举两得,这是成功的。第三,孕育昆明戏剧的新希望。未来的预测,不是我们简单的臆断,但在这里,我愿意以另一批独立戏剧人作为实例,来进行一次展望——云南省话剧院的闯将们。20世纪末,就在中国独立戏剧正轰轰烈烈进行着的时候,云南,也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咖啡戏剧,包括云南省话剧院唐伟导演在内的几个年轻人,就是这一批咖啡戏剧的推动者。作为年轻的推动者,仅仅凭借着对戏剧探索热情,年轻的探索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戏剧的推动者,会在未来成为云南省话剧院的执牛耳者。既然那个时候无法预料,那么,今天,当然也存在着同样的可能性。

因此,寄希望于《问心》,是我们良好的祝愿。

当然了,冲劲犹在,不掩瑕疵。在此,则针对观看演出时的体验,略提两点意见:

首先,作为一个学生演出与工作室实验作品,目前的状态,已成气候,可以立住,然而,一旦要真正成为独立的作品和项目,则略有不足。此类不足,体现在表演功力上。学生演剧之热情,值得赞许,然而要达到完全的水准,还需磨砺,毕竟,这不仅是一个校园戏剧,更是一个需观众检验的成熟作品。

其次,从编剧手法来看,作品扎实,构架完整,却在两点略有瑕疵:第一,感情戏之细腻可信程度,尚需打磨,如对穆子羽、付芫莹、梁正卿、穆菡四人之情感去留的处理,实在有些仓促;第二,据我所知,抗战时期的昆明作为大后方,是没有被日军占领的,有的只是空袭——日军占领的地方是滇西(腾冲、龙陵等),而不是昆明。因此,剧中收尾的地方在日军“逼宫”,此“逼宫”,确有其事否?我不得而知。不过,希望得到历史考述的确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