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戏剧书简:美育精神成果

校园戏剧书简:美育精神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见》对高校美育如此强调,对高校艺术社团如此重视,就体现了校园戏剧的不可替代性功能。可见,校园戏剧对于校园美育而言,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中国校园戏剧的先驱——李叔同。校园戏剧是美育的一种手段,而美育又是培养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想,这正是校园戏剧对于人的成长、成就那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校园戏剧应该也必须指向美育的精神。这正是我们致力于校园戏剧读本的出发点。

校园戏剧书简:美育精神成果

校园戏剧的目的是什么?专业学习、组织活动、凝聚师生、能力提高?当然是的。但是,这些目的,其他的校园活动也可以达到,因此,校园戏剧的不可替代性究竟若何,就特别值得研究了。

201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将高等学校中的美育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要求提上日程。《意见》中,这些话语特别值得注意:

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加强高校艺术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力度,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意见》对高校美育如此强调,对高校艺术社团如此重视,就体现了校园戏剧的不可替代性功能。作为艺术活动的戏剧,包含了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协同要求,表演、导演、音乐、舞蹈、造型、文学、影像……体现出全面、综合的美学要求,无所不包。可见,校园戏剧对于校园美育而言,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中国校园戏剧的先驱——李叔同。李叔同其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正式出场,应是在春柳社。他是春柳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早期的活跃分子,在《茶花女》里,他扮演玛格丽特,从服装到发型,他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但在演出《黑奴吁天录》以后,根据欧阳予倩的记录,他就渐渐失去了演剧的兴趣,从此淡出,转而他顾。

他转向了何处呢?美育。

李叔同对于演剧的淡出,历来少有人解释。大凡都以为,这是才子心态,玩票玩了一段时间,就腻了,于是转而他顾。确实,李叔同是一位有着才子气质的人,他绝世聪明,才情盖世,于是行事以自我为中心,也是有的。大凡登台表演的人,谁又没有一点个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李叔同之所以淡出演剧,其实有着更高层级的追求:他要追求更为极致、也更为纯粹的美。于是,他走向了追求美术与音乐的形式之美。

1910年以后,李叔同历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图画教员,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由此可见,此期的李叔同,更近于是一位美育事业的教育者、实践者。

而更让人感慨的是,1918年,李叔同于杭州虎跑寺出家人生再度转向——从美育之业,转向佛法道场。

这是一个从戏剧之美走向形式之美,最终又走向佛门的过程。看起来,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远,但是,换一种角度,他又与现实越来越近。在戏剧这个“普天下之大学堂”的舞台上,他向观众传递美;之后,他走向美育,在实实在在的课堂里,以“美”启悟更多的学子们;最终,他走向宗教,更是走向了普天下最大的学堂,这个学堂,面向的恰是三生三世的苦难众生,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真正的“大美”。(www.xing528.com)

李叔同的人生过程,正是我们想强调的:与李叔同一样,绝大多数在校园里爱上演剧的高校学子,在他们此后的人生里,从事戏剧行业的概率小之又小,对于他们而言,戏剧是一个“美”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他们会体味更为复杂的人物情境、理解更为深刻的人性际遇、铸就更为健康的人生气象,待到走向更为宽阔的世界的时候,这些经历都会无声般地给予他们以无穷的馈赠。

校园戏剧是美育的一种手段,而美育又是培养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想,这正是校园戏剧对于人的成长、成就那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校园戏剧应该也必须指向美育的精神。

这正是我们致力于校园戏剧读本的出发点。

还要强调的是,校园戏剧当然也具有不同形态。除了前文从定义上所分的广义、狭义校园戏剧以外,在现实层面,校园戏剧还有着专业院校的“校园戏剧”和非专业院校的“校园戏剧”之分。专业院校,由于日常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戏剧创作(表演、导演、编剧、舞美等),因此,其教学剧目也属“校园戏剧”。教学剧目的要求是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而定的,因此,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如片段创作、小品创作乃至部分专业的学演模仿阶段,及至大戏阶段,才进入真正意义上完整的校园戏剧创作。

一个显然的问题是,由于专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就是剧目创作,因此,业余时间的一般性剧目创作对于有些学子而言,必要性就不大了。如此,要特别注意专业院校的业余剧目创作,应更注重实验探索而非基础教学,从而显现出与日常教学剧目不同的品格。当然,随着当下戏剧教育方法的探索革新,教学剧目也有着转化为实验探索剧目的可能,由是,教学剧目也具备了狭义校园戏剧的品格。基于专业院校完成戏剧创作、演出的天然便利条件,本书也选择了几个教学剧目转换为校园戏剧的案例,以供分享。

虽然非专业院校没有专业院校的便利条件,特别是综合类大学里的剧社成员专业千差万别,只能利用业余的时间、精力来投入校园戏剧创作,但反而更见其纯粹爱戏剧的精神,也更有参与戏剧活动的热情。他们又因没有教学范本的因袭,反而更有创造力

其实,专业院校和非专业院校的区别,只是学子们所学的专业不同,并不能完全说明专业性。事实上,非专业院校那些“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剧社成员,虽然可能会有更好的专业条件(我们见过不少),本专业又为他们提供了专门戏剧人所不能具备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但是,专业院校的学子如果不开阔视野、打破专业壁垒,反而很有可能落于匠气而失去艺术精神,从而与校园戏剧渐行渐远。

【注释】

[1]张倩仪:《大留学潮:记动荡时代的逐梦青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178页。

[2]陈治:《校园戏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年,第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