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简介

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简介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消费者还是会对维权成功的收益和支出进行考量,不愿意承担时间长、环节多、成本高、结果不可控等时间、资源耗费,而成为“沉默”的消费者。在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干预、弥补市场缺陷、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应再做“沉默”的消费者,而应该更积极地参与消费环境社会共治格局,与政府形成消费环境建设的合力。

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简介

[引例2-5]深圳将打造“11·8光盘日”

阅读材料:10月14日,深圳2018年光盘行动暨“11·8光盘日”启动仪式在中心书城举行。仪式上首次提出“光盘日”这一概念,将11月8日打造为“光盘日”。由王石、董超等7名深圳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参与拍摄的光盘行动公益广告也在现场首发。杨雷在仪式上介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每年约有13亿吨的食物在餐厅或家庭厨房被丢弃,而全球还有7.9亿人口受饥荒之苦。深圳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超过2万吨,仅餐厅、酒楼、食堂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就超过1800吨。不仅浪费粮食,还给深圳的城市环境和垃圾处理造成巨大压力。而深圳市生活垃圾以每年7%的增长率不断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还未能同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势在必行。”

分析思考:作为消费者,该如何参与消费环境塑造与品质提升?

(一)保护和培育优美的自然环境

作为参与消费环境建设的消费者,应充分认识到消费既要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要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每一个消费者,无论是什么职业,在什么行业,都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防止不当消费和无度消费造成的资源掠夺和生态破坏。每个人都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把生态环境保护变成自己的具体行动。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敬畏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亘古有之的规律。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与发展,破坏性使用与掠夺自然成为人定胜天的标志。自然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恶果也频频出现。恩格斯在其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以警告那些以自然征服者自居的人们,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在消费中,人们不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或无视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和对生物物种的侵害是对人类未来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侵犯,更是对人类生存发展根基的严重摧残。人类应该建立一种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强化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懂得资源不可再生,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要在提高消费质量、减少破坏自然环境的消费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人的本质,通过具体行动,从小事做起,通过身体力行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理性参与并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分清想要和需要的边界,做理性的消费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状态宣告结束,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充足、质量档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迈进,为消费层次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需要构成体系。依照恩格斯的划分,人的需要构成体系从下至上依次是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依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划分,人的需要构成体系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构成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级差体系,需要的层次越低越不可缺少,也越重要。因此,人首先必须满足低层次的需要,进而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与人的需要构成体系相对应,人们的消费需要体系也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提高满足的过程。荀子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韩非子说,“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这些也说明了人的消费有层次性、阶段性。因此,在进行消费决策时,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先自问:我为什么消费?我需要什么?然后根据自身需要和内心渴望进行科学规划,做出合理选择。在进行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的生存型消费时,关注消费对象的数量,不要盲目追求品牌,回归消费产品价值本身,建立理性、实惠的消费理念,使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在进行解决爱与尊重、自我实现问题的发展型消费时,不仅关注消费对象的质量,而且关注消费体验与自我想象过程。

2.敢于和不法经营者斗争,不做“沉默”的消费者

经过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十多年的法律实践,广大消费者已由受人欺诈而忍气吞声、保持沉默,走向敢于理直气壮地同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做斗争,权利意识逐步形成。但是,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中,还存在经营者滥用优势地位、传统维权方式效率较低、维权成本较高、技术支撑和信息化手段不足等难题待解现象。多数消费者还是会对维权成功的收益和支出进行考量,不愿意承担时间长、环节多、成本高、结果不可控等时间、资源耗费,而成为“沉默”的消费者。

在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干预、弥补市场缺陷、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应再做“沉默”的消费者,而应该更积极地参与消费环境社会共治格局,与政府形成消费环境建设的合力

首先,消费者应该认识到自己与经营者都是经济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都是对生产者的一种信息传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该主动发挥这种信息传递的积极作用,促使经营者提供更符合社会稳定、长久发展的产品。例如,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尽可能全方位地考虑下列问题:

(1)产品的来源和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过程是否符合环保原则?(www.xing528.com)

(2)产品是否会对社会稳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

(3)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是否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

(4)产品制造商是否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5)怎样使用、保存和弃用产品才不会对环境、他人带来危害和负担?

其次,消费者应当在消费争议发生后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自身权益受到损害之后要积极寻求救济、赔偿。经营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从经济学上说,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经营者承担主体责任,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负责,才是消费环境建设的良好目标。过去,消费者总是习惯对维权成功的收益和支出进行考量,部分经营者正是看到这样的现实,才敢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不予回应,更肆无忌惮地逃避自己的主体责任。因此,消费者只有积极作为、积极发声,才能倒逼经营者重视消费者权益,落实生产经营的主体责任,使营商环境与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优化并同向、正面发展。

[引例2-6]超85%用户遭遇App个人信息泄露 三分之一“自认倒霉”

阅读材料: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根据调查结果,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受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过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过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三)参与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制度文化环境

整体是个体的集合,个体汇集在一起组成整体。每个消费者是消费者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消费行为最终汇入整体的消费者社会。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消费环境建设更离不开个体的努力。

一是树立端正的价值观,并通过家庭、亲属、社会关系发扬传承,从而端正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培养优良的社会机体,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消费文化。

二是要关注并发挥个人行为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理念,提升社会责任觉悟,积极参与公正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活动。

三是积极表达意见,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消费者的监督方式可以是:对国家部门执行的消费政策提出质疑、批评、建议促其完善,推动政府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政策高度契合生存发展环境需要;对公共领域的消费事件给予关注,通过督促政府履职、媒体声援等方式实施监督;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活动,促进科学立法。

消费者责任是一种消费心理与消费态度,也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与形式。涓涓细流可汇江海。只要每一个消费者都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制约消费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就会被破解,就会在我们国家形成新的消费文化及制度。

思考题

1.您如何评价目前所处的消费环境?

2.解决消费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消费者应当如何参与消费环境塑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