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观念作为一种思想上的指引投射到实践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探索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长期倾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现代化观念渐渐取代军事的器物现代化观念。制度理念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念第三次转型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路径研究成果

法治中国的理念引领党和国家的法治治理现代化。党自身建设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覆盖党内生活的全部,与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位党员都紧密相关。相应地,推进党的建设现代化需要各级党组织、每位党员或干部的共同参与、合力共治。由于领导党、执政党的政治定位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治理急需走向前台发挥作用,借以带动国家治理。但事实却是:国家治理起步早、党内治理起步晚,国家治理某种程度上已经领跑党内治理,对党内治理形成事实上的倒逼之势。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深化铺开迫切呼唤党内治理为之示范引领、提供范本。

1.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回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是在现代化进程开始半个多世纪之后诞生的,此时各种现代化思潮在中国喷涌,并产生激烈碰撞。除革命之外,共产党必须对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进行思考与探索。中国对现代化的理解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转型后,最终完成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理念的现代化观念转变。现代化观念作为一种思想上的指引投射到实践层面,对中国共产党探索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人最初生成现代化观念的历史背景是被动与近代中西文明的全面接触,而20世纪早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则对中国社会各界接受现代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展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关切。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由于战斗环境的残酷、敌我力量悬殊,尤其是在军事技术装备上存在差距,不得不在关于现代的武装军事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当时现代化意识主要着眼于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上的先进与进步,是一种军事上的器物现代化观念,无暇顾及现代化在军事战争领域以外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长期倾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现代化观念渐渐取代军事的器物现代化观念。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将“现代化建设”明确为党的工作重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精准地抓住了决定中国现代化成败的关键要素,并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理念现代化伴随着制度现代化,先进的理念需要依靠先进的制度来实现其价值的观点。制度理念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念第三次转型的主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制度现代化进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念谱系的标志,此次会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而宏大的目标,这被学界普遍称为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从实质上来讲,是包含治理制度现代化与治理理念现代化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同于过去集中于个别领域或个别行业具体制度的现代化观念,它包括“五位一体”的布局和国防军事等党政军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国家制度体系,能够发挥更大的综合治理作用,进而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局性优势。推进党的建设和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处理好党、国家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解中从此有了“国家制度与理念领先”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念完成了由“器物领先”到“制度理念领先”的百年演进。[36](www.xing528.com)

2.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小党建”观和“大党建”观的深度融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领导党和长期执政党,政党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党的建设从来都不只是简单地为建设而建设、为治理而治理的自转,政党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客观环境而变革自身的功能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党的政治路线。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就是“小党建”(党的自身建设)和“大党建”(党的治理与党的执政领导)的现代化事业相统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党建和党自我治理的现代化。坚决消除党内腐败现象,始终保持党的蓬勃生机活力,展现党员干部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使党的静态结构与动态功能更加契合,应然标准与实然呈现更加接近,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现代化,推动党的建设和治理高质量发展,把党建设成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更为进步、科学、规范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