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实践中我们看到其适用状况堪忧,究竟是怎样的缺陷与障碍使其止步不前?下文将进行一些探析。
1.规则设置过于僵硬、模糊不清
印度的股东代表诉讼并没有成文法的规定,遵从的规则是普通法的判例,由于在股东代表诉讼的判例演变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指导性的普通法规则,代表诉讼的相关规则过于散乱、模糊不清,甚至有很多案例相互矛盾。具体而言,法律并未规定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义务,“控制”一词模糊不清,股东很难证明董事受益的事实等。随着现代跨国投资迅猛发展,公司法的规制也日益现代化,传统普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2.司法不愿干预公司治理
股东代表诉讼可以说是无可奈何之举,其适用之规则也只是福斯规则之例外,代表诉讼的规则散乱僵硬、模糊不清也反映了司法的态度。如何处理股东私力救济与法官限制该股东权利之间的关系是整个代表诉讼的关键,若不赋予股东代表诉讼的权利,则不利于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保护,但是如果不对此权利进行限制将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引发一系列烦琐的诉讼。司法实践中,法官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不愿介入公司经营管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
3.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动力迟滞
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一般是公司的中小股东,他们持股较少且股份分散,而欲提起股东代表诉讼必须集合相应的股份或者人数,这是一个很烦琐的过程。另外,中小股东一般会选择理智的冷漠或者产生搭便车心理,不愿将过多精力投入到公司治理中。就算股东代表诉讼最终胜诉,胜诉利益也将归于公司,而中小股东所得利益也十分有限,烦琐的程序与极大的付出相对于微弱的收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动力显然迟滞。且一旦败诉,股东就要自己承担律师费用、诉讼费用与印花税,甚至还需要承担对方的相应费用,[83]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同时,现实中还有许多其他救济途径可供股东选择,股东在选择代表诉讼前定会再三考虑。(www.xing528.com)
4.胜诉未必有利于公司
如果股东代表诉讼能够胜诉且带来利益,这对公司是最好的结果,一切艰辛都是值得的,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股东代表诉讼可能使公司被善意地摧毁,若公司陷入长时间的诉讼,必定会给公司带来金钱和时间上的消耗,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甚至可能在长时间的诉讼后,被告无力赔偿公司,导致公司赢了官司却赔了钱。诉讼同时可能会使公司的声誉受损,破坏公司形象,使原本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丧失,给公司的融资带来阻碍等。[84]既然胜诉并不能带来利益,那么从经济的视角来看诉讼将毫无意义。
5.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
除上述诉讼中及诉讼结果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外,股东代表诉讼还有可能带来代理成本的增加以及公司决策的风险偏向的转变。股东代表诉讼本身会产生代理成本,因为当董事或者高管成为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时,败诉其将承担赔偿责任,胜诉其名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无论如何,公司为了引进人才将付出更高的代理成本。由于董事和高管正承担越来越高的风险,其在公司战略和决策中将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并不会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公司治理将缺乏活力,这将对公司的长足发展不利。[85]
6.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成长受限
股东代表诉讼多发生在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而印度的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发展,多为被家族和国家控制的公司,股权结构集中,无论是家族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我们很难去质疑控制者的权威,因此并没有股东代表诉讼成长所需之肥沃土壤。另外,就算提起了股东代表诉讼,印度司法制度的迟延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股东选择这一诉讼途径,[86]虽然近期印度通过立法以期减少法院拖延从而快速处理商事纠纷,[87]但是立法后的实施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