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东代表诉讼:世界与中国的效果及局限

股东代表诉讼:世界与中国的效果及局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PSPD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过程中,如若管理层没有考虑采纳其要求和建议,则其很可能通过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或者刑事诉讼的方式,让法院对公司决策进行强制性干预。另外,PSPD在召集少数股东方面面临的困难也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尽管PSPD提出的股东代表诉讼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几乎没有实现威慑功能。

股东代表诉讼:世界与中国的效果及局限

PSPD的诸多行动无疑会对公司经营管理存在或多或少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公司管理层的自主性。在PSPD监督公司管理层的过程中,如若管理层没有考虑采纳其要求和建议,则其很可能通过提起股东代表诉讼或者刑事诉讼的方式,让法院对公司决策进行强制性干预。因此,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认为PSPD的此种行为违反了商业判断规则,挑战了管理层合法的商业自由裁量权和决策能力,实际上并不利于企业的自由发展。另外,PSPD在召集少数股东方面面临的困难也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一个发行股份总额接近百兆的公司,要想召集持有其万分之一股份的股东,也至少要有一百亿左右,因此,PSPD想要凑集此种数量的股份,也是困难重重。即使在实践中,PSPD采用街头宣传、报纸和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号召小股东揭露企业的不正当行为,也需要相当烦琐的程序和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在已经提起的代表诉讼案件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资源,PSPD只能对数量有限的三星或现代等大型企业集团提起诉讼,此类企业,在整个韩国企业系统中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即使其提起诉讼获得了胜诉结果,也只是震慑了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而对于其他企业的管理层则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小股东在这些企业的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权利仍旧处于搁置不用的状态,这对于整个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和构建仍然不具有显著性建设作用。因此,尽管PSPD提出的股东代表诉讼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几乎没有实现威慑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当经理和控股股东违反其受托责任或从事证券犯罪时,他们更有可能像我们在最近的公司丑闻中看到的那样受到刑事追责,而不是被投资者私下起诉。

虽然现行制度仍存在众多问题,但PSPD作为一个第一次采用处于休眠状态的制度来维护小股东权益的公益团体,激活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韩国的首次运用,并为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实践范本,以此而言,PSPD可以说是股东代表诉讼的第一实践者,其对于推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和加强股东维权意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