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贵在有度,金钱不能满足一切需求

家庭教育贵在有度,金钱不能满足一切需求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用“金钱”给予孩子“富养”,其实就是娇惯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可能让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据观察,现实中的许多父母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盲目攀比的满足,或者是补偿心理作祟。爱孩子不是一味满足其所有的要求,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有在金钱上严格控制,才能不让孩子耽于物质享受。

家庭教育贵在有度,金钱不能满足一切需求

父母用“金钱”给予孩子“富养”,其实就是娇惯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过惯了舒服日子,对物质的要求可能会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就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这对孩子思想、情感的培养和将来的生活都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害处。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可能让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据观察,现实中的许多父母在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盲目攀比的满足,或者是补偿心理作祟。也有父母认为再难也不能难了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父母就一定竭尽所能去满足。事实上,物质上的富足未必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的孩子是不幸的。

一位非常有钱的父亲带着全家来到乡下,住在一个最穷的家庭。

回城后,父亲问儿子:“这次旅行感觉怎么样?”“非常好!”儿子高兴地回答。

“那你现在该知道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了吧?”父亲又问。“是的。”儿子爽快地回答。

“那你说说看,看见什么了?”父亲再问。“我们家只有一条狗,而他们家却有四条狗;我们家花园中央只有一个游泳池,而他们家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有许多照明的路灯,而他们家却拥有满天的繁星;我们家的院子虽然很大,而他们家的院子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儿子说完后,父亲变得沉默无语。

最后,儿子又补充说:“谢谢您,爸爸,您让我明白了我们是多么贫穷。”

(卢勤,有删改。)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贫乏与富有的差异并不在于那些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拥有美好的心灵,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孩子的幸福和快乐与金钱不是正比例的关系,钱多未必幸福就多。简单的物质生活是孩子的必然需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孩子的必要需求,两者组成了孩子成长的天平,向任何一边倾斜,就会使孩子的生活失去平衡。因此,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被信任、被尊重和被理解是很重要的。父母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还需要关心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www.xing528.com)

一位家庭殷实的先生有三个孩子。

比起同龄人,三个孩子玩的东西丰富得多,家里有非常多的电子游戏机、玩具等,很多都是国外最新出的。但是这些东西买回来,先生会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并且告诉孩子们:你们之所以可以玩最新的玩具,是因为父母辛苦地赚钱,并且疼你,才会给你买。

孩子们需要的东西,书本、学习用品什么的,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都会满足。还用孩子们的名字,给每人开了一个银行户头,怎么用钱,大人不干涉。

如果有孩子提出买某样东西的要求合理,会给孩子买;如果理由不充分,但是孩子最近某个地方表现很好,值得奖励的话,也会买,作为一个奖品送给他;如果实在没有什么理由,那就会拒绝,或者告诉孩子用自己的存款来买。

先生说,最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有用的人,能够受人尊敬,至于学历什么的,并不是最重要。

(南京晨报,有删改)

良好的教育无法用金钱堆积,靠的是心灵灌输。爱孩子不是一味满足其所有的要求,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有在金钱上严格控制,才能不让孩子耽于物质享受。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孩子吝啬一些,看重孩子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利还给孩子。成功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流汗、流泪,甚至流血,让孩子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孩子未来不在有父母搀扶情况下也能独自行走。

总之,“富养”孩子也不是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凡事都要有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是父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是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