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孩子,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父母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父母在评价孩子时,不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就可以,而是要体现在对孩子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有准度的评价,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建立自信心,促进孩子有所改变或提升,达成父母教育的目标要求。
父母要尽可能地做积极评价,正向引导孩子成长。即使是孩子违了规、犯了错,也要在指出错误的同时,挖掘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评价。
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诧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诧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
(陈彩燕、郭树斌,《做个有情怀的老师》,有删改。)
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常见的批评教育,而是去发现孩子好的方面,并给以积极的评价。那么,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呢?(www.xing528.com)
1.父母要多角度地评价孩子。现实中,许多父母的评价标准单一,常常以分数、听话作为评价标准。不能全面地、多角度地评价孩子,容易忽视孩子在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显然,这种评价是不科学的。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评价孩子,既要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要看孩子的学习方法、习惯、身心状况和做人。父母不能只从自己的功利目的出发,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2.父母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是对父母的基本要求。评价要掌控好一个度,既不能用溢美之词,“廉价”地表扬;也不能一棍打死,轻易否定。如果见到什么、听到了什么,不加分析、主观臆断,随意肯定或否定,就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孩子不在乎,甚至反感,这就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出格”表现,父母只有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才能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给以孩子准确的评价。
3.父母要注意孩子对评价的可接受性。单纯的正确评价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孩子对评价的可接受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孩子内心引起共鸣,让孩子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并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父母对孩子评价时要抱以诚恳的态度,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在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自己,尤其是指出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时,要真诚,要心平气和,让孩子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温暖和亲切。
4.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切忌程式化、僵化地去看待和评价孩子,要意识到孩子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无数种可能。要坚信孩子是有发展潜力的,寻找和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既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要面向未来、重发展,进行综合的评价。父母要多观察,注意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加以肯定,运用评价的导向性,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要达成的目标,萌生勤奋努力的信念。
5.父母要常用鼓励性评价方式。在孩子的“学”与“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父母期望的标准有一些差距或较大差距的情况。即使孩子在经过努力后,还是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时,父母就应适当地采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孩子不断上进的评价方式,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如果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要适当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只有这样,父母的评价才会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自我认知,激发孩子做事和学习的积极性,牵引孩子不断向前。
6.父母的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就要对孩子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观察、评价和接纳孩子,寻找和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孩子的潜能。评价时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父母既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父母还要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孩子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总之,父母正确的、恰当的评价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动力,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要用好评价这一工具,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