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风尚和德行传承,称之为家风。一个良好的家庭或家族,一定有家风。也许是口口相传的,也许是有文字传承的。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或家族,注重以德立家。观察发现,如果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正,那会在家庭或家族内交相辉映,反之,如果是负面的,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父母一定要用德行、德言来要求自己,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姑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曾国藩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他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
(《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以德立家,要明确规定家庭道德的“禁区”,比如,戒贪、戒骄、戒奢、戒淫、戒赌、戒恶、戒懒、戒毒。民间谚语说:“有好儿孙荒成业,无好儿孙业成荒。”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以德教子,以德树人。
其次,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或家族,重视书香不绝。父母要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重视读书的家庭,倡导文化兴家,提倡书香不绝。一是读书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门第,也可能改换一个家庭的家风;二是书香不绝不仅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还可能改变包括孩子在内的家庭成员命运。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www.xing528.com)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灯油,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只有悄悄地凿开墙壁,让邻居家的光照进来,才能借着微弱的光看书。
匡衡一直勤奋好学,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代经学家,官至宰相。如果他当时不坚持读书,可能只是个庄稼人,这就是学习改变命运。
(林玲,《社会文化》,有删改。)
读书学习,既可以医愚,也可以医俗。只有文化的阳光才能照亮昏暗的家庭;只有知识的良药才能疗救愚昧无知的心灵。在充满文化阳光的家庭中才能走出奋发有为、气宇轩昂的人才。读书也能把千万个沉没在低级、庸俗、浑噩泥潭中的迷茫者搭救上来,让他们变得文明、儒雅、有理想、有作为。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之,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正与邪,那是有长远影响力的,那是有强大渗透力的,它会长远地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