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的关键:要慎重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的关键:要慎重惩罚孩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体罚现象已逐步减少,但取而代之的“心罚”。“心理虐待”是“无形的刀子”“慢性的灾难”!父母施行心罚,破坏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父母的威信,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总之,“心罚”孩子,代表了父母不相信孩子、轻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僵化,有的孩子还会有意回避与父母的“照面”和沟通。

家庭教育的关键:要慎重惩罚孩子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体罚现象已逐步减少,但取而代之的“心罚”。挖苦、讽刺,已经成为部分家庭教育的“撒手锏”。有的父母对孩子,一怒之下,开口便训斥、责骂,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扫大街的料”“去死吧”等,顺嘴向孩子倾泻。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就是“心理虐待”,所造成的后果是父母也不愿看到的。因为“心理虐待”虽不伤及皮肉,却戕害心灵,扼杀个性,个别受害者甚至会产生心理变态。“心理虐待”是“无形的刀子”“慢性的灾难”!

一位初一的孩子,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母亲当众训斥,“哈儿,你长的是猪脑呀!”“今后只有去掏下水沟”。

平时性格内向的孩子,从此更加压抑,离群寡欢,一做数学题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一看见数学题就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母亲那尖刻的斥责声。

最后,不得不休学,重读初一。

许多受到心罚的孩子,往往不是考虑如何改正错误,而是体验到难堪和痛苦,从而产生反抗和对抗的情绪,驱使他们动脑筋去考虑如何对付父母。难怪有孩子沉重地表白“不怕拳头像雨点,就怕言语像毒箭”。

父母施行心罚,破坏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父母的威信,损害了孩子对父母的情感

父母对孩子的“心罚”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威胁孩子。父母用“语言暴力”威胁孩子,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2.抹杀孩子的努力。很多父母追求完美,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杀其成绩,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没用。(www.xing528.com)

3.夸张歪曲事实指责孩子。父母对事实的歪曲和夸张会影响到孩子的为人处世,为以后的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偷窃及攻击性行为等埋下祸根,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犯错。

4.不尊重孩子,贬低孩子。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很笨,不如别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进而导致自卑、情绪低落、焦虑甚至自我怀疑。

5.以漠视的眼神对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心遭到重创,要想再让孩子重树自信,恐怕就事倍功半了。

父母的教育总是伴随语言的说服和热、冷、硬、软的情感态度,这些说服和情感态度如果没有把好度,就会出现“心罚”的情况。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避免“心罚”的产生呢?

1.父母要学会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父母的责任就是不断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指出,自尊心的出现是孩子身心发育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反映,倾听孩子的声音,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更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为孩子分担。如果孩子确有“问题”,也要批评适度,批评必须是分析式的,是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场合。

2.父母要学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劳蒂娅指出:“每个人在沮丧之时,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慰藉。对孩子我们更应该伸出理解之手。”孩子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孩子情绪的不稳定,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可能经历挫折和失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特别是来自亲人的帮助。如果父母能体贴地说上一句“没关系,从头再来”,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感到慰藉,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在低落的情绪中重新树立,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学会总结,重新站起来。

3.父母要区分好冷处理和冷暴力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当孩子犯错之后,对其冷冰冰的语气、冷漠的眼神其实并非科学的冷处理,而是一种冷暴力。冷处理和冷暴力完全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爱孩子。心里怀有爱的父母,在冷处理的时候,不会无尺度地狠处理,或者不会无限地不理不睬。冷处理是针对孩子特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是让孩子明白这是针对其不恰当行为而非针对他这个人,是需要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而冷暴力是针对这个人,而且往往是持续的、长时间的。

总之,“心罚”孩子,代表了父母不相信孩子、轻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僵化,有的孩子还会有意回避与父母的“照面”和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