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安全感,孩子尤其需要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成长中最重要的营养要素。安全感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学习有信心,做事有勇气,与人和睦相处,接受和适应群体活动,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孩子成长中的适应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掌握和享受快乐幸福的能力。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安全感,这种负面影响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那么,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呢?
1.打骂孩子,把孩子轰出去,把孩子锁起来,让孩子吃不到饭,孩子冷的时候不给孩子及时添加衣服,孩子生病时不及时去治疗,家里的设施有损坏不去修理等,让孩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就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2.父母离婚,家庭出现冷暴力,把孩子托付给长辈带,生活中总是哄骗孩子等。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在乎,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有安全感。
3.忽视孩子,不把孩子的事情当回事,不能给孩子积极的肯定和认可,一味地贬低孩子,总爱说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不停地夸耀别人家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没有自信,胆小、怯懦。
4.父母吵架殃及孩子,让孩子觉得是因为自己的事才会让爸爸妈妈吵架,孩子会很内疚。有的父母情绪不稳定,喜欢拿孩子出气,这样会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5.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认为做得不好,甚至平常孩子说话,父母也认为说得不好。这样下去,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无能,其实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机会。(www.xing528.com)
父母要想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只有遵守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把好家庭教育的分寸,对孩子做到对自由而不放纵,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严厉,责罚而不体罚。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父母要为孩子设置安全的物理环境。安全的起居和活动环境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本条件。孩子蹒跚学步时,应尽量在平坦的路面上进行,以防孩子跌倒,产生恐惧心理;不要将孩子放在高椅或高桌上;孩子住所的光线要柔和,避免刺激孩子的眼睛;不要给孩子颜色灰暗、形状丑陋、难于操作和容易损坏的玩具。
2.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亲情陪伴。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亲情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交流,让亲子情感升温。
3.父母要给孩子安排熟悉环境的机会。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场所以前,要找机会先让他熟悉一下。到新学校前,父母应先带孩子参观学校,让孩子熟悉新环境,这样可以驱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4.父母要给予孩子温柔的声音。孩子害怕响亮的声音,特别是幼童,婴儿听到巨响,会四肢伸张,有惊怕的表现。就是青少年孩子也反感父母大声粗气地与自己沟通。根据多方面的实验,器物的噪声、巨大的声响,都会令孩子感到惧怕。因此,要用温柔的声音、温柔的言语同孩子讲话,要轻言细语,不能大声呵斥孩子。
5.父母要容许孩子的哭泣。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孩子可能采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这时,家长一定不能训斥或以装着听不见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哭泣,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总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责任主要在父母。父母如果及时地、可靠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要,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父母及他人是可信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