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数学史,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挖掘数学史,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王冠,因生活而生。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了解有关的数学文化,借助和尊重已有的知识经验非常重要。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带领孩子们体会和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的魅力,激发兴趣,让数学教学因文化的渗透和传承而魅力无穷。数学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在我们璀璨的优秀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孩子们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浸润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挖掘数学史,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王冠,因生活而生。几千年来,数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有着辉煌的历史。数学史教育、数学思想的渗透不仅是实现情感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是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内容。

溯本求源,而知其所以然。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暨数学与生活的衔接处,明确了数学概念的历史、产生、出现,对概念学习大有裨益,能强化对概念的初步感知,做到心中有“数”。

在“乘法的意义”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数相同的加法,继而转化为乘法算式,学生容易总结出乘法的意义,这样就建立了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的基础更牢固、充实。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收集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分数是从生活的需要中来,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与小数、除法的关系的理解,夯实基础概念,形成了对分数概念的初步感知。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对于“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的判断,我们可以从数学史的角度引出“公亩”这个早已废弃不用的单位,搭建“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直观感受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形成概念。

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几乎天天在与时间打交道;说它陌生,是因为它非常抽象,尤其对儿童来讲,它看不见、摸不着,反映的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变化现象,而不是反映儿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征,不像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可以借助于各种常见的立体纸盒,通过拆拼与组合进行活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了解有关的数学文化,借助和尊重已有的知识经验非常重要。

教学前,先让学生自己去查有关历法方面的知识,从太阳历到太阴历,从两河文化到古印度古罗马的历法,从《甘石星经》到《授时历》,从“数星星的孩子”到凯撒大帝。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文化的过程,就是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知道了闰月的设置,知道了潮汐对地球的影响,了解了不同地域文明的区别。(www.xing528.com)

我在教学时给孩子们补充了有关2月份为什么这么特殊的素材

古代罗马教皇儒略·凯撒在修改太阳历时规定每年有12个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这样一年有366日,要比一年应有的365日多一日,因此必须从哪一个月里扣去一日才合适。当时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在二月份执行死刑,人们认为二月份是不吉利的月份,就从二月份中减去了一日,这样,二月只有29日了。后来,凯撒的儿子奥古斯都做了皇帝,他发现自己出生的八月份只有30日,是小月,于是他就又从二月份中减去一日加在八月中,八月变成了有31日的大月,往后的次序也相应改变,九月、十一月改为30日,十月、十二月改为31日,这样二月就只有28日了。这样的变化一直延续至今。

人类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1年)。为了方便,人们把1年定为365天,这样,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5小时48分46秒×4≈24小时)来,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份里,这一年就成了闰年,有366天。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是通过历法史的研究知道了“为什么”,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巩固了认知。所以数学文化的渗透为数学学习起到了润滑和加速的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数学教师的责任是带领孩子们体会和感悟数学文化的独特的魅力,激发兴趣,让数学教学因文化的渗透和传承而魅力无穷。

数学文化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学生在查阅数学历史资料的时候接触到数学的发展历史,感悟到先人的智慧。数学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在我们璀璨的优秀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孩子们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浸润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