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记叙文写作四忌与人物描写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记叙文写作四忌与人物描写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叙文体,是我们初中阶段应训练掌握的重要文体。中考作文无论是命题、半命题,抑或是给材料自命题,通常而言也多以记叙文体为主。我认为,记叙文写作有四忌(板书)。那就要求争取出新、出奇、出险。还有忌作文过程的四平八稳。另外,刚一开始上课时我说了两句话:“同学们好!”我如果要记录今天这堂课,以这两句为开头,这是在写人物的什么?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记叙文写作四忌与人物描写

(“丁零……”上课铃响了)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有人说“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那么,杨老师今天用仿词的手法:老师的问好声响起来,我心更爽快。今天跟大家一起商量探讨学习写作文的方法。这方法也不是绝对的,所以说跟大家商量。我们学写记叙文(板书),记叙文我们又限定在200~300字(板书),也就是片段式或小章节式的短文

古人为文讲究起承转合、首尾圆合,作诗也提倡“平声起句莫高扬”。

而古人又说:“文贵出新”,要能平地起波澜,纵横开阖,跌宕起伏。

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前者是就文章的结构而言,是说文章要有层次,要完整统一;后者是就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而言,要求文章要写得鲜明、突出,要别具一格,令人能“管中窥豹之一斑,而感知其魂”。

记叙文体,是我们初中阶段应训练掌握的重要文体。中考作文无论是命题、半命题,抑或是给材料自命题,通常而言也多以记叙文体为主。那么,如何避免同学们不想写、写不好、不喜欢写的心态,而是能将文章写得生动、写得有情趣,使人耳目一新呢?

古人又说:“文无定法”,但我以为虽无定法,却有规可循,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必然的规律。何况古人之说之评本身就是一定的规律。

我认为,记叙文写作有四忌(板书)。请大家注意,这“忌”是忌讳的“忌”。

一忌选材人云亦云。就是你选择的材料要新,要有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写人所未写的勇气。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小孩,他爸爸是卖水果的。有一天,小孩跟爸爸说:“爸爸,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他爸爸说:“胡说八道,这孩子!”便把孩子推到一边。“爸爸,苹果里面真的有五角星。”“这孩子,傻气不傻气,苹果里面哪有五角星?”“爸爸,真的,真的有五角星。”爸爸过去一看:“哎哟,我怎么不知道有五角星?”怎么回事,你们发现了没有,同学们?你有没有看到五角星?

生:没有。

师:平时切苹果是从头至尾切,但是,如果你回去快刀斩乱麻,一下子从苹果中腰切下去,它的核儿真的是五角形。这就说明,我们平常没有善于寻找并去发现。所以我们选材忌人云亦云。那么,什么是人云亦云呢?有同学写作文,一写老师,就是下雨了,“我”没带伞,老师把雨伞借给“我”,然后老师在雨地里淋着。你怎么那么狠心呀,老让老师受委屈呀(生笑),老师已经够辛苦的了。一说爸爸妈妈对“我”好,就是月黑风高或者风狂雪骤,“我”发烧了,正好还没有车,妈妈就把“我”背到医院去。医生说,再晚来两小时,这孩子就麻烦了(生笑)。老这样写就是选材人云亦云。

另外,忌开头的平平淡淡。这平平淡淡指什么呢?有些同学一到写朋友,就是每个人都有朋友,每个人的朋友怎么怎么;一该写家庭,就是每个人都有家庭,而“我”也有家庭,“我”的家庭怎么怎么。这是不是就显得过于平淡?那么,怎样避免呢?那就要求争取出新、出奇、出险。当然,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可以慢慢来。

还有忌作文过程的四平八稳。一说写记叙文,同学们总是忘不了记叙文有六要素。然而,这六要素老师讲了是没错的,但这是老师在教授你分析别人的文章,怎么很好地将六要素有机地展示出来,而不是说让你四平八稳地说某年某月某天某地某人做什么事情,经过怎么样,像老和尚念经。

考场上那么点儿时间,你的文章就那么长,你都这样写,怎么能抓住阅卷老师的心,让他给你高分呢?

四忌文章的漫无边际,半天达不到中心,达不到你的主旨。举个简单例子,我曾给了学生一个材料范围,“山尖上一轮红日”,让学生们随便写去吧。这个学生很好,他家离山很近。“我”家住在黑山头。有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特别愁,就去爬山。爬着爬着,心情是爽了些,有些高兴了,突然觉得有些累了,就休息了一会儿。他又写自己的心情渐好些,后来坐着休息不知不觉又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小梦。醒来又爬。这时,天边一片火烧云。可是,他写了这么多,这时才“天边一片火烧云”。该写红日了,这势必就来不及了。正所谓离题太远。所以大家在写作文时切忌这种情况,而应像吃西瓜一样。你们谁见过吃西瓜要剥皮,一层一层,然后一点一点?到那谁家去时,从来都是很豪爽,将西瓜一切两半,然后“嚓嚓嚓嚓”切成小块。吃吧,干脆利索。那么,写作文又怎样干脆利索呢?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展现画面,用文字去组织画面,有了好的画面才可能有好文章。这就需要利用“切入法”。

师:同学们知道,如果写人要想突出他的性格,要重点写什么呀?

生:事情。

师:要写事,光写事就完了,那么,这事得由人去做。

生:外貌。

师:很好,抓住人物本身的外貌、行动。另外,刚一开始上课时我说了两句话:“同学们好!”“请坐!”我如果要记录今天这堂课,以这两句为开头,这是在写人物的什么?

生:语言

师:(手指一位同学)这个同学我不认识,刚才发言很积极,如果我说“穿黄格子衣服的同学”,这又是什么?

生:外貌、衣着。

师:那么,我又特别说穿黄格子,这样就抓住了……

生:人物的特征。

师:特征有语言、色彩、心理、动作等,我们都可以利用。

(板书)

切入法:音响切入

语言切入

动作切入

心理活动切入

色彩切入

道具切入

气味切入

特写镜头切入

师: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借助这些方法进行写作呢?先听这一篇题为《脾气》的文章。

师:(声情并茂地诵读)

脾 气

“砰”的一声,阳台门被妈妈重重地关上了,接着桶也响了。我心里不禁一颤:唉,妈妈又发脾气了!

妈妈曾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很少见到妈妈对我发脾气。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妈妈的脾气就时好时坏了。

记得暑假的一天,由于我起来晚了,又停了水,地也没有擦成,就顺手拿起书看起来。在阳台上洗衣服的妈妈不知怎么冒起了火,“砰”的一声,不知什么落在了地上。我赶紧放下书跑到阳台,只见妈妈以往那慈祥的脸上带上了怒气,堆起了乌云:“你怎么办呀!”我刚想说些什么,那一脸的冰霜和飞来的一串炮弹把话给硬逼回了肚子。“你还想回嘴呀!等你爸回来再收拾你。”妈妈说道。我的鼻子一酸,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只有默默地退出了阳台……

阳台里又“砰砰砰”地炸开了,这每一声都敲打着我的心。我真想大哭一场啊!

我真喜欢从前的妈妈,因为她是从来不发脾气的。

生:音响切入法。

师:对了,一直都是,音响开头,音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音响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好,我们再来探讨另一种切入法。色彩往往带给人们特别感性的效果,一说到红色就会有什么感觉呀?

生:热闹。

师:噢,热闹,热情奔放。一说黑色?

生:邪恶、恐怖……

师:同时也是庄重、肃静,我们办丧事时,就以黑服为主,那白色呢?

生:纯洁。

师:对,新娘子,洁白的婚纱多好。然而,白色也是死亡色彩。我有一个学生得了一场重病。医生说这个病的存活率30%,但是,她特别有青春活力。在她个人的意志努力下,在医生的努力下,她终于从死亡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出院后,我问她这两个多月怎么样,她说:“老师,实话说,不好。”我要求她写一下,就是下面这篇。

一个白色的世界

这儿是一个白色的世界。

白色的雪,反映着那抹着石灰的白色的墙,那一扇扇窗户似乎都泛着白光。这里是医院的一座楼房。

走进去,抬头便看见一块玻璃上写着几个白色的字,在日光灯的照射下,那字变成一团白。墙是白的,就连那水泥地面也有点点的白色。迎面走来一个人,不知是医生还是护士,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嘴上捂着白口罩,只露出那一对冷森森的眼睛。

推门走进病房,顶上吊着几盏孤零零的日光灯。墙是白色的,映照着病人们一张张苍白、痛苦的脸。躺的床是白色的,盖的被子是白色的,就连那枕头也是白的,不过上面有几个红字。真可谓“万白之中一点红”。

护士推着车来了,那白色的车装着几个白色的杯子。护士手拿一个针管,银白的针头闪闪发光。给病人挂吊瓶的铁架也是白的。

通过窗户向外望去,天空白茫茫的,没有一丝阳光。远处几棵白杨树也显得灰白。

一个惨白的世界,一切都白得惊慌,白得死寂,白得真空!

师: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恐惧、凄凉、悲惨……

师:对,甚至是死亡的气息。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是关于心理活动的。

同学之间(www.xing528.com)

“不行了,我实在跑不动了。”我边跑边自言自语地说,看着前面的长队,我失去了信心。“停一下,走走算了。”我停下来,慢慢地向前走。停下来,更不是滋味。手麻木了,捏一下也不痛。脚下不听使唤地缓慢地向前走。眼睛好像被什么遮住了似的,什么也看不见。脑子里只知道我在马路上跑步,是冬季长跑

“郭艳,快跑,你还是有希望的,才过去了几个初二的同学,你还数得着!”一个身影在向我鼓劲。

“是嘛,我还是挺快的嘛!”我努力地想着,脚下的走也变成了跑。

机械

现在我只知道我还是算得上的。我也看清了一切,路边的大树干在跑动,在为我加油;路边的老师也向我打招呼、微笑,我不好意思,又加快了脚步。

噢,那不是那个红影子吗?对,超过她。“郭艳,快点儿,超过去,超过一名是一名。”“啊,那不是我的同学钱粉香吗?”她在向我鼓励。“对,超过去!我一定要超过去!”我脚下的步子又加快了。我像乘坐在梦游的小船上,轻飘飘的,好像失去了地球的引力,马上飘向太空……

“追过了,超过了。”我继续向前跑,转弯!“噢哟,”我班的一大群学生大声地向我呼喊,“再超过两个!快,再超过两个!快,×××你跟着她跑。给她鼓劲,让她跑好。”“噢,今天的男生真好!”我终于跑到了终点,得了第五名。“唉,这点儿成绩离不开同学们的呐喊和鼓励,真要好好感谢可爱的同学们,他们给了我力量。”

时过境迁,但至今回想起那天长跑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仍然感到心里暖烘烘的。我想大声地呼喊:

“同学之间的帮助是成功的一种动力!”

好,我们刚才给大家展示了三种切入法:音响、色彩、心理活动。

师:而实际上,可以看出,记叙文还是有方法可学的。要利用多种手段切入进去,去展现画面。不一定要六要素一一写到,而是看需要,相机而定。现在给大家15分钟时间。注意,先请大家深呼吸两下,静静地想上一分钟,再动笔。而一旦动笔,最好别停。我给你们两个题目,可以作为选择:晨起、课间(板书)。当然你也可不用这些题目,也可以自己拟题;你也可以写同学之间,甚至也可以写今天与杨老师共同探讨的这堂课,只要能展示你此时的心情就行。

生:(全力以赴,积极创作)

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起标题也行,写完再说。对个别未用切入法的学生轻声提示)

(15分钟后,学生纷纷交上作文,老师迅速阅读以备讲评用)

师:我这已收到了几份,看他们是否运用了切入法。先来听一听这篇的开头吧!“同学们,你们喜欢作文吗?”这在写谁呀?

生:(异口同声地)老师。

心跳的时刻

“同学们,你们喜欢作文吗?”一个和蔼的声音在我的耳边滑过。我想,她一定很温柔,便抬起我本不愿抬起的沉重的脑袋,向讲台望去——啊!这就是今天要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吧!我的眼睛不听我的使唤,向四周一望,心跳顿时加速——好多的听课老师呀!望着同学们的发言,我是多么想像他们一样展现自己。但是,我怕,我怕我会失败,怕老师们的眼睛、同学们的眼睛。我的笑声是不是很恐怖?我在想,也在问自己。老师在讲台上不断地给我们调节紧张的气氛。在她的调节下,我的心跳变慢了,耳边回荡着杨老师那温和的话语……

师:怎么样,这就是画面,这位同学把当时的紧张,面对这么多老师的恐慌,以及不知道怎么办的心理活动都描述出来了。还有一篇,也是写我的(师想起刚才巡视时曾指导过的一篇,随手拿过来)。

激动人心的一课

顾老昨天告诉我们,要来一个新老师给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同学们听后都激动不已。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真没想到,就像一眨眼就来到了课堂上。

师:(面向学生)同学们,他写事了吗?

生:(怯怯地、小声地)写了。

师:事是写了,但有没有用咱们的切入法?

生:没有。

师:你们再听:“这个老师来了,她坦率得实在让我佩服,而且还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时不时地说上一些流行的语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专门对着这一个同学)我刚才提醒你时说了什么,你不妨大声地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你告诉我,应该直接切入语言。

师: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

生:帅呆了,(也有其他学生)酷毙了。

师:对呀,你可以写:“‘哎呀!你们帅呆了。’这是杨老师来上课时给我们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老师说的话吗?这么赶时髦,这么随潮流,我有点儿不相信。”你能不能这样写?(看向大家)如果这样写的话这就是——

生(集体笑答):语言切入法。

师:对呀,不是说你写得不好,而是感觉你的故事推进有点儿慢。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会有点儿前面我们说的“老和尚念经”,我们再听一篇。

课 间

“丁零……”铃声响起,伴着这愉快而动听的铃声,远处传来了一声哭泣:“你算什么东西?打女孩算什么男子汉?”

我已经知道她是谁了……

“你再骂一句!再骂我打得你鼻子流血……”

课间的纠纷照常在我班上演,一出好戏就这样开始了。伴着这浓重的火药味,伴着这可怜而又没有意义的哭泣声,没有同学上去拉架,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无意义的“战争”。

“丁零……”又是一声铃响——上课了,伴着这铃声哭泣声停止了,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课间,就这样匆匆晃过……

师:怎么样?

生:太好了!

师:我们再听一篇写这堂课的文章。

下午,我来到教室时,班里已坐满了听课的老师。我才想起这节课要上公开课——作文课。我无奈地走到座位上,心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公开课吗,干吗这么小题大做,来这么多老师?作文,作文,听到我都头痛。作文课我们不是每个星期都有吗?可我的作文水平也不见提高。看着同学们庄重的表情,我无奈地笑了一下:虚伪。

“丁零……”一阵刺耳的铃声响了。要上课了,只见这位远道而来的老师并没有什么架子,竟笑呵呵地与同学们聊起来,问我们喜不喜欢作文。当同学们说不喜欢,并把心中对作文的苦恼和烦闷告诉她时,她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夸奖同学们敢说真话,并说同学们表述得非常好,有诗情,还说同学们的话也可以写成作文。我不由得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好感。

师:谢谢这位同学(鞠躬)。

生:(会意齐笑)

师:课到这儿,我们即将结束了。还得稍微耽搁点儿时间。我们今天只是教大家200~300字的记叙文。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有了今天的训练基础,以后多训练就会成功的。现在再给大家欣赏一篇我所带的一个初三学生的一篇佳作。

小恺的故事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知道会有一位和我共享一张桌椅的人,称为同桌。现在已经初三了,不知换过多少个同桌,有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给我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有时一想往事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但,现在不用费脑筋回忆往事了,我旁边就坐了一位光看他那胖嘟嘟、笑眯眯的脸就会让人发笑的同桌——小恺。

新学期伊始,老师开始换座位,换来换去不知该把小恺放哪里才好,放到男生旁边怕他带动别人一起搅扰课堂纪律,放到女生旁边怕他欺负小女生,最后竟发配到我旁边。因此,我和他开始了“并肩作战”。他想找我说话,对不起,男女生没有共同语言;他想欺负我,但我不是“小女生”“弱女子”。

其实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也不全是,有些时候我们俩还会因为在课堂说话,而被老师批评。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全班正死气沉沉地上着物理课,小恺曰:“借用汝之笔,可乎!”吾曰:“借笔?汝何干也?”恺曰:“吾作画也。”吾曰:“得交押金也。”恺曰:“吾很穷也!”说着他便做出一副很可怜的表情,我失声大笑。随即有很多双眼晴盯着我俩,其中有一双凶神恶煞似的,接着传来雷鸣般的声音:“出去!”然后,我们这两位“之乎者也”乖乖地出门了。

我俩在一起不只被老师训,而且,还偶尔会被“表扬”呢。

一次历史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一个较高的成绩,而且是两个人,就是我和小恺。发卷子时,老师问我们:“你们俩的成绩怎么一模一样?”小恺马上为自己辩护:“老师,考试那天,你看得那么紧,而且,我们还坐第一排,哪有可能互抄?”老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我还没说你们互抄,你怎么就不打自招了。”听了这话,我有点儿急了。没想到小恺不慌不忙地说:“据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所有的合格老师说完这种话,都会继续问那样的问题,除非你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老师哑然了,他继续说:“再说这不叫抄,这叫心有灵犀。”(其他学生集体接“一点就通”)老师笑答:“那不就成了不打自招吗?他应该是说‘不点就通’才对咯!”就这么几句话,这场风波就平息了。

有些时候,我也会被小恺“强夺”一些财产。

一天放学,我正收拾书包准备走,他叫住我:“借给我两块钱。”

“你要干吗?”我警惕地问。

“阿智说,要和我比赛打电脑,我身上又没带钱,所以……”

“你不打不行吗?”

他赶紧说:“不行!如果不打的话,阿智就会说我怕他。这样会有损你面子的。”

“我的面子?”我迷惑不解。

小恺继续说道:“当然喽,我是你的同桌嘛!如果我赢了,你也会有光荣的一面呀!你说对不对?”听了他的话,我不假思索地把钱借给了他。其实,这样看来,他也不是强夺,是我被他说服了。虽然每次他都说借,但我的钱总有去无回。没关系,就当是他给我增加笑料的费用吧。

这就是我的同桌小恺,你是不是很想和他做同桌呢?

师:好,同学们,谢谢大家,下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