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对偶句的要求”,肯定学生领悟的部分,再补充拓展其尚未知的内容。
课件⑩ 对偶句的要求
(一)语法上的对偶
1)词性相同
2)句法结构相同
(二)修辞上的对偶
(三)声律上的对偶
1)平仄相对
2)仄起平落
(2)讲解对偶的法则
(一)语法上的对偶
1)词性相同
①名词对名词
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
(庾信《春赋》)
②代词对代词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③动词对动词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凡属单音词的对偶,必须要求词性相同。但如果是双音词,就应该根据句子的结构情况而定,不一定那么绝对了。
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伯仲”是名词,而“指挥”却是动词,词性显然不同,但句子中的“伯仲之间”和“指挥若定”都是成语,可以为对。而“见”“失”则为词性相同的对偶,从整体来说,这两个句子属于工对。
2)句法结构相同
①主谓结构(www.xing528.com)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黄庭坚《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②动宾结构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对偶法则跟语法一样,有较死板的规定,也可以有较灵活的通变。有“正格”,也有“变格”,一般也不认为“失对”,详细情况过于复杂,以后同学们有专门的兴趣是可以深入研究的。
(二)修辞上的对偶
修辞上的对偶比较单纯,只要同一的修辞格相对便行,如以夸张对夸张、以比喻对比喻,等等。
①以夸张对夸张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白居易《秦中吟》
②以比喻对比喻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苏轼《新城道中》)
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扬雄《解嘲》)
课件⑪ 包括讲解中所有对联
(三)声律上的对偶
②平仄相对
③仄起平落
课件⑫
(3)补充
一方面,声律上的对偶难度较大,属专门、高深的知识。我们初学者了解有这一知识即可,拟写对联时只要听起来和谐悦耳顺口则可。另一方面,对偶有宽严之别,有“工对”“邻对”“宽对”。我们重点注意“语法上的对偶”“修辞上的对偶”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