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瑞:从小学到高中,古诗词的背诵一直纠缠着我。令我厌烦的背诵古文一直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我打着“阵地战”。
杨老师:多生动的比喻,“锲而不舍”来自荀子的《劝学》。补充一句,曹瑞是这个年级读书较多的几个学生之一。
李 珊:我们每天面对陌生又在平时生活中不说的语句,会产生厌恶,失去兴趣。我想,最后失败的是让学习母语成为一种无奈。
杨老师:多么令人伤感的预言。岂不闻王夫之曰:“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
高 彪:说起我与我的诗词积累,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因为我讨厌它,极度讨厌。因为我不想成为孔乙己的翻版,不想成为第二个范进,成为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考试制度——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诗词积累,我并不是说它就是不好的,但不能像我们这样学习呀!难道大量的诗词积累就对我们有益吗?除了考试就没有其他用了。说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生活背景,古人的思想、习惯、行为……但这一切还不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用通俗、简单、易懂的话讲给我们吗?还不是用我们日常的话说的吗?所以我觉得古文只能做欣赏,背了也是白搭。难道我们大家到现在还要“之乎者也”吗?如果所有人都这样那再好没有了。但如果就你我这样,旁人绝对会说“傻瓜”一类的话。
我刚说过了学习文言文方面的问题。21世纪我们应该多学学新词、新句、新话,接受新思想,这样我们才能创新,有了创新国家就会强大。和平年代强国的划分和区别,就是在看这个国家的工业、经济体系划分。如果我们只学古文,理解古人的思想,那么,就像海尔集团老总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像这样下去,我们唯一能拿出来和老外‘比(媲)美’的只剩下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了。”难道我们就要活在前人的阴影下吗?
所以,我站在这里大声地说:“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就因为旧的教育体制,把一批批有‘智’青年扼杀在‘应试教育’的摇篮里。我们需要创新,我们想创新,我们想做出一切一切的好。难道我们只有学好古文才能建设好四化吗?哈哈!真是荒谬!应该让我们多看看、多听听,不要让我们局限在这样一个狭隘而无意义的空间里。我要离开,我不想像孔乙己他们那样做无辜的牺牲品。”
所以,教育在改革?改革了什么?正是这样的空口号,导致我国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强国。(www.xing528.com)
到最后我想说,古文可做业余时欣赏,但不能作为一个人才成功时的一张通行证呀!!!
杨老师:好一顿反问质疑,好一派高谈阔论,好一副爱国热肠!说实话,学生能这样坦吐心声,坚持己见,忧国忧民,已着实令我大为赞赏,但欣赏其勇气,却不可姑息其错误认识。“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做老师的尚须从语文学、逻辑学的角度为学生辨明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其认为大量积累诗词无益,“除了考试就没有其他用处了”的观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正其视听。第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对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气质,修炼自身的性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厚积而薄发。只有广泛涉猎,充分积累,博采精华,在写作中才能信笔拈来,游刃有余。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三,“独上高楼”方能“望尽天涯路”。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就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读者利用头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性思考。要想高屋建瓴地运筹于考场,决胜于试卷,就必须多背诵、多积累。第四,“除了考试”四个字,可不敢随便用。学生将背诵积累的作用只理解为应对高考的背诵默写名言名句题(4分)(以下相关分值皆以2004年普通高考全国卷为依据),殊不知第Ⅱ卷中的诗歌鉴赏(6分),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12分),这些主观性试题无一例外要依赖学生的日常积累。如此说来,再加上现代文阅读能力(12+18=30分),文言文阅读能力(20分),写作能力(60分),整个高考试卷除了第Ⅰ卷的“一”大题(18分)似与背诵积累无关,整个试卷的150分中就有132分是与背诵积累密切相关,岂能随便“除了”啊。第二个问题,就其学习文言文“还不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用通俗、简单、易懂的话讲给我们吗”的看法。我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们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小时候,也曾为琅琅诵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而感到自豪,但由于教材与自身的多重原因,小学高段、初中段的背诵积累几乎是断层,而上了高中恰遇教育改革后的新教材,“那一篇篇长长的古文,才更令人觉得头痛、作呕”(马磊)。这恰如吃惯了粗米白菜,突然改换鲍鱼、燕窝;习惯了大饼、油条,突然代以面包、奶酪一样,是难以一下子适应的。
第三个问题,就其“我们应该多学习新词、新句、新话,接受新思想,这样我们才能创新,有了创新国家就会强大”的看法,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新词、新句、新话”中的“新”,“接受新思想”的“新”,“创新”中的“新”之内涵比较;(4)语言文学与创新强国的关系。在经过激烈讨论后,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偏激,什么是以偏概全,而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第四个问题,针对“如果我们只学古文,理解古人的思想,那么,就像海尔集团老总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像这样下去,我们唯一能拿出来和老外比(媲)美的只剩下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了’”的看法,我向学生传达了以下观点。很显然,“只学古文”的说法,从现代课程的设置来看(暂且不谈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法的合理性)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而“像这样下去”,有断章取义之嫌,“这样”这个代词指代不明,是指我们的背诵积累吗?而且,海尔老总以及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实业家自身也是从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走出来的。只不过他们更能融会贯通,更能扬长避短,更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心态。第五个问题,针对“难道只有我们背好古文才能建设好四化吗”的反问,我的回答是:单靠背诵积累,肯定不能搞好四化;但背诵积累不等于整个语文教学,不等于“应试教育”,更不同于过去的“科举教育”;同样,背诵积累也不应“兼负”起其他学科的责任,更不应背负着整个教育弊端的十字架。
最后一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不论你怎样激动,如何感叹,感叹号只需用一个即可,因为感叹号就是表达“强烈感情”的,用滥了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经历了这番“口水仗”,再加一顿粉拳,那几个顽固分子只好缴械投降。学生们的认识初步趋同,我们终于打开“窗子”,迎来了背诵古诗词名篇这汹涌澎湃的“大江之浪”。我知道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