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写出有波澜的作文?——杨丽霞对语文教研与实践的探索

如何写出有波澜的作文?——杨丽霞对语文教研与实践的探索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平八稳的作文常见的面孔都是“记得从前某地某人某事怎么样,结果如何”,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就是主旨不鲜明,形象不生动,特点不突出。“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又如何使文章能够平地起波澜呢?文之曲折有致,文之境界幽远,文之内蕴丰富,有的得之于遒劲的文笔功力,有的得之于高远的认识水平,有的得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无一例外的通则是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如何写出有波澜的作文?——杨丽霞对语文教研与实践的探索

古人早就认识到:“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四平八稳的作文常见的面孔都是“记得从前某地某人某事怎么样,结果如何”,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就是主旨不鲜明,形象不生动,特点不突出。整篇平铺直叙,如流水账,毫无情趣理趣可言。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真正发动自己的创作热情,没有挖掘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心不在焉,言不由衷,编造故事应付了事。二是受条条框框束缚太死,念念不忘那几个要素,仿佛一个没有涉及就是“失职”。岂不知,这样填空式的写作是一种最偷懒的办法。这样一来,便遏制了自己的性灵,阻止了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作文成了游离于心灵之外的一种“体力劳动”。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注意唤醒他们的创作意识,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言为心声”,明白“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的含义。正如同王充在《论衡》中所说:“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这样,就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闪现“要素”,而不是根据“要素”的需要来组织内容。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又如何使文章能够平地起波澜呢?理论家们已经给我们总结了不少方法,如在情节内容方面多注意运用“巧设悬念法”“利用巧合法”等。但我以为还有一个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从材料组合、文章布局方面做一项硬性的规定,即在构思记叙文时或选用“倒叙、插叙法”,或运用“板块结构法”。特别是板块结构法,运用恰当总能给人带来料想不到的效果。如这次我们组织的创新作文大赛,不论哪个年级,凡运用了这种方法的学生习作都能脱颖而出,进入获奖圈。这里择其二:

陈靖:《寻觅的滋味》,其文有四个小标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寻觅、寻觅、寻寻觅觅”。这一组标题巧借辛弃疾《青玉案》词句,化用李清照之词以配合文章标题,可谓典雅而精致。

田洁:《唉(爱),这滋味》,全文线索为四个独立自然段各领一节:“那一年,他六岁,她五岁……”“那一年,他十七岁,她十六岁……”“那一年,他三十一岁,她三十岁……”“这一年,他六十一岁,她六十岁……”最后发出感叹:“不知今生是否还能相见,但有这种经历,这一辈子足矣。那浅浅的酒窝、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笑靥,永存心底……”作者以时代变迁、年龄推移作为镜头切换点,写出了厚重的沧桑感,更道出了人类那种无法抵御“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的铭心刻骨的情愫。(www.xing528.com)

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运用了不用标题的“暗板块法”。我为学生身上潜藏的无穷创造力而惊叹,为他们那惊人而细腻的感悟能力而折服,为他们快速而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而击节。能成为这些学生的老师,乃人生又一幸事。

文之曲折有致,文之境界幽远,文之内蕴丰富,有的得之于遒劲的文笔功力,有的得之于高远的认识水平,有的得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无一例外的通则是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