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写作文,不挖掘自己的生活,不总结自己的感受,习惯走别人的老套路。一写妈妈,就是在狂风骤雪之夜,妈妈背着病重的“我”去医院看病,还忘不了让医生说一句“再晚来半小时就没救了”;一写老师,就是在下雨天,老师把伞借给“我”用,自己淋着雨还说“没事”;一写好人好事,就是有过街的老人需要搀扶。
清人李渔说:“面异斯为人,心异斯为文。”我们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即使写同类事物,也会因视角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各有所得。用一个模式去框定生活的图景,所表现的只能是空泛的教条,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
学生为文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教师的误导是其一,学生的偷懒是其二。笔者以为教师在讲评作文给学生念范文时,这“范”字必须突出其特异之处,而且“范文”要“泛”,即广泛地发现众多学生中各种不同层次的特异于他文之处,并给予热情积极的鼓励。实践中,我发现当老师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两三个所谓好学生的作品时,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是星光灿烂。教师慧眼寻觅、激情赞扬势必带来学生的激动欣喜、进步提高:这是一条亘古不变且行之有效的规律。
除“泛”外,教师尚须善“诱”:诱惑学生细品详揣身边佳作——学生习作或各种书报杂志精品;诱导学生多积累教材与《读本》中的名篇名句,观察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并借助多种手段诱发学生想写、愿写、能写的创作动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千篇一律。学生身上的怠懒,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人类本身再普通不过的共性。关键是不少学生的不创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多念“诱”字诀的同时,尚应多授之以精美小段启发之。我们学校这次创新作文大赛中的胜出作品,无论选材还是表现手法,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另辟蹊径,独抒性灵。
我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时,常常借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中一段关于“雨”的文字来启发学生:(www.xing528.com)
一场雨,落在北方的土地上是“大雨落幽燕”,是那样大气;落在南国的土地上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那样失意、惆怅。
爱雨的人赞它“润物细无声”,厌它的哀其“身世浮沉雨打萍”;“夜阑卧听风吹雨”是悲壮的,“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飘忽的,“白雨跳珠乱入船”是欢快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凄苦的。
福楼拜说: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睛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以前人对这一事物的看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儿未曾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苹果中的五角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做教师的一定要诱导、启发、激发学生去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写人所未写,并进一步努力争取做到“一叶含春秋,一石见风情,一念有冷暖”。
当翻开《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时,我想,那样的作品肯定不是出自老师的辅导。我更觉得那是学生用他们那敏锐的眼光,冷静地观察生活;用他们那敏感的心灵,细致地体验生活;用他们那刻骨的情愫,痛苦地品味生活而得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