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1892年),一个有点儿“憨”劲的知识分子,名叫卢戆章,写了一本《一目了然初阶》。他想推行“切音新字”,使老百姓都有知识,使中国能变贫弱为富强。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着一个人一手按书一手执笔,正在苦苦思索。旁边写道:“思入风云变态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积弱史,同时也是一部励精图治史。“法师西洋,自求富强”,是渴望改良以求国强的贤人志士们的宗旨。他们倡导学习他人以求进步,这在今天依然是真理。而我们更高兴的是,随着国家的独立与富强,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肯定与拓展,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接纳。
上网,查到了这样的信息: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汉语桥工程”就是借助孔子学院向世界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实,为推广中华文化,中国政府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只不过地处偏远新疆的我们太孤陋寡闻,未能知晓。有意思的是这项海外汉语热,恰恰是在国内大学中文系最门庭冷落的时候出现的。有资料显示,在中国的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世界各国学汉语的人数却在激增。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十余年来,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每年递增40%~50%,学汉语的外国人已达3000万左右。我想,那位2500多年前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的孔老先生,倘若地下有知,当拂须微笑,颔首频频了。(www.xing528.com)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常常有这样的奇思,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完全可以借助我国古代教育的启蒙读本“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进行。单说《千字文》,隋唐以来,历朝教育部门都将背诵《千字文》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因为它选择的大都是常用字,便于识读。说实在的,能够用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为四言韵语,这本身就是一项奇迹。更何况它既说天文地理、人伦初始,又倡修身养性、忠孝仁义;既叙舞榭形胜、文治武功,又诉恬淡田园、温馨人情……它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明清以来,一些学者称赞《千字文》是以有限文字而能条理贯穿的“绝妙文章”,这一说法不无道理。这种经历了一千多年考验的好教材,干吗说废就废了?要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还是科学地重操我们的“旧业”,争取让我们和孩子们亲身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妙境,可意品味“诵经千遍,下笔有神”的自在,重新酝酿学贯中外、思接古今、神运未来的胸怀吧。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朝姜夔《淡黄柳》)
说实话,很喜欢品味每一个汉字那特有的风韵。面对一个个方块字,我们感受着“太阳”的热和力,享受到“月亮”的清与丽;遇到“轻”字我们飘浮升腾,见到“重”字我们沉着踏实;看到“笑”字我们眉眼盈盈,逢着“哭”字我们泣涕涟涟;“冷霜”好似带着寒气的宝剑,“幽深”仿佛突降寂寂的莽原;在“凹凸”中我们经历了不平与坎坷,在“逶迤”中我们神往着深邃与邈远,在“潋滟”中我们品味着波色乍明与浮光跃金……
读着,品着,你渐渐地就会感到:有一种精神正在复兴,有一种自信正在传播。
2009年11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