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让天使插上翅膀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让天使插上翅膀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很震惊,很为这些孩子自豪,更由此引发了我一些关于学生品德教育的思考。优秀的品德来自良好的教育和经常性的养成。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小达尼亚儿的父亲没有一句关乎“品德”、关乎“素质教育”的空洞说教,却又处处彰显了他那极富特色的品德教育手段。曾几何时,我们的品德教育活动被封闭在教室里,变成了标准的纸上谈兵。

杨丽霞语文教研与实践札记:让天使插上翅膀

今年初,《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组织了一项“新经典杯·我的经典”征文活动,我将它作为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以便组稿。实话说,最初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当作品交上来时,学生话题之严肃、话题范围之广出乎我所料。我很震惊,很为这些孩子自豪,更由此引发了我一些关于学生品德教育的思考。还是来看看下面这篇小作品吧。

难以忘怀的一件事

达尼亚儿(塔塔尔族)

在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起许多往事。它们就像洁白而细碎的浪花,忽大忽小,时隐时现。但有一件事令我很难忘记,每当我想起它,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对爸爸的敬佩之情……

爸爸长期在国外工作,所以我和爸爸一年之中难得见几次面。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国外探望爸爸,恰逢爸爸到布拉格出差,所以我们便随爸爸去那里观光。

在美丽的布拉格,我和妈妈玩得很尽兴,爸爸的公事也很快办完了。回德国那天,爸爸拿出一个漂亮的礼盒对捷克公司的王叔叔说:“这次给客户带了一些礼物,没送完,这个留给你,以示谢意。”“不用!不用!”王叔叔摆摆手说:“捷德边境的警察爱刁难别的国家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送点儿东西塞点儿钱就行了,所以你还是留着给那些人吧。”说着不顾爸爸的反对,硬把盒子放在汽车座上。爸爸只好笑笑。

路上,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捷克风光:那蓝色的沃尔塔瓦河,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那广阔的绿茵茵的草地和远处山上那闪着金光的地堡……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边境。果然印证了王叔叔的话,一个警察拦住我们要查看护照,他一拿到护照就跟里面当官的叽里咕噜了几句,把护照收走了。爸爸耸耸肩说:“嘿,没关系,我们就等着吧。”川流不息的车辆从我们身边涌过,我们等了很久,还不见那个警察露面。

“准是等我们送东西塞钱呢!”妈妈口气中带有一丝嘲讽。

“我们偏不给,看他们拿我们怎么办!”我十分愤慨。

爸爸笑了没说话,他打开音响,放了一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把音量调到最大。爸爸朝我们做了一个“你们等着瞧”的表情,拿起抹布,走下车慢悠悠地擦起车来,还时不时地冲我们挤挤眼睛,逗得我们直笑。才过一会儿,那个警察就沉不住气了,他把头向外探了几次,仿佛看出了我们以此表示抗议的心思。又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护照递给了爸爸。爸爸笑嘻嘻地接过了护照,上车猛地一踩油门,我们的车一溜烟儿过了捷德边境。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依然记忆犹新,它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令我难以忘怀!

七年级(1)班的“达尼亚儿”碧眼褐发,活脱脱一个白种人。小家伙个头不高,人长得帅,文章也别致。初读标题,我哑然失笑,因为知道这个孩子五年的小学生活都是在异国他乡——俄罗斯度过,只学了两年的汉语,写作文的时候起这样一个标题并不奇怪。可是文章刚读一半,我就开始激动,激动于清新质朴的文风,激动于浅显流畅而又活灵活现的叙事,激动于极富生活气息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更激动于他有这样一位睿智幽默、可亲可敬的父亲。他给达尼亚儿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关乎自尊,关乎人格,更关乎国格。其实,也给所有读这篇文章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不是吗?

我们都懂得品德是一种教养,是通过教育而养成的一种品质和习惯。优秀的品德来自良好的教育和经常性的养成。这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取决于家长对子女品德养成的态度。

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小达尼亚儿的父亲没有一句关乎“品德”、关乎“素质教育”的空洞说教,却又处处彰显了他那极富特色的品德教育手段。这种手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种手段:在游山玩水之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当他带着妻儿去异国他乡观光,就等于给孩子开辟了欣赏大自然那怡人景色的课堂:“那蓝色的沃尔塔瓦河,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那广阔的绿茵茵的草地和远处山上那闪着金光的地堡……”因为赏心悦目的大自然景色对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会唤起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在有了这样的经历后,你很难想象他们会像有些人上了天池后将自己关在蒙古包里K歌或甩扑克、搓麻将。(www.xing528.com)

“路上,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捷克风光。”轻松的氛围,共同的心境,随性的闲聊,这一切使长幼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也使得教育有了更好的依托。这比憋在家里进行所谓“交流沟通”的效果要好得多。

还记得培养了“19岁的孪生博士”的张英霞、金慰康夫妇吗?他们在介绍自己和学校教育孩子时,也特别注重带孩子外出参观,开展课外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在1992年到1995年的4年中学学习期间(当时这两个孩子11到14岁,初中高中总共上了4年),他们带孩子去黄山,自然界的云海、怪石和奇松深深地刻入他们的脑海;去山东,中日甲午海战、孔子的教育思想强烈地铭刻在他们的灵魂;到四川,秀丽的峨眉山、雄伟的乐山佛进一步震撼了他们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自从人类注重孩子的教育以来,无论中外都非常注重游学。在游走过程中体验、学习;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历练。曾几何时,我们的品德教育活动被封闭在教室里,变成了标准的纸上谈兵。

第二种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贯穿高雅的艺术

当达尼亚儿的爸爸只是笑而不语地与警察斗智斗勇时,他打开音响并把音量调到最大,播放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可以想到,这个家庭里不论是日常消遣,还是周末音乐会都应该少不了经典艺术的再现。

看看我国时下的乐坛及主流视频,充斥着我们视听的更多的是流行音乐和对经典的戏说。虽然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引导学生聆听经典、阅读经典,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尝静心倾听过经典曲目那天籁之音,又何尝潜心品读过经典名著里那华美的语段?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流行”与“戏说”就一无是处,毫不足取,而是想说经典毕竟经历了时代潮流的洗涤与考验,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类心灵的安慰剂,是人类圣洁的“乐土”。值得安慰的是,我们民族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种偏废的害处。如今,在北京,不光有“摇滚”“披头士”,还可以看到“梅兰芳大剧院”,自然也少不了许多的传世经典的话剧歌剧、舞剧次第上演。

第三种手段:在无声的智慧中彰显道德的伟力。

当达尼亚儿的爸爸听着音乐,擦着车,用无声的举动表示最富尊严、最具威慑力的抗议时,那是多么精妙绝伦的画面呀。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与警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对于达尼亚儿的父亲而言,那是一种极其饱满的道德与智慧的双向展示。这一切都是他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于无形中的外在表现。

没有太多的话语,一切自然而又随意,这何尝不是父亲给儿子上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一课!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许多家长、许多老师只是将所谓的教育挂在嘴边,日复一日地说,直至说烦了、说烂了,孩子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却不见丝毫成效。

这位极富聪明才智的父亲使我想起了一位记者的报道。记者刚到泰国时,突然街上响起了国歌,只见满街男女如同吃了定神丸,全部当街立定,正要上公车的人也驻足立正,满街的“摩的”司机也刹车停了下来,一动不动;小摊小贩甚至连钱都顾不上收,先把手里的生意停下来,真可谓“万事没有国歌大”。记者随即发现连街上的外国人也都全部立正,表情肃穆。

对国歌给以这样高的待遇,泰国人民视为当然。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爱国家,爱国王”,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其次,泰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都很强,对本国国歌的重视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此外,泰国是一个极其重视礼仪的国家,每天播放国歌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规矩和仪式。反观我国,升旗这种庄严肃穆的爱国教育只是在学校进行,成人世界似乎完全没有了。不要小瞧这小小的举动,它可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只有你自己重视了,郑重其事了,他人才会对你肃然起敬。

郑渊洁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里说: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

我们许多父母、许多老师的教育手段真是不敢恭维。我们的社会,喊了不少大而全的“自强、自立、热爱祖国”的口号,订了不少成套有序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规章。为了养成教育,我们天天耳提面命;为了应对考评检查,我们让学生抄录背诵这些口号和规章。这一切虽不错,但我们忘了一个最为基本的命题:身教重于言传。

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了?!

2008年1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