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心说,不知道你了解多少。它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在古希腊那么多学说里,偏偏是它掀起了一场大风暴呢?
别急,要想知道答案,你还得先了解三位古希腊学者。
第一位是毕达哥拉斯,没错,就是那个提出“万物的本质是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辈分高,资历老,堪称学术界的领袖之一,就是亚里士多德到了他的面前,也得喊他一声“毕老”。
毕达哥拉斯为什么这么牛?因为除了钻研哲学,他还研究数学,弄着弄着就搞出了勾股定理和黄金分割等著名的数学理论,顺带还得了个“数学之父”的尊称。
从毕达哥拉斯的行事风格和学习要求来看,他应该是一个讲究完美的“强迫症患者”。
你看,他觉得“天圆地方”不完美,就特地搞出了一大串逻辑推理,从而得出了“天圆地也圆”的推论。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地球是个球体。毕达哥拉斯说“地是圆球形的”,在这一点上他说对了。后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另一位杰出学者──菲洛劳斯,继承了毕达哥拉斯这一理论,并发展出新的宇宙模型,引起了轰动。
菲洛劳斯是这么说的:
宇宙和地球一样,也是一个大球体,但比地球大很多很多倍。宇宙的中心是固定不动的中央火。反正人类是看不见它的,所以它具体长什么样也没人知道。
地球就在中央火的旁边,它的对面是一颗与它保持相对平衡的“反地球”,两颗星球每天就这么面对面地绕着中央火转圈圈。
你可别全信了,因为菲洛劳斯所说的反地球压根儿不存在。当时人们只观测到了九颗会动的天体,为了迎合数学理论,菲洛劳斯构建了一颗“反地球”。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之后,古希腊又陆陆续续诞生了不少厉害的学者,比如苏格拉底和他的徒弟柏拉图。
柏拉图大概也有“强迫症”,因为他觉得只有地球和宇宙是圆的还不够,天上那些星星的运动也应该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可在当时的天文观测中,有些星星的运动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快时慢,与柏拉图的理论不一致。柏拉图并不放弃,他给自己的学生提出了一个任务:一定要想出天体是怎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一个叫欧多克斯的人弄出一套“同心球层”模型,就是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外面是一层叠一层绕着地球转圈圈的同心球。
大家看着欧多克斯的模型,不知怎么涌起了对预测天体运动的浓烈兴趣,其中就有柏拉图的名徒亚里士多德。
之前,亚里士多德在“万物的本源”这个问题上掷出了“五种元素”的答案,一跃成为古希腊哲学圈的集大成者。而现在说到宇宙,他当然也要不落人后了。
不过,人类的知识水平已经普遍提高了,光靠一些花里胡哨的凭空想象已经很难说服群众了——你说大地是球形的就是球形的?证据呢?
亚里士多德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他二话不说,直接将自己观测到的结果摆在了大家的面前。(www.xing528.com)
亚里士多德抛出了三连问:
如果晚上沿着北极星的方向往前走,是不是前面会不断出现新的星星,而身后的星星则会像太阳落山一样逐渐从地平线消失?
如果一个人向海边走去,是不是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见船身,而倒退着离开的时候,却是先看不到船身,最后再看不见船帆?
当地球夹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挡住月亮的光时,月亮上面的影子是不是呈弧形?
这有说服力的三连问摆在面前,大伙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下我信了,大地真的是球形的!
为了进一步解释天体的运动,亚里士多德又在欧多克斯的同心球层模型上再设计一番,搞出了一个“水晶球”模型。
这就是第二代地心说。
第二代地心说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前的人只在乎自己的理论能不能解释得通,而现在,亚里士多德更关心天体在实际上的相互关系。
比如,以前的人看到星星只会说:“看,天上有颗星星!”
而现在,亚里士多德就会说:“喔,再过七天,那颗星星又会出现,这是因为……”
亚里士多德没想到的是,他的“水晶球”模型还是“翻车”了。
人们发现,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压根儿不按常理出牌,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怎么解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哲学家们开始补充地心说。一会儿,这个人提出本轮和均轮的概念,一会儿,那个人提出偏心轮的想法……
这时,一个叫托勒密的大教授站了出来。他吸取前辈们的经验与理论,然后经过一番调整,形成了自己的学说。
托勒密的地心说一诞生,就称霸西方天文学界,而且,在欧洲“横行霸道”了1000 多年。
托勒密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在于,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采用了大量的数学方法进行论证,简直就像在脑子里内置了一台电脑。
地心说虽然拿到现在来说是荒诞的,但它的确经过了一系列逻辑推理和完整的实验证明。所以你还是得承认,它是人类最早成体系的科学理论之一,给它打高一些的分数不算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