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图书馆志》实施图书分编质量检查制度

《象山图书馆志》实施图书分编质量检查制度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大类下又各区分9个二级类目。改目后,馆藏图书按《中图法》(第二版)详分至五级类目。为提高图书分编质量,县图书馆实行季度、年度出库图书分编质量检查制度,并对外借图书目录进行全面彻底的修改。

《象山图书馆志》实施图书分编质量检查制度

图书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馆藏图书分类依据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后改用《浙江省立图书馆中日文图书分类大纲》(后简称《分类大纲》),古籍图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纲》分10大类,计有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美术、文学、史地。每一大类下又各区分9个二级类目。如总类下9个二级类目分别为:(1)目录学;(2)图书馆学;(3)百科全书、类书;(4)普通论丛;(5)普通杂志;(6)普通学会研究院;(7)新闻学、报纸;(8)普通丛书;(9)中国经籍。《分类大纲》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有所修改,类目稍有变化,名称也略有不同。

1949年10月后,改用《浙江图书馆图书分类新表》类分新书。该表分5部20大类,其基本序列参照1955年颁布的《苏联图书分类法草案》,一直沿用至1978年10月。

1978年11月,入藏中文新书改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试行本)(简称《中图法》)后,分为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包括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此前图书采用原分类号保持不变。

1980年5月,馆藏新购图书按《中图法》标引分类,图书的索书号由“分类号+著者号”组成。分类目录和书架上各自两种排列方法:一按种次号大小排;一按著者号大小排。这种排列方法造成书库排列混乱,外借人员取出不便,读者查找目录困难。1981年6月起,在不影响新书分编情况下,索书号按“分类号+种次号”的B、N、Z、S、I、K六类图书进行改目。1982年,馆藏中文图书采用《中图法》(第二版)分编。至1983年8月,大部分改目完成,形成“分类号+著者号”的索书号。1983年9月,金华藏书工作会议后,县图书馆决定清点藏书,继续对未改目的图书进行改目,使图书排架一致,分类目录编排统一,改目步骤为:第一,归还的图书限制出借;第二,集中人员分类编目;第三,整理分类目录、公务目录;第四,清点书库藏书。闭馆改目工作从1983年10月15日开始至1984年1月27日结束,共改目6000册图书。改目后,馆藏图书按《中图法》(第二版)详分至五级类目。1990年,馆藏中文图书采用《中图法》(第三版)分编,并在馆内举办《中图法》第三版分类培训班。为加快图书分编工作,突破积压图书的清理、出库,在完成当年新购图书分编出库的同时,突击整理过刊和积压图书,解决遗留难题。1999年8月,馆藏中文图书采用《中图法》(第四版)分编。2010年9月,馆藏中文图书采用《中图法》(第五版)分编。

卡片目录 目录是揭示、检索和管理馆藏文献的工具,又称为“机构目录”,是以反映任何机构(含文献机构与非文献机构)的图书馆(室)入藏文献为基本特征的目录。它有利于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推进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图书馆逐步用卡片式目录取代书本式目录,使之成为图书馆主要的一种目录形式。民国时期,卡片目录广泛流行,一般分为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和主题目录等。1978年前,编制分类卡片目录、书名卡片目录。1979年起,图书按《中图法》(试行本)分类,目录页相应采用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书目著录分委员会编制的《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编制。

1986年,馆藏目录按“中文图书著录规则”编制,著录款目更加详细。馆藏分类主题标引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国图书分类主题词表》等各项国家标准进行。普通图书、期刊、报纸编目按照馆内相关编目规则进行,保证编目数据规范一致,图书标引和著录误差率低于2%,图书到馆后半个月内完成编目;视听文献到馆后一个月内完成编目。基本著录格式如下:(www.xing528.com)

1987年,县图书馆编制卡片式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各两套,公务目录一套为书名目录,按书名的四角号码顺序排列,一套为分类目录,按学科主题顺序排列。外借读者目录两套,一套为书名目录,按书名的笔画笔形顺序排列,一套为分类目录。参考室、少儿室均有一套分类读者目录。报刊室有一套报刊目录。

1989年,为方便读者检索过刊,县图书馆抽调人员编制期刊书名目录一套。1990年,重视专题书目和新书目录的编制,编制“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等专题书目3期,新书目录5期,书目工作有新的起色。1992年,规定分编周期为15天,全年分编中文图书1403种、2773册,西文图书379种、450册。同时对照《中图法》(第三版),进行目录改类和改错工作,完成3138种图书的改目工作。1994年,突击整理过刊,对1994年的报刊进行编目加工,解决遗留多年的问题。为提高图书分编质量,县图书馆实行季度、年度出库图书分编质量检查制度,并对外借图书目录进行全面彻底的修改。全年新编图书1043种、2097册,加工周期为20天,新增期刊书名目录一套,在市“文明图书馆”评估考核中,县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建设,特别是标引工作,在宁波地区各县市图书馆中名列前茅。

机读目录 1995年,县图书馆采购深圳图书馆ILAS编目系统,建立书目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制机读式目录。机读式目录是将文献的编目内容(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以代码的形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种目录。机读式目录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通过网络形式进行远程传输。1996年,建立书目回溯数据库,编目实现计算机管理,采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著录字段,录入书目数据3万余条,其中旧书3.1万条、新书2000余条。新旧图书同时编目,保证新书及时出库。1997年,新增ILAS采访子系统,采访、编目、期刊等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完成采访预定目录的回溯建库。

1999年,采用《中图法》(第四版)类分图书,对部分类目进行调整,书目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改版为ILASⅡ,相应修改书目数据和卡片。2004年,采用《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著录机读式目录的字段。2006年10月,采用Interlib编目子系统,并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