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山民众教育馆发展历程与关闭

象山民众教育馆发展历程与关闭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象山县民众教育馆发轫于清末,是推行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馆内民众教育、辅导及各种活动正常开展。9月,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复名,附设流动施教团1个,工作人员7人。同年7月,图书馆从民众教育馆中析出,成立象山县图书馆,馆址仍设于文庙内,直属县教育科。8月,县立丹山民众教育馆在西周恢复,附设图书室。1949年7月8日,象山县解放,民众教育馆关闭。10月17日,民众教育馆馆长吴保宗要求归还。

象山民众教育馆发展历程与关闭

象山县民众教育馆发轫于清末,是推行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民国19年(1930),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开始筹建。次年4月1日,通俗演讲所成立,因经费、人员短缺,通俗演讲所、通俗图书馆合并而成立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馆址位于丹城文庙内,分教学、图书、讲演、娱乐、报刊等部,首任馆长周凯旋,指导员白圻荣,职员黄鼎源。文庙屋宇宽敞,大成殿东西两厢16间,置纪念厅、图书室、娱乐室、阅览室、教学室,包括生活用房共13间,中间空地植松柏,并辟花圃,活动内容有通俗讲演、宣传(文字或口头)、民众学校妇女常识训练班、健康指导、播音、歌曲、纪念表演、壁报、壁画、标语、传单、书报阅览、代笔(书信、对联)、游艺、文虎征射、乡保长谈话会、家庭访问、各种文体比赛等。民国22年(1933)3月,周凯旋离任,白圻荣任代馆长(后任馆长),黄鼎源任指导员。馆内民众教育、辅导及各种活动正常开展。

民国25年(1936)3月,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改名丹山民众教育馆,附设图书馆,馆址不变。1937年9月,全面抗战开始,县立丹山民众教育馆开展抗日自卫宣传,组织战时社会教育巡回团,每月分赴各乡、各校巡回施教10余日,施教方法有图书流动展览、化装、表演、通俗讲演、张贴壁报、家庭访问等。

民国27年(1938)7月,县立丹山民众教育馆与战时社会教育巡回团合并,改称“象山县流动施教团”,设主任1人,由馆长白圻荣担任,全县分五个民众教育区,每月施教一区。9月,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复名,附设流动施教团1个,工作人员7人。1939年,在象山中山公园内增设图书室,面积约40平方米,两处图书馆共有职工3人。

1941年,县政府筹建图书馆,概算总经费为2300元。同年7月,图书馆从民众教育馆中析出,成立象山县图书馆,馆址仍设于文庙内,直属县教育科。翌年(1942年),县城沦陷,民众教育馆奉命停办,馆员疏散,图书馆亦因此夭折。

1945年3月,省教育厅训令“三十四年起,各县未设立图书馆者,应尽先设法筹建,推广图书教育”。8月,县立丹山民众教育馆在西周恢复,附设图书室。9月,迁至丹城文庙内,复名“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设总务、教育、艺术兼生计3组,工作人员5人。10月23日,经第二次馆务会议决定,书报室除例假外正常开放。是月,举办民众学校,成立图书阅报室并另设邓家弄、南大街(周通生店面前)两处阅报处。1946年10月,周斌接任馆长,徐拯民任指导员,马略任指导员兼教导主任,馆内设教导、总务2部。同年12月,象山县政府决定用文庙馆址办象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迁馆及图书室至中山公园樟树庙内,仅拨搬迁费60万元(法币)。馆舍狭小,设备简陋,用毛竹、黄泥临时分隔房间,辟图书、阅览、娱乐、乒乓各室,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馆藏少量书报,订阅一份《大公报》,举办演讲等比赛。1947年8月,县党部干事董传凯任馆长,指导员郑康夫、董正项,干事郑子敬,助理干事朱长根,设教导、总务、生计、艺术四组,内设图书、阅览等各室,并借丹城镇公所(姜毛庙)房子,创办民众识字班1班,招收16岁以上目不识丁者50人,利用晚上7时至9时授课识字。同年9月,图书馆迁至中山公园后部,目录厅20平方米、报刊室20平方米,合计40平方米。民国37年(1948),民众教育馆内图书室有藏书5500余册,订阅《中央日报》《大众日报》等。1948年1月2日,民众教育馆在象山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举行为期3天的艺术展览会,展出象山民间各类艺术品千余件,包括中国画油画漫画、刺绣、木刻、泥塑等。民国36年(1947)8月至37年(1948)4月,县民众教育馆外借图书,其中文学类136册,科学类57册,史地类55册,卫生类31册,法律类17册,体育类21册,工艺类17册,哲学类15册,其他类165册。

1949年7月8日,象山县解放,民众教育馆关闭。1950年5月,象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接管象山民众教育馆。

中华民国时期,大多数县图书室附属象山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馆馆长兼任图书馆馆长。

表1-1 象山县立民众教育馆历任馆长名录

民国28年(1939),民众教育馆年购书经费为69.79元,支出合计96元。图书14种,3391册;杂志19种,328册;报纸7种。(www.xing528.com)

民国29年(1940)6月,日机空袭丹城,馆藏《万有文库》和《巡回文库》(共10大箱2小箱图书)移至九顷小学校长史青住宅。9月6日,县府下令迁藏虎山乡范家山万善庵余屋,并核定运费45元,由县警察局会同移运。馆长舒五鳌接令立即前往西林(史青已避居西林),与史商谈移运日期。9月15日,民众教育馆雇挑夫俞阿六、杨再兴等6人赴西林史家,由史青派人陪往九顷住宅搬运。

民国30年(1941),预算经费776元。是年工资经费564元,公务费用133元,设备购置费1080元(含图书费240元),合计使用经费1777元,超过预算1001元。

民国32年(1943)2月16日,象山创办定象联中,缺乏图书,县政府谕民众教育馆将馆藏《万有文库》第一、二两集总计2822册暂借该校,由象山东区区署经手向民教馆借取,并由县长兼定象联中校长苏本善出具收条,联中图书馆郎权英出具借条。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图书馆集体外借服务。民国34年(1945)5月5日,县立初中(定象联中)清点《万有文库》计总类115册、哲学212册、宗教69册、社会科学601册、语文学27册、自然科学321册、应用175册、美术52册、文学683册,共计2255册,遗失667册。10月17日,民众教育馆馆长吴保宗要求归还。县政府令县立中学代理校长何敏求将前所借《万有文库》归还民教馆。11月1日下午2时,民教馆召开第三次馆务会议,讨论《万有文库》催还问题,派指导员何培元与县中涉谈还书事宜。但县中校长武嘉秀(原民教馆馆长)拒绝归还。吴保宗因此与武嘉秀打官司,后者归还《万有文库》2011册。

民国35年(1946)9月10日,县民众教育馆馆藏图书984种、2525册。其中哲学104种、371册;社会科学36种、66册;政治法律110种、195册;军事2种、2册;经济82种、168册;科教文体83种、115册;语言文字11种、37册;文学122种、637册;艺术8种、8册;数理44种、50册;天文学地球科学43种、59册;生物74种、118册;史地130种、368册;农业25种、25册;医学卫生28种、29册;工业技术62种、77册;综合性图书20种、200册。1947年,馆藏图书2617册,杂志1种,报纸5种。1948年馆藏图书3821册,杂志4种,报纸6种。1949年3月,馆藏图书3822册,杂志4种,报纸6种。

民国36年(1947),县民众教育馆获社会捐赠,馆藏增加。10月,董传凯捐赠儿童图书300余册。是年10月31日,史文捐赠《通志》《续通志》《通典》《续通典》等10余册。

县立石浦民众教育馆 民国23年(1934)9月,石浦民众教育馆成立,馆址设于石浦营房街旧二府衙门内。馆长、馆员各1人,首任馆长柯鸿亮。馆内设图书室、康乐室,置六管收音机一架,为全县第一台。翌年10月25日下午2时,举办游览室揭幕典礼。到会有县府代表,第四(教育)科长胡一越,第二(公安)科长吴刚,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及学生、民警等700余人。民国25年(1936)3月,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在石浦城隍庙成立,县立石浦民众教育馆停止活动。

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 民国25年(1936),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在象山石浦成立;总馆设于石浦城隍庙内,面积1396.78平方米,在镇海柴桥、宁海长街、三门亭旁及南田鹤浦均设有分馆。总馆馆长王宁适,浙江黄岩人,工作人员有20余人,内设教导、总务、文艺、生计、图书等科室。馆内装设整齐,进门是外殿院子,上步阶是大殿。白天放四张乒乓球桌,晚上开展时事讲座,可容纳300多人。外殿左边厢房楼下是阅览室,右边是国防陈列室,放着各类飞机、兵舰、机枪、坦克等的模型;左右两边楼上,白天是初中补习班教室,晚上是民众识字班教室,每班可容纳50人。里殿楼上是职工宿舍,楼下左边是膳厅及图书室,右边是各办公室、医务室,走廊靠壁边设有长桌,桌上摆着圆口玻璃瓶(高45厘米,圆径30厘米),内用药水浸着各种罕见鱼虾等水产标本。里殿正中为娘娘殿,设有印刷厂,有工人2人,排字车间有大二号圆盘印刷机1台和各种大小字体铅字1000多斤。

民国26年(1937),全面抗战爆发,全馆组织大规模抗日救亡运动教育宣传,经常派发抗战歌曲传单,定期印发《民族抗战壁报》,每周2次,每次印8开篇幅(38cm×26.52cm)双面印壁报600份,张贴在石浦地区主要街巷300份,另送镇海、长街、亭旁等分馆。为加强沿海各县民众抗日意识,教育馆举办巡回辅导队,采用图书、歌咏、演讲、展览、电影等形式辅助象山、南田等县开展战时教育活动。

民国29年(1940)8月6日,石浦遭日机轰炸,民众教育馆两次被炸,一次未中,弹落在馆边校场湖;第二次印刷厂中弹,铅字被炸飞,印刷机被炸毁,书报印刷活动停止。10月,民众教育馆避入后岭黄埠村,后因交通不便移至昌国邵氏宗祠。翌年4月19日,石浦沦陷,民众教育馆移入田洋湖。民国31年(1942),因无法开展工作而解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