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事件处置准备-办公室工作实务指南

突发事件处置准备-办公室工作实务指南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作用的不同,应急物资可以分为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三大类。

突发事件处置准备-办公室工作实务指南

突发事件虽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被动应对。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危机的准备工作,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必备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

做好危机的准备工作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原则,积极做好各项灾前准备工作,以防可测或不可测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冲击影响。危机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危机的计划准备、组织准备、资源准备、知识准备、信息准备等,涉及行动预案、组织机构设置与指挥权限划分、应急力量(工程、消防医疗志愿者等)建设与培训、应急装备建设与应灾食品药品储备、避难场所设立、危机教育与演练、危机监测预警等活动。

(一)计划准备——做好预案

预案的实质是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的工作内容做出的安排,需要回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由谁、由哪个权力部门、使用什么资源、采取怎样行动等问题。管理学中计划制订的“5W1H”方法可以为危机预案制订提供基础性方法。图8-5-2即为“5W1H”的含义。

图8-5-2 管理学中5W1H的含义

What——做什么,即预案制订的目标与内容;

Why——为何做,给出预案制订的依据和原因;

Who——谁去做,即明确预案涉及人员及其相互关系;

Where——何地做,即预案适合的地点和区域;

When——何时做,即预案启动的条件与时间;

How——怎样做,即预案涉及的各类危机管理要素的运作方式和手段。

根据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完整的应对预案应该明确目的、范围、风险信息、激活条件、不同部门或人员的责任与角色以及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管理安排等内容。同时,预案的要求主要是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所以,不是针对“非常态”事件的预案是“假”预案,没有经过演习的预案是“假”预案,没有告诉受众的预案是“假”预案。

(二)组织准备——明确机构分工与协调

组织准备主要是指危机应对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组织间的协调。危机应对是一个有组织的行为,危机应对的组织建立是否完善,是否设有常设危机管理机构,指挥权限划分是否合理,组织间的协调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危机应对的成效。

在一个单位内部,应该有常设的危机应对管理机构,有专门的突发事件应对指挥体系,同时,还要与本地区消防、公安市场监管、应急救援等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同时也要充分利用非营利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构建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系统队伍。(www.xing528.com)

(三)资源准备——人力和物资

1.人力资源保障

危机管理中的人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专职危机管理人员、危机专家、专职应急队伍和辅助应急人员、社会应急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队伍、社区、国际组织以及军队与武警等。任何一个单位,无论性质如何,都应设置专职的危机管理人员,同时利用保卫、消防等力量,构建重疾的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第一响应者的作用。

第一响应者最早起源于急救医疗服务,医学界有的把第一响应者定义为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的人,其作用就是最先获得现场情况、初步判断病人情况,并以有限的救生手段抢救病人。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第一响应者一般是本单位负责安全工作的专职人员,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黄金应对时期”,快速有效地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和人员救助、疏散,因而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单位都应加强对“第一响应者”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掌握应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工作技能及工作流程。

2.物资保障

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资。根据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作用的不同,应急物资可以分为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三大类。有效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

对单位而言,应急物资的储备,应结合本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类别,以及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可能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针对性地采购和储备。一般而言,应当满足“保障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的总体要求,涵盖生活保障类、个人防护类、后勤保障类、应急救援类、常用药品类等类别,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四)知识准备——危机教育

知识准备有两层含义:一是危机参与者的知识准备,这里既包括危机管理者的危机知识准备,也包括危机应对专业队伍和志愿者的危机知识准备;二是公众的危机知识准备。本质上讲,知识也是一种资源,并且具有收益递增效应,了解危机知识的人越多,收益越会增加。

对于危机参与者的危机教育可以通过免费在线课程、学历教育、专业培训、资格认证、应急演练等多种手段来实施。国内外危机实践一再证明,危机管理者缺乏危机应对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以及不熟悉辖区危机预案是导致危机应对不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重视危机管理者的危机教育,让危机管理者真正了解危机、学会化解危机和应对危机,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于公众的危机教育,知识普及和培训演练是主要手段,由于有的危机难以预警也防不胜防,让公众了解危机,掌握应对知识,积极做好准备,是减少危机损失的唯一选择。

1.知识普及

在危机事件对社会冲击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危机教育对于提升公众危机意识、知识和技能,推动危机文化建设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首先,“知识就是力量”,对公众进行公共危机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和增强人们的减灾意识,更好地防灾抗灾;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拥有较好的灾害预防能力,提高人们遇到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在单位日常教育中,要普及一些常用的、常见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如何应对火灾、如何在地震时逃生自救、如何应对毒气泄漏、如何应对泥石流、如何应对洪水、如何应对海啸,等等,这些看似危机应对的软措施,在关键时刻可发挥硬作用。

2.培训演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危机教育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培训演练。培训演练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针对危机管理者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危机培训演练,主要目的是使危机管理者学习和掌握如何识别风险,如何采取必要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报警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应急救援队伍之间如何协调配合等操作,提高危机管理者危机管理具体操作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救援的协同能力;另一种是针对公众的危机培训演练,使公众了解可能面临的危机,掌握规避风险和基本逃生技能。

3.预案演练

预案是危机准备的核心,是危机准备工作的重要抓手。实践表明,预案不完善、对预案不熟悉是制约危机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强化预案演练来检验和完善预案,提高危机管理参与者的知识技能,就成为危机知识准备的主要内容之一。预案演练通常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桌面演练,即依据行动预案的内容,合练规定的步骤和过程,使参加者熟悉行动预案现场的管理系统,认识自己的作用和角色,掌握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承担的责任;二是功能演练,即对行动预案的运转实施的演习,在行动中心或类似的教室进行,预案涉及的重要人员参加,主要是模仿行动指挥真实情景,如大量文字、电话和信息报告的复杂情况,中心根据安排,履行职责,做出决策等,通过功能演练来检验预案程序、组织、任务、协调,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实战演练,即针对行动预案一线运作功能,需要一线应急部门和人员参加,为全面演习做好必要准备。通过实战演练既可以检验每一个功能或系统是否运转良好,如预警系统信息传递演练,也可以检验机构工作程序和效率;四是全面演练,即将功能演练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全面性演习,涉及的部门、人员、装备都要按照真实发生的紧急情况到位,设计仿真紧急事态,按照行动预案执行,场面越逼真,越能发现预案的不足,越能培养参与者实施预案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