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年先生的西藏山水画作品,之所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其超群的艺术学养和功力。
功力包括功夫和功效。意境出悟性,笔墨显高度,形式见创造。中国画是一个笔墨功能体系,但它的发展,不过是点画过关的问题,也不是临摹一辈子所能成就的。现在不少传统格局的山水画,往往是前人批评过的“模糊丘壑”,不过看去这是“山”,这是“水”。再现前人程式而笔墨庸陋,未能用自己的情感将现实提升。这样的作品,其被人们厌弃,是情理中的事。
如山水画受庄、禅思想的极大影响,其消极的一面,流为枯寂,可说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文化中进取、日新的精神。还因为中国人的更改发达太早,那种“过早的思想就成为功那极高的文化”。因为中国画的实质是“超越”,高超在于“不执”,这也必然会与现实生活造成距离,往往难以适应,故中国画的发展,要强调“有为”,提价高境界的有为,即无为而无不为,提倡介入时代,介入生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元,已经不是划一的标准。因此,我们不必把“体”看作狭隘固定的“一物”,道路应该是多种的、多层次的,可以坚持传统,不问西方;可以中西融合,也不妨西方的成分更多。然而,如果我们视“体”为不断吸取的东西,可以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中国画发展的最佳出发点,是最不容易成就、最有民族特色、最有高尚价值的体系。无论如何,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了解西方,才知道应该发扬什么、坚持什么,如何坚持、吸取什么,能否吸收、如何吸取,才不至于彷徨,不至于浅薄,不至于自卑或者盲目的自尊。
此外,艺术既然是“无中生有”的东西,则古人说“如其人”,应当是无可动摇的识见。艺术有自身的规律——“自治”,是为艺术之道;而治艺术者,存乎其人。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艺术之道者,人也。(www.xing528.com)
古人说:“思而不学则殆”,“不学无术”,又说问题常出在“不读书之过”。关于人生和艺术的道理,可以说已经被中外的哲人讲尽,今天我所说的也大都引前人的话,并没有特别的见解。以上面叶燮的知见,以观近20年画坛的议论,就足以冰释纷纭了。现在仍有人说影响中国画的“弊端”之一是“过分强调画外功夫,强调学问,而没有把美术当作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这是无识还是有识?叶燮还说过:“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蔽,则不登作者之坛。”
以上关于中国人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意会性、功力性地阐析了刘万年先生作品的文化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化品格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如果失去了文化品格,笔墨表现的优越性与价值也随之丧失而沦落为工具的使用。许多“创新”作品的事实,便是明证。文化是人对经验的解释。解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逻辑,形成不同的艺术体系。吸收不是舍己从人。笔墨与构成接轨,结果必是一个艺术高峰高度的丧失,一个艺术高峰被边缘化、被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