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宇宙本体——天道 规律道理-道法自然-刘万年研究

宇宙本体——天道 规律道理-道法自然-刘万年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作为宇宙本体,它是天道,天道自本自根,自有其规律道理,所以说“道法自然”。也可以说,“自然”就是“道”,“道”是世界本原,“自然”也就是世界本原。“自然”就是指天道之运行,自然而然,无心自化,即宇宙自然及其规律本身。这里的“画之道”就是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具体而言,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的前提是虚静的审美心境,基础是能量积蓄,核心是“妙悟自然”。

宇宙本体——天道 规律道理-道法自然-刘万年研究

中国山水画家在无限空间的同时,也在寻找超越时空的表现手法。刘万年先生在探寻超越的同时,也在追求永恒的时间。这与画家不倦地追求“道”的足迹——“由技进乎道”,从而达到对宇宙本质把握的精神趋向是完全一致的。这些追求使中国画打上了形而上的烙印,也是西方人对中国画产生神秘感的原因之一。和西方绘画不同的是,中国绘画不仅仅停留在绘画本身,它企图通过绘画表达更为深远的意蕴。

刘万年先生在西藏山水画的创作中,为了追求超越时空的艺术效果,反复地在画面中寻找时间的视觉表征,企图以形象来表述时间,以距离来抵达无限广袤的神秘世界。在创作中,他从大的格局上把握西藏山水,从具体的局部特征中提炼可塑的形式元素,按艺术规律精心组合,追求超越时空的艺术功效。

“自然”作为中国绘画品第的最高标准,追根溯源,在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作为宇宙本体,它是天道,天道自本自根,自有其规律道理,所以说“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而是指一种本性或根本。以自己为法,实际不是有意地去效法某一个东西,而只是顺乎一切事物和世界的本性,顺乎规律,遂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和变化历程。也可以说,“自然”就是“道”,“道”是世界本原,“自然”也就是世界本原。“自然”就是指天道之运行,自然而然,无心自化,即宇宙自然及其规律本身。正因为“道”的一切都顺乎自然,所以万物才能遂其所生,而“道”才能尽其生化万物之功。这就是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的是顺乎自然,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

神山圣水图(082)

庄子老子的这一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自然作为人格心灵本体,则是合乎善的目的的自我追求,当如此则如此,这也就是后人说的“自然人性”。庄子所指的自然,实即“无为”的道。郭象对《庄子》中的“自然”的解释是:“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物各自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并提出了通过“坐忘”“心斋”达到自由的境界。告诫人们要从形骸、智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原一个自由、本真的自我,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逍遥。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具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能够让内心总处在一种虚静状态,否则无法摒弃外界的各种干扰与诱惑。这种虚静状态,庄子把它称为“心斋”。摒除一切知虑,以虚静状态,听任自然,逍遥而游,与天地精神往来。通过“心斋”“坐忘”,逐步遗忘、摒弃一切外在的干扰,就可以进入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内心的虚静,才能在审美创造中获得高度的自由。(www.xing528.com)

张彦远说:“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这里的“画之道”就是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在创作活动中,当创作主体处于“凝神遐想”的虚静心态,如果具备足够的能量积蓄,在一定情境的触发下,就会获得对自然的“妙悟”,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自由审美体验。这种自由的审美体验不断积累加强,就会喷薄而出,创作出自然的作品。有了自然的作品,自由的审美体验才可能被传达出来。这既是艺术鉴赏的极致,也是艺术创造之妙理。具体而言,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的前提是虚静的审美心境,基础是能量积蓄,核心是“妙悟自然”。

作为这种合乎“道”的最高品第“自然”,只有在排除个人私欲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功利的前提下,使自己处在一个虚静空灵的心境时,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观照;只有以自己的自然虚静之心,体会外物的自然本性,才能实现心与物的自由交流、自然契合;心物契合,加上心从手应,在一定的情境触发下,就会获得自由的审美体验。只有在达到这种自由的审美体验后,才有可能产生自然的作品。

中国传统艺术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受到“天人合一”的深刻影响,人的主观内容在作品中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它是大千世界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界也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始终被赋予人为色彩,同样以一种生命的律动与人的主观情感形成和谐状态。按《易传》思想的主旨,构成生活世界的确定与不确定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万物都是无定型的本体显示自身的方式;另一方面,诸物皆含本体,万物就是本体的家。中国古人观察诸物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超越诸物,与生活世界的主体浑然一体,成为圣人、真人,这是本体与现象不可分离,和一无二的本体理论。西方的本体与现象是二分式的,本体是超验的,无论理念上帝或绝对精神,天堂和现实是两个分裂的世界,终极与现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自在之物”而提出的“物我关系”,是东方万物一体论中他和它的和声关系,物与我融为一体。中国山水画艺术发端最早而成就最高,就是因为中国人人生和世界有这般诗意的感受,此种境界,无论是洛兰的构成式风景或是列维坦的情绪风景都不能企及的。

刘万年先生的西藏山水画表现的是立于胸中的万象,既将人的感情物化,又将自然界幻化为人的主观意识媒介。艺术家净化心灵丰富学识是艺术创作的心源。如关仝长居终南山,荆浩隐居太行,黄公望数十年积累于80岁推出力作《富春山居图》,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二者相辅相成,有了敏感的心灵,广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自然界深邃的内涵。如柯罗所言,伟大的艺术家到处听得见自然的回应,进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更深刻地描绘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