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血性到神性:刘万年西藏研究成果一览

从血性到神性:刘万年西藏研究成果一览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以“圣洁”为主题词的有关西藏的艺术也正行销于世,这样的作品不是不好,也不是没有特色,但除此之外,他认为还应有更深入的阐释,这也正是他的《神山圣水图》组画所表现的主题。他一直寻找的东西悄然出现了,西藏山水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神圣所在,使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他的西藏山水画直抵超越、澄明、单纯或净朗的境界,这不是数年的修为所能达到的,而是倾其数十年之功呕心沥血的回报。

提到西藏,就不能不谈到宗教,无论是作家马原、袭山山、扎西达娃,还是艺术家尼玛泽仁,翻开他们的有关作品,西藏已不仅仅是自然的西藏,而且还是宗教的西藏。因此,与其说是西藏成全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不如说是西藏的宗教或宗教的西藏成全了他们。

刘万年长期生活在西藏,对西藏的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有着比其他艺术家更深刻的感悟。他认为雪域高原的自然与伟岸往往会被宗教与神秘给遮蔽住,西藏的圣洁固然有人迹罕至的原因,但围绕着西藏的种种宗教传说与故事,也的确给西藏蒙上了神圣的面纱。以“圣洁”为主题词的有关西藏的艺术也正行销于世,这样的作品不是不好,也不是没有特色,但除此之外,他认为还应有更深入的阐释,这也正是他的《神山圣水图》组画所表现的主题。

从《神山圣水图》中我们看到,刘万年笔下的西藏山水已不仅仅是被宗教包裹或升华的西藏,而是原生的、质朴的西藏,他的作品中没有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也没有几乎已成为西藏品牌的带有宗教意味的神圣,而是将其笔墨触到了真正的人迹罕至的雪域山峰深处。他笔下的西藏并非完全写实的西藏,而是带有一种主观性的西藏,出现在他笔下的风情,似是而非,似幻是真。晴朗的天空下经幡飘舞,佛塔直指蓝天,那是西藏特有的景致,他把这一切主观的感受都理想化了,通过泼墨泼彩把胸中充溢着的雪域高原的印象淋漓尽致地呈示在读者面前。沉静朴厚的画面中似乎蕴意出以禅静为主的佛法,看似不动,其内核却充溢着炽热的三昧真火,令人回味无穷。

很多艺术家从西藏回来后,开口闭口地大谈“感悟”生命的人生大题,其实他们蜻蜓点水式的西藏之行是不会获得多少真正的感悟。(www.xing528.com)

刘万年先生回忆说,他第一次走进高原,心头油然而生撞击感。高原把人对生命的感觉提炼了、净化了,有如上苍的化身,在其内心播下至纯、臻善的种子,极大地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他看到一位老僧人坐在门前晒太阳,拄着根棍,约有七八十岁,牙都没了。生命对于他已近尾声。太阳在他的羊皮袍子上撒下斑驳的光。日前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远处的上头、眼前的墙角都有积雪。人的生命也像积雪一样吧,来去匆匆,说化就化了。积雪无声,光阴苦短;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生命的崇高意义在老僧人身上表现为淡泊和从容。在那样一种场合下,看到这样一位老人,深为震撼。因为有菩萨、有信仰,所以他从不缺少幸福感和欢笑。在藏区写生的日子里,他时常会同朝圣的藏民擦肩而走,又走远了。虽然对藏民朝圣之虔诚早有耳闻,但亲眼看见还是不一样,他们五体投地,磕头如捣,经年累月地跋涉,那种生命的韧性和顽强让人无法不被打动,感到灵魂似乎得到了提升。他一直寻找的东西悄然出现了,西藏山水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神圣所在,使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因为海拔的高度和气候的原因,西藏的雪山总是与人保持距离,其博大神圣与心头渴望的精神性、崇高感融为一体,使你感到它就是有灵魂,就是神的化身。即使是独行者,在高原也绝不会孤独,会感到神的存在,有一种伟大的生命无处不在,默默注视你,与你同行。你凝视蓝天,眺望雪山,内心溢满温润之情,满怀创作冲动。那种苍凉感、沧桑感具有精神的穿透力,让你感受到在高原,你不过是一位匆匆过客,不可能很深入了解藏民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活动,那毕竟不是你的生活。藏区的这种氛围能对你的内心有种突然间的唤醒。

刘万年先生的西藏山水画在艺术上、思想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源于他对雪域高原那神山圣水的一种颖悟,是在长期的渐修之后的一种顿悟,更是一个过程。对于精神的渐修,是一种永远的朝圣,无论宗教的朝圣还是文学的、艺术的朝圣,朝圣者们是相通的,永远都在路上。能看出来,藏胞及其对宗教的虔诚、执着、祈愿和希冀,已经深深地打动和影响了他。可以说,是藏区的写生、藏胞的神祈感染了刘万年先生。但对于刘万年先生来说,悟到圣灵的境界、大师的境界,还有不小的距离,那种精神上的“隔”,在作品中还时有显露。而且作者的一个外设的“描绘”的视点,常常把人物和画家分在两处。画家不能只顾外在地描写对象,更应注重对象精神世界的刻画与把握。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于画者的精神、内涵,凝神结想和意趣境界,与作品浑然一体。那是一种主体的投射、总摄与构拟,是一种超离的精神的漫游。刘万年先生已达到了“化”与臻于“化境”之间。他的西藏山水画直抵超越、澄明、单纯或净朗的境界,这不是数年的修为所能达到的,而是倾其数十年之功呕心沥血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