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卷,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史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卷,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司马迁将二种儒者加以比较,显然他推崇后者,而鄙弃前者。司马迁以游侠与季次、原宪相比较,其行动往往“不轨于正义”,但“言必信,行必果”,正是孔子所称道的。这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来,真正的儒生若季次、原宪穷困一生,与“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不能相比。班氏父子读《史记》,看游侠受到称赞,就认为司马迁退处士而进奸雄,那真是根本不理解司马迁。

史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卷,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班氏父子这一条指摘,本于《游侠列传》,传首有长序,以游侠与儒生对比,班氏只看文章表面,司马迁的真义并未读懂,以致发生误解。下面试将《游侠列传》摘要加以解说: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按,此指史书),固无可言者。

开篇引《韩非子·五蠹》二语,从法家的观点看,儒与侠都犯法禁,二者皆为韩非所讥。但学士即儒生往往见称于世,而任侠之人则多默默无闻。下面再分析儒生也并不一样。有的儒者“以术取宰相卿大夫”,暗指叔孙通公孙弘之流,能阿谀奉承世主以取高官厚禄,并不是真正的儒者,所以说“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蔬)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真正的儒者如季次、原宪,是颜渊一流人物,“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虽然终身穷苦,但他们死后四百余年,弟子们还思念他们。司马迁将二种儒者加以比较,显然他推崇后者,而鄙弃前者。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司马迁以游侠与季次、原宪相比较,其行动往往“不轨于正义”,但“言必信,行必果”,正是孔子所称道的。至于“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使将亡者存之,将死者生之,而又“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正是游侠的可贵之处,不能一笔抹杀。以下司马迁又借题发挥他的愤慨,他历举古时“有道仁人”,如舜、伊尹、傅说、吕尚、管仲、百里奚、孔子等人,都曾有不幸之时,适逢困厄,“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这是为他自己发牢骚。下文又以有德的人与无德的人做对比。什么叫有德?他说:(www.xing528.com)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以)飨(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鄙人指一般人,他们认为有利就是有德,什么叫仁义?有利就是仁义。司马迁愤慨当世是非颠倒,义利混淆,所以同意《庄子·胠箧》所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这是愤世嫉俗之言。下文说: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这全是反话。因为乱世里没有什么仁义,没有什么是非。这样看来,一些儒生读书,自命清高,而穷困一生,真不如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上下交征利”,还有什么仁义可说,所以他说:

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这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来,真正的儒生若季次、原宪穷困一生,与“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不能相比。司马迁也是儒生,即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同情游侠,实际上是为儒生鸣不平,也为他自己发牢骚。所以我们读《史记》不能只看正面,还要看反面,才能理解司马迁的真义。班氏父子读《史记》,看游侠受到称赞,就认为司马迁退处士而进奸雄,那真是根本不理解司马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