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祺
《周易》是中国古代历史大变动时期的产物,这是研究《周易》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卦辞和爻辞为经,解释经的是传。汉人将十篇传文称为《十翼》(《易乾凿度》),意思是这十篇是经的羽翼。这十篇传文是《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经文和传文在内容和思想上,有联系,也有区别。
关于《周易》的作者和形成年代,有不同的说法。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周易》非一时一人之作。多数意见认为《周易》的卦辞、爻辞写在西周初期或西周的前期。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形成于战国时期。这其中有战国早期说、战国晚期说,或者战国中期至晚期说,等等。《易传》的各个部分形成的先后次序和年代,看法很多。(www.xing528.com)
大体上说,《周易》的卦辞、爻辞形成在西周前期,《易传》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人写的。因此,考察这两个时代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对《周易》的了解。其一,殷、周处在奴隶社会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殷周之际典制的变动相当剧烈。这一点,近代学者已经指出了。其二,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产生,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系辞》的作者谈到《周易》产生时代背景的特点,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易·系辞下》)《周易》写作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历史大变动中发展和形成的。因此,这部书反映了这个历史时代的特征。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周易》是历史大变动时期的精神的精华,凝结了几代思想家对宇宙、对自然的认识,包含了作者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理解。《周易》关于历史变化的观点,对几千年的中国史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具体地总结《周易》的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史学的影响,是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讨论中国史学发展渊源及特点必须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