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山历代碑刻:重修七世祖祠的经过及当时经济状况

茶山历代碑刻:重修七世祖祠的经过及当时经济状况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碑文记载了重修七世祖祠的经过,碑文中提到的当时经济情况有一定意义,“尝赀淡薄,家鲜厚丰”“内有低洼,难于耕植,发卖与人取泥作器”。碑文重修七世祖祠碑志常思:《殷武》载寝成之咏,《閟宫》兴新庙之歌。

茶山历代碑刻:重修七世祖祠的经过及当时经济状况

本碑现存超朗村麦屋,立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高42厘米,宽62厘米。碑文记载了重修七世祖祠的经过,碑文中提到的当时经济情况有一定意义,“尝赀淡薄,家鲜厚丰”“内有低洼,难于耕植,发卖与人取泥作器”。同村的“倡建本祠数目并序”碑(1906年)有“进投咸泥银”语,可作佐证。《超朗村志》第54页亦可资佐证:“邓屋村村民邓球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龙头岭兴建的‘大成陶窑’(后称‘大成陶瓷厂’),生产日用陶器。1962年,大圳埔围海造田,河道不通,大成陶瓷厂并入温塘陶瓷厂。”碑文称“每丁收银壹大员”,碑文中的“捐人丁名”共133个,可确知当年麦屋其中一房的人丁数和人名,是珍贵的人口资料。碑文中亦记载了建祠的各个环节及时间,是研究民俗古建筑的极佳资料。

碑文

重修七世祖祠碑志

常思:《殷武》载寝成之咏,《閟宫》兴新庙之歌。自来寝庙既成,类多庆志其事。若我房七世祖叔俭公之有斯祠也,始自乾隆庚寅冬,十八传孙颖征等倡建,以至辛卯仲春,然后落成。虽当时未有记载,然群昭群穆,乃安斯寝,春秋匪懈,享祀不忒,皆由此起矣。但此祠旧规,前后两进,南比(按,“比”应为“北”)两廊,左右两房,朴实有余,崇广不尚,前人非故啬也,想因限于财地,以至于此。迄今百有余年,墙瓦倾颓,松桷枯朽,登堂瞻望,恧愧弥深。予等返思创建之功,前人以开于前,后人应继于后。虽尝赀淡薄,家鲜厚丰,然犹可设法为之者。是以集众公议,愿将祖遗蓢田一段及后置下白鹤湖埔田一段,内有低洼,难于耕植,发卖与人取泥作器,得藉其赀,权积数年,仍不足用,复拟添入新主,每主收银五大员,每丁收银壹大员,即凡属子孙者,稍有余赀,亦皆捐题,合成美举。夫然后宕祠后之遗基,广其堂宇,辟祠右之旧址,增其厨房,是以高曾祖考,新故合食于同堂,禴祠蒸尝,趋跄得抒其步武。所愿子子孙孙,绳绳继继,更培祀典,广设育才,则裕后光前,曷胜万世无穷之望。故特志其巅末,勒之于石,以示来兹云。

捐题名列:

共用银柒百八十九两三钱六分贰厘,共入新主四十八位,该收银贰百四十大员。

廷举捐银二拾大员,满广捐银壹十六大员,祯碧捐银壹十贰大员,暐平捐银六大员,李见捐银四大员,启英捐银十大员,幹英捐银六大员,文旭捐银四大员,朝茂捐银三大员,步英捐银三大员,会升捐银贰大员,秀平捐银壹员半;杰万、亮平、逸祥、象桥、永春、晞光、集彝、惠彝、锡光,以上每捐贰大员;壮权、承进、美兴、亚泰、金发、日本、闰坤,以上捐银壹大员;总列、容根,以上捐银壹中元;际琼捐银壹两。合共捐得壹百壹十四大员零一两。

◎ 重修七世祖祠碑志

捐人丁名列:

会升、满年、继洪、王纳、祯碧、志和、桥焕、暐平、松秋、仲秋、李见、闰坤、锡光、日桃、日珍、李光、树牛、永春、奴悬、百早、全兴、亮平、吉女、淦滔、吉何、秀平、色基、色坤、禧平、陶稳、赞平、裔洪、岳义、王稳、早钦、积荫、早明、继宗、壮权、廷举、衬球、王庆、亚培、亚直、早福、亚诺、容戴、观伯、迟顺、华达、茂全、寿德、际琼、逸祥、效良、效和、集彝、沛田、泮锦、煜佳、煜墀、闰坤、迟发、惠彝、庆祥、庆尧、庆亨、庆联、亚泰、张成、春保、亚波、奕祥、余发、亚冬、晞光、容灿、容丁、容建、容绚、亚善、意培、意嵩、意华、满广、容何、容物、朝茂、松云、黎进、黎藉、庆茂、亚福、常茂、事宗、日海、应科、容根、满祥、亚深、日本、义根、总继、总列、总贤、亚秉、美兴、杰万、立新、承进、金发、亚辉、伦佳、伦福、亚端、文旭、文效、幹英、文耀、启英、文焕、文灿、文柱、建祥、步英、文绚、文树、文色、文烘、金泉、金就、金秉、百早。合共收来银壹百三十六大员。

本祠坐甲向庚兼寅申三分,坐尾宿六度,向毕宿十度,开庚门,放辛水。陈祯本先生课。

一、出伙,光绪丙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丙辰日辰时。

一、拆卸,七,初一辛酉日辰。

一、行墙、上梁、安门,八月初八戊辰日午时。

一、竖柱,八月二十三癸未日辰时,乾方起首。

一、坐梁,九月初二壬辰日午时。(www.xing528.com)

一、作灶,十月初四癸亥卯时。

一、开光,十月十七丙子日子时下四刻,名“双鼠夜游”,甚吉。

经理人:永春、廷举、沛田、祯碧、暐平、逸祥

大清光绪辛卯十七年十月吉日立

碑文大意

我们常常想到《诗经·商颂·殷武》记载着咏唱“寝成孔安”(寝庙落成,神灵安恬)的诗句,《诗经·鲁颂· 閟宫》也有歌唱兴建“閟宫”(神宫)、新庙落成的诗句。一直以来,祠堂落成后,大多有庆祝、记录建祠之事的。

我房七世祖叔俭公的祠堂,在乾隆庚寅年(1770年)冬开始兴建,由十八传孙颖征等人倡议创建,在辛卯仲春(约1771年3月)落成。虽然当时未有记载,但列祖列宗的灵位,由此安放在祠堂里,春秋之祭,一直没有懈怠,也一直没有差错。这一切,都是有了本祠堂才兴起的。

本祠堂的旧有规模,前后两进,南北两廊,左右两房,朴实有余,高大、宽敞不足。这并不是前人故意吝啬,想来是因为当时受限于财力、土地,以至于这样。本祠堂建成至今已一百多年,屋墙和瓦面已有些倾倒、颓败,梁柱也有些枯朽。我们登堂察看,深感愧疚。

回想创建本祠的功业,是前人开创在前,我们后人应该继承于后。虽然本祠的固定收益很少,我们家族也少有富足的家庭,但我们依然可以想办法解决重修资金的问题。于是,我们召集族人公开商议,将祖宗遗下的一片山下的水田及后来置办的一片位于白鹤湖的水边水田,里面低洼不可耕种的,卖给别人取泥做陶器。但这项收益积累几年后,仍然不够用,大家拟在祠堂内增添新的神主牌,每位神主牌收银五大员;每位男丁,每人收银一大员。我们这些子孙稍有余财的,都捐款题名,一起来完成这件美事。

于是,我们扩宽祠后的旧基础,将祠堂建得更加宽敞,又开辟祠右的旧屋址,增建厨房。由此,我们的高祖、曾祖等新、老祖先之灵,同在一堂饮食;村民祭祀、聚餐,不再局促而可迈开脚步。

祝愿我们的子子孙孙连绵不绝,让祭祀的典礼更加盛大,广泛培育人才,给后辈造福,给先辈增光,实现万世无穷的愿望!

为此,我们特意记录重修本祠的始末,刻在石上,告诉后人。

(略)

大清光绪辛卯十七年十月(1891年11月)吉日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