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碑现存上元村,立于雍正六年(1728年),高68厘米,宽51厘米。本碑为邓廷喆所立,记载了邓奇之妻、邓廷喆之母尹氏的简要事迹,对于研究茶山邓氏,尤其是邓廷喆,具有极高的价值。茶山邓氏一门五代,名人辈出,影响深远,本碑有记载的邓奇、邓廷喆、邓廷扬、邓凤、邓云鹤、邓大林均青史有名。
本碑在《茶山乡志》上有载:“清尹氏太夫人墓。节录碑文:夫人乃原武知县邓奇之原配、内阁中书廷喆之生母也。葬本乡沙角头大岭西南。”本碑边缘有龙纹,颇精美。
碑文
皇清诰赠宜人显妣尹氏老太夫人之墓
太宜人乃诰赠奉政大夫、原武县邑侯蘧若邓公府君元配……公长女,仁孝庄敬,善事翁姑,相夫学行有成,顺治丁酉科举孝廉,□□原武,民怀其德,称贤大夫。宜人举四女,丁酉举一子,廷喆其所出也。生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四月十九日戌时,终顺治十七年庚子九月十二日戌时,享年肆拾肆岁。以府君任原武,康熙九年,恭遇覃恩,敕赠孺人。男廷喆,康熙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一级;康熙五十二年,恭遇万寿覃恩,加赠安人;升内阁,诰敕撰文掌印中书加四级管典籍事;雍正元年恭遇覃恩,晋赠宜人。葬沙角头本山缝针甲山庚向之原兼卯酉三分。廷喆以修宜人墓请假,蒙恩予,告归里重修。
圆堂地内皆石塚,居方堂之中,日后子孙毋得妄思陪葬。
祀男:廷喆诰授奉政大夫内阁掌印中书加四级管典籍事钦差册封安南国王正使赐一品服;廷扬太学生候选州同;孙:尚瓒生员内阁纂修明史候选府经历,凤惠州府学拔贡生候选儒学教谕,尚稷太学生候选县丞,应唐,云鹤东莞县儒学生员;曾孙:世纶太学生候选州判,曾眷,曾裕,曾升,曾述,曾照,亚学,大林;元孙:敦裔等
雍正陆年岁次戊申拾壹月初壹日重修立石
碑文大意
◎ 皇清诰赠宜人显妣尹氏老太夫人之墓
太宜人是诰赠奉政大夫、河南原武县县令邓奇(号蘧若)的元配。她仁爱、孝顺、端庄、谨慎,能很好地侍奉公婆,并辅佐丈夫在学问、品行上取得成就。邓奇在顺治丁酉年(1657年)中举。太宜人育有四女,丁酉年(1657年)育有一子,邓廷喆是她所生。她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四月十九日(1617年5月23日)戌时,逝于顺治十七年庚子九月十二日(1660年10月22日)戌时,享年四十四虚岁。因为丈夫邓奇任原武县县令,她在康熙九年(1670年)被皇帝追赠“孺人”(七品官之妻)封号。她的儿子邓廷喆,康熙甲子(1684年)举人,内阁中书加一级,她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追加“安人”(六品官之母)封号。邓廷喆升内阁,诰敕撰文掌印中书加四级管典籍事,她的封号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晋升为“宜人”(五品官之母)。葬沙角头本山缝针甲山庚向之原兼卯酉三分。邓廷喆以重修母亲之墓向皇帝请假,得到恩准辞职,回到家乡重修母亲之墓。(www.xing528.com)
(略)
雍正陆年岁次戊申拾壹月初壹日(1728年12月1日)重修立石
附录
邓奇传略
邓奇(1614—1696年),字挺庸,号蘧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授河南原武县令。原武县土地瘦瘠,旧时官府催田租,百姓只能借钱缴租。邓奇到任后,放宽缴租期限,百姓十分感动,哭着说:“邓公救了我们。”县中有数百顷农田抛荒,农户逃亡,邓奇招人开垦,恢复农业生产。旧时原武县上缴粮食,要到临清仓,路途遥远,费用繁多且滋生弊端,邓奇力请在就近的码头上缴。黄河决堤,邓奇带领官吏、百姓背柴薪、泥土护堤。河堤即将崩决时,人们惊慌逃走,但邓奇坚守,最终河堤得以安全,百姓立碑纪念。邓奇刚正不阿,爱护百姓。邓奇因病归茶山后,有官员感叹说:“河南失去了一位廉洁的官吏。”邓奇居家二十年,为乡人排忧解难,不遗余力,力倡社学,修复广济桥。(据《茶山乡志》卷四译)
茶山邓氏
茶山邓氏,号称四代科甲,其门楼牌匾书曰“父子孙曾兄弟科甲”,可谓人才辈出。门楼牌匾中的“父”指邓奇。邓奇,字挺庸,号蘧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选河南原武令。《东莞诗录》中收有他的诗六首。门楼牌匾中的“子”指邓廷喆。邓廷喆字宣人,自号蓼伊,由副贡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乡荐,四十九年(1710年)考授中书。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充出使安南正使,赐一品服出关。邓廷喆出使安南做到“简仆御,杜私交,所至肃然”。回朝后,康熙赞誉他“此行能全国体”。“邓廷喆生平博通经史,为文章皆有法度,尤长于诗。”他著有《蓼园草》《皇华诗略》等(已佚)。《东莞诗录》中收有他的诗四十九首。
门楼牌匾中的“孙”指邓云鹤。邓云鹤字天翼,号紫峰,雍正七年(1729年)乡荐,邓奇孙,廷喆子。邓云鹤“为文浑灏雄奇,而根极邃理”。可惜年仅三十六岁卒。《东莞诗录》中录有他的诗五首。
门楼牌匾中的“曾”及“兄弟”,指邓大林、邓大业、邓大经兄弟三人。邓大林字振东,号筠亭,云鹤子,廷喆孙,奇曾孙。乾隆八年(1743年)乡荐,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他自幼聪明好学,弱冠补诸生,深得邑人侍读学士林蒲封的器重,招为女婿。他登进士后选庶吉士,后改户部主事,擢员外郎。三十六年(1771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越年秋晋礼部郎中,不久升广西道御史,以母老乞归,享年七十一岁。他著有《三余斋集》(已佚)。《东莞诗录》有他的诗十三首。其弟邓大经,字敬敷,号叙轩,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授河南内乡县令,莅官三载引疾归。居家教授,奖诱不倦,卒年七十五岁。他著有《倚云楼集》,四卷(已佚)。《东莞诗录》中录有他的诗十二首。邓大林的另一位弟弟邓大业,字鼎臣,号懋堂,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荐,授澄海儒学教谕。《东莞诗录》中录有他的诗九首。邓淳所说的“寒家五代甲第”中的第五代,当指邓淳本人。邓淳字粹如,号朴庵,大林子,嘉庆郡增生,道光元年(1821年)特科辟举孝廉方正。邓淳早慧,年十一,父命赋《春日登楼》诗,则有“置身高八尺,举手摘星辰”之句,传诵一时。他一生著作等身,已知的著作计有《岭南丛述》六十卷、《宝安诗正》六十卷、《粤东名儒言行录》二十四卷、《主一斋随笔》十二卷、《家范辑要》三十卷、《邓氏献征录》八卷、《朴庵存稿》十卷、《家谱》二十卷、《乾惕录》二卷、《东莞志稿》五十卷。除了《岭南丛述》及《粤东名儒言行录》外,其余已佚。其中《岭南丛述》是邓淳的代表作,该书享有广东百科全书之美誉,学术价值极高。他一生勤于著述,尤其是晚年,处于贫病交加的困境中仍坚持不懈。他在给侄儿邓鎏的信中说:“余近日选辑《诗正》,旦夕不停,精神耗惫。选诗费神无几,采辑名人评论,费神更多。常一人之诗而至三易稿者,耗力耗财,当此老年苦境,更难胜任。只得竭力向前,断不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宝安诗正》编成的第二年,邓淳就以七十五岁的高龄辞世了。邓淳不但是一位著名学者,而且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爱国志士。他积极参加了当时广东的抗英斗争。《恳严行剿办英夷呈文》以及著名的反帝国主义侵略檄文《讨英夷檄》均出自他的手笔。身为一介儒生的邓淳,并无守土之责,但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却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据《东莞邓氏诗文集(上)》,邓进滔整理,乐水园印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