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碑现存南社村,立于康熙四十五年冬(1707年1月),高42厘米,宽30厘米。碑文记载了说庵公的简要事迹,着重反映了天性孝友、赈济饥荒两个方面。“戊子、己丑岁凶,乡邻就食吾乡不啻数百人”,有史料价值,可佐证以《南社谢氏族谱》:“顺治……五戊子……三月,大饥,斗米八钱,人有相食,死亡过半,本乡葆初公平价而粜,富家出粟赈济而得免。”碑文中“即岁时伏腊,长幼中有不讳言甲申之变,考乃唏嘘不已,废食竟日”,此句言“甲申之变”,大可玩味。
碑文
考说庵府君墓志
考讳学,字仲明,号说庵,怀江□□孙,顺吾公家子。考少聪颖,曾大父尝谓:“此子可学。”其后出就外傅,因以名焉。不幸时值沧桑,先大父卒于甲申,乃弃业就耕。弟二人,曰翼,曰□,虽受室别居,而一新一割,不与之共,弗乐也。迨仲氏殁,而考日夕痛泣,几不自保。即岁时伏腊,长幼中有不讳言甲申之变,考乃唏嘘不已,废食竟日,其天性孝友,何如耶?戊子、己丑岁凶,乡邻就食吾乡不啻数百人,吾家有赈饥者,推考公平,升合尽出其手。有不继,辄出其家食给之。尝语人曰:“盖己之饥。”《家谱》所称“有古君子风”,洵不诬也。生明万历戊戌六月初五日子时,终清康熙丁巳正月初二日丑时,享寿八十。是月初八,营葬黄屋村三岭卯乙向分金丁酉丁卯。配先妣孺人李氏,云冈塘尾清庭公女。男三人,长兆初,次兆祥,次兆昌。先妣另葬本乡珠盘岭亥壬向。长德元,次兄德洲祖祔葬三岭。其年月先后不同,然皆土封未碑。越三十载,昌乃率侄健等,始卜吉鸠工,厚筑而碑焉。其有愧于为人子者,甚矣!是为志。
康熙四十五年岁在丙戌冬谷旦,季子兆昌顿首百拜谨撰(www.xing528.com)
碑文大意
◎ 考说庵府君墓志
先父名学,字仲明,号说庵(按,“说”音“悦”。同处、立于1756年的《皇清显考霁川谢公之墓》作“悦庵”),是怀江公的孙子、顺吾公的儿子。先父少时聪颖,曾祖父曾说:“这孩子可以让他学习。”后来,他离家就学于师,于是以“学”为名。不幸的是,恰逢朝代鼎革、沧桑巨变,祖父在甲申年(1644年)去世,先父于是放弃学业,转而从事农耕。先父有弟弟二人,名翼、□。虽然他们不住在一起,但先父每次得到新的东西或宰杀禽畜,如果不和弟弟分享,便觉得不快乐。弟弟去世时,先父朝夕痛哭,差点因悲痛而死。即使是逢年过节,长辈或晚辈不避忌而说到甲申之变,先父仍唏嘘不已,几天都吃不下饭。先父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谁能比得上?戊子(1648年)、己丑(1649年)这两年是荒年,到南社乞讨食物的乡邻不下数百人,我们谢家赈济饥荒的人推举先父公平、不偏私,分给饥民的一升一合食物都出自先父之手。有的人实在不够吃了,先父便拿出自家的粮食供给他们。他曾跟别人说:“别人的饥饿,就是我自己的饥饿。”《家谱》中称先父“有古代的君子之风”,实在不是虚言。先父生于明万历戊戌六月初五日子(1598年7月7日)时,终于清康熙丁巳正月初二日(1677年2月3日)丑时,享寿八十虚岁。本月初八(1677年2月9日),葬在黄屋村三岭卯乙向分金丁酉丁卯。先父的妻子李氏,是云冈塘尾清庭公之女。先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兆初,次子兆祥,三子兆昌。先母李氏另葬本乡珠盘岭亥壬向。先父的长兄德元,次兄德洲祖,附葬在三岭先父之墓旁。这些墓的年月先后不同,但都只是堆土成坟。过了三十年,兆昌率领侄子健等人,占卜吉日、召请工匠,用砖石泥土高筑坟墓并立碑。我作为儿子,实在过于惭愧。是为志。
康熙四十五年岁在丙戌冬谷旦(按,据《皇清处士悦庵谢府君之墓》碑,其时为十二月十八日,即1707年1月21日),幼子兆昌磕头百拜谨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