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碑现存下朗村,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高61厘米,宽45厘米。碑文记载了下朗村修围墙、门楼之事,对下朗村的环境、布局有简要描述,是下朗村史的重要资料。本碑与同村、同时的《建祠记》碑尺寸相近,二碑文的人名有相同者,如饬大、锡五、见乾等,《建祠记》亦提到“治地通塘”,可见修围、建祠皆本村同时之盛事,且二事有相通之处。
碑文
修围序
俗之美恶,在人心之淳漓,不在形势之得失。然《诗》曰:“逝彼百泉,乃陟南冈。”则又何说?盖藉形胜以保聚,而爰众爰有,淳庞遂可立臻,理固然耳。
我准备公卜吉于兹,不知几经瞻陟矣,是以达人代出,至十三传月川公以孝友传家,正庵公以理学衍世,科岁簮缨,遂甲于邑。则知形胜之美,不仅都邑然也。原吾居场前,塘分四口,乔木森蔚,或以为蒙蔽隘塞,宜宏敞其局。于是,诸大父介民等于乾隆丁巳年,斧木通塘,聿成大观。久之,识者谓村场旷散,塘阔滩高,局不束而气不聚。族长天五集众筹之,议东西峙以两门,周围环以水墙,推诸大父英瑞、茂大,诸父位一、赞五、锡五,弟见乾等董其事。而一时众谋佥同,咸踊跃捐金,瞬息遂盈贰百,犹估工不敷,爰告之庙,请用菊隐公余尝捌百足之。是役也,经始于乾隆甲申年,观成于乾隆辛卯年。堂哉!皇哉!较前始称美备。窃为思之,方今圣天子在上,仁孝所被,六合苞桑。况我族世守孝友、理学之传,经兹培固振刷之后,其蕃衍宁有艾哉?嗣是,沐王猷以观摩,庶几日进于淳,以光前绪,则予之跂望不更殷欤?是为序。
邑庠二十二世之栢撰
乐助芳名开列:
初世祖,壹拾壹两;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已上拾两;七世祖,捌百两;兆祥祖,六两;正庵祖,拾伍两;月川祖,拾伍两;蓢泉祖,七两;邃所祖,三两;西川祖、宾南祖、春寰祖、东乔祖,已上一两伍钱;英瑞、联璧,以上六两四钱;显斯、玉友、饬大,以上四两八钱;绚璧,四两;瑞明、锦明,以上三两三钱;应苍、兼伯,以上三两二钱;丽天、衍五、子兴、树明,以上二两四钱;翔万、位一、赞五、寿三、蕃伯、见乾、芳璧、信乾、圣乾,以上一两六钱;兴瑞、粤伯、敬五、锡五、子信、英大、章玉、苑辉、铨伯、嵩伯、逈堂、升伯、位大、国侯、逢清、逢友、尚玉、灿堂、宁君、孔华、全有、映堂,以上八钱;朝五、卓英、配五、学天、统万、位伯、丽中、英伯、端臣、伟斯、鸣相、会显、玺望、衍灿、衍浩、兴伯、文玉、晃金、灿国、耀邦、敢扳、辅贤,以上四钱。
乾隆叁拾捌年岁次癸巳孟冬谷旦立石
◎ 修围序
碑文大意
民风、民俗的好或坏,在于人心淳朴或人情淡薄,不在于地形、地势的得或失。但《诗经·大雅·公刘》说:“逝彼百泉,乃陟南冈(走向一个个水泉,登上南冈,考察是否适合居住)。”这又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凭借优越的地形、地势,容易聚集百姓、聚众守卫,正如同诗所说的“爰众爰有(百姓众多且富有)”,淳厚的民风、民俗由此兴起、实现,这是理所当然的。(www.xing528.com)
我们的始祖准备公在宋朝时选择在这里定居,不知登高望远、考察过多少次这里的地形、地势了。正是凭借优越的地形、地势,我们袁氏家族人才辈出。十三传月川公以孝友传家,正庵公以理学(儒家思想)传世,历年都有族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我们村由此在东莞全县遥遥领先。因此,优越的地形、地势不仅对于首都、城市有重要意义,对乡村来说也一样。
我们原来居住的下朗村的村居、广场前,池塘分为四口,树木高大、浓密。有人认为村中的地形、地势被遮挡了,变得狭窄、堵塞,应该拓宽村中的格局。于是,祖父辈介民等人于乾隆丁巳年(1737年)伐去大树,将四口池塘连通起来,村景由此变得盛大、壮观。时间久了,有识之士说村里的广场太空旷,池塘太大、滩岸太高,格局不够收束,元气不能聚集。族长天五聚集族人一起谋划,建议在村的东、西两边建两座高耸的门楼,池塘边用围墙围起来。众人推举祖父辈英瑞、茂大,父辈位一、赞五、锡五及我的弟弟见乾,一起负责修建。一时间,族人一致赞成修建,大家都踊跃捐款,很快就募得二百两银。但考虑到这二百两银不够开支,便向袁氏宗祠报告,请求用菊隐公的祭祖资产的余款八百两来补足。
这次工程,开始于乾隆甲申年(1764年),竣工于乾隆辛卯年(1771年)。现在的村景,其气势是多么的宏伟!和从前相比,才真正是优美、完备。我个人认为,现今天子在上,仁孝之风遍及全国,国基牢固。而我们袁氏家族,世代坚守着孝友、理学的传统,经过这次对村中环境的改善、整治,我们族人的繁盛岂会有终止之时?我们族人沐浴着圣王之道,相互学习,民风将越来越淳朴,将前人的事业发扬光大,我怎能不有更美好的期望?是为序。
邑庠二十二世之栢撰
(乐助芳名略)
乾隆叁拾捌年岁次癸巳孟冬(1773年11月)谷旦立石
附录
袁月川传略
袁君庆,字子云,号月川,下蓢人。方童年,闻父卒于琼山,仰天号泣,几不欲生,于是亲自赴琼扶柩归葬。中途遇风,舟将溺,舟人惶恐,忽闻空中曰:“有袁孝子在舟。”遂赖安。壮游京师,往来皆天下豪杰,酬唱赠答无虚日。榜眼伦以训相交最善,询其生平,知其事,以“孝友格天”匾额旌之。岁庚子,侄起元获知于同考臧公,以门生礼见,臧公询其家世,侄举叔父君庆以对。公肃然起敬曰:“孝,庸德也,即大德也。大德者昌,宜子之族蝉联鹊起也。”遂大书“孝友传家”四字,命榜于祖祠以表扬之。君庆力学,耽吟咏,同邑户部郎李希说为梓诗集,且为之序。(据《茶山乡志》卷四)
袁晖传略
袁晖,字藏用,十岁丧父,时往墓下号泣。家贫,业香柜以养母,夜则读书。白沙访之,大许焉,因游其门。学务力行,不事章句。新会令丁积见之,叹曰:“不意布衣贫苦,卓立如是。”白沙曰:“林缉熙称袁晖决非泛泛者。伍光宇从予游,予甚爱之,亦以其不泛泛也。光宇死,罕有如光宇者。晖其光宇之俦欤?”后辞归,终身不仕。以孝弟仁让训乡闾,一时之俗为变。年七十三卒。(据《茶山乡志》卷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