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明确写作主题,制定实施方案
(时间:1课时)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1.导入
近来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是,上海人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启动强制垃圾分类模式!进入“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时代的上海人,不是被“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逼疯了,就是在被逼疯的边缘疯狂试探:干纸巾是干垃圾,湿的纸巾还是干垃圾,瓜子皮无论多干,还是一个湿垃圾……分类分到怀疑人生了。
2.任务分解
提问:关于“垃圾分类”这个热门话题,你最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预设:什么是垃圾分类?你了解相关的条例规定吗?你有过相关的生活体验吗?你觉得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关于垃圾分类的普及,你觉得要解决哪些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示例:
(1)写作&道德与法治:
任务清单:
A.了解相关的法规或条例;
B.了解国内外的实施情况;
(2)写作&化学&生物:
任务清单:
A.了解垃圾的构成;
B.了解垃圾的危害;
C.尝试从化学或生物角度说明有害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处理的方案;
D.撰写科普文章。
(3)新闻写作
任务清单:
A.阅读相关新闻报道;
B.查阅相关问卷调查情况;
C.对了解到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
D.撰写消息或新闻评论。
(4)记叙文(文学)写作
任务清单:
A.参与垃圾分类;
B.观察垃圾分类事件中的众生相;
C.通过采访、交谈、阅读、上网等途径积累典型事例;
D.撰写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或创作一篇能反映现实的小小说。
(二)自选任务,制定方案(www.xing528.com)
1.自选一组任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实施方案。
(1)小组选择研究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确定目标、步骤)。
(2)小组合理分工,团结协作(针对个人特长合理分工)。
(3)采用有效的研究途径(调查访问、上网、查阅书籍、亲身实践等)。
(4)对所得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合理增删、归类)。
2.集体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评价方向: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3.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第二阶段:根据方案,完成相关任务
(时间:1周;课下完成,教师指导)
(一)各小组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自主搜集资料,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及发现的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完成所选任务,做好汇报准备。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时间:1~2课时;课上完成)
(一)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各小组负责人宣读本组选择的任务清单。
2.汇报实施过程,展示写作成果。
3.其他小组成员仔细倾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4.各组汇报结束后,学生交流感受或疑问。可做出评价,也可提建议。
5.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二)活动总结,评价反思
1.总结交流:引导学生回顾这次活动过程,畅谈收获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对各组进行表彰。
(三)课外拓展,深化素养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
按官方计划,在2020年底之前,一些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鼓励居民和社区正确、深入分类,你有什么建议?
2.深度阅读,思考: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除了垃圾分类,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