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服运动对于寻找民族认同标识的必要性

汉服运动对于寻找民族认同标识的必要性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学生社团就汉服普及一事向同学们提出的书面建议。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大部分生活习俗已经发生变化,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开始自发寻找民族认同的标识。故而,为了寻找民族文化的标识,解决汉民族在族际交往中民族服饰缺失的问题,汉服运动有其必然性、正当性和必要性。为了响应汉服运动,本次调查拟进一步了解漳州地区人民对汉服的看法,加深对汉服现状和文化的认识,为汉服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汉服运动对于寻找民族认同标识的必要性

散文

寻找遗失的美好

漳州一中 九年级 林同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题记

我曾望着其他民族的服饰投去艳羡的目光,我问母亲:“我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汉族有跟少数民族一样漂亮的服饰吗?”母亲的回答让我有些失落,她说:“不知道,可能有吧。”

终于有一次,我被网络上的汉服照片所吸引,从评论中我了解到让我极其兴奋的东西,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她叫汉服!那一刻,我恨不得告诉身边所有的人,这么令人惊艳的服饰是我们汉族人的衣裳。怀揣一腔热血的我从各个渠道去了解汉服,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从不知道怎么穿汉服,不清楚汉服的形制,到对汉服的各种形制礼仪了如指掌。

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是网购的。到货后我屁颠屁颠地骑了一个小时的单车学校旁边的快递点取件。拿完快递回家还要拉上小伙伴一起试穿,跟朋友普及汉服知识,兴致勃勃地拍照。我想我永远会记住那一天的快乐,纯粹而又有意义。网络的发展让我通过微博、贴吧、论坛认识了一群热爱汉服的同袍,我们可以因为抢到喜欢的汉服、买到好看的发簪、看到别人给我们友好的评论、成功将汉服推荐给别人这些琐碎的事情感到快乐,总觉得自己不单单是在穿一件衣服,而是在做一些可能会改变社会现状的大事。

一开始喜欢汉服确实单纯的因为好看,也没有那么多的民族大义,只把它当成一种小众的爱好,慢慢地受同袍的影响,觉得应当把汉服复兴视为己任。汉服是活的,在不同的时代里绽放着自己的色彩,我们可以从晋襦中看到魏晋的风流,从各种坦领衫裙中看到隋唐的开放,从褙子袄裙中看到宋明的端庄……然而,我从一开始接触汉服到现在,遇到太多的阻碍,最难过的不是网络的暴力、路人的嘲讽,而是家人的不理解。我还记得春节穿上了汉服准备愉快地过年,却没想到还没穿出门就被勒令换掉,让我不许出去丢人现眼。各种令人难过委屈甚至愤怒的情感一点一点蚕食着我的心。“你穿这个是要去唱戏吗?”“你一个中国人穿什么和服!”“我养你这么大是为了让你穿得不伦不类地出去丢人吗?”我想有的时候汉服复兴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可能来自家人。汉服出行在包容度不高的地方真的容易饱受非议,穿一次两次大家可能没觉得什么,穿的频率高了,慢慢地就开始受到村里人的指指点点。被家人勒令不许穿汉服后的一段时间我才知道,左邻右舍异样的目光让父母觉得为难,感到生气,而我就是那个炮灰。可是,越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汉服出行就越会被当成异类。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能穿着汉族人民的衣裳自由地走在街头,看到纯粹的欣赏的眼光!我不希望遭遇鄙夷的目光,也不想因为穿着汉服受到所谓的优待。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服饰,汉服就是汉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服饰,它的本质就是服饰,其次才是“汉服”!

点评:本文作者对汉服有着炽热的爱,参加过多次同袍活动,有多次的汉服体验经历。文中作者回忆了初次接触汉服的兴奋、拥有第一套汉服的快乐、不被理解的难过委屈甚至愤怒,乃至内心诚挚的梦想,真实而感人。

倡议书

关于普及汉服的倡议书

漳州一中 八年级 张同学

亲爱的同学们:

曾几何时,繁华落尽。神州大地汉服失落了,失落在历史的尘埃中。今天,我们不再看到她的剪影,看不到她随风扬起的衣襟……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的文化价值,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和美学。

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里,四处都能看到穿着和服的人在那儿散步;在韩国的公共场合,几乎都是穿着韩服的人;而在中国,汉服却是少之又少了,我很疑惑,为什么汉服作为和服与韩服的发源模范,却不能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甚至穿着汉服出行,都会被认为是故意作秀。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合影中,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穿着他们的民族服饰有说有笑时,唯有汉民族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一旁,仿佛从未与中华民族有过牵连,看着照片,一股悲伤不断蔓延,不断蔓延……

为此,我们向您和您的家人发出以下倡议:

一、主动了解汉服,普及汉服文化。

二、尝试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汉服,感受汉服之美。

三、积极参加传统民俗活动——分发香囊,系五彩绳,兰汤祓禊,画额点朱砂,刺五毒,饮雄黄酒,以及蹴鞠、投壶等,或举办拜师礼、感恩礼、成人礼等等。

古老的曲裾,朴素的直裾,娇俏的襦裙,雍容的玄端……都见证着那种繁华与没落。从秦汉到元明,这种繁杂却精妙的服饰走过了风风雨雨,在朝代的更替中起舞,象征着华夏的繁荣。相信总有一日,汉服会重回汉民族。让我们携起手来,各尽所能,将汉服文化发扬光大。

漳州一中汉服社

2019年2月2日

点评:倡议书是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本文为学生社团就汉服普及一事向同学们提出的书面建议。本文写明了普及汉服的背景,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以求得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语言清晰明确,措辞恳切,具有一定的鼓动性。

【调查报告】

汉家霓裳的漫漫回归路——关于汉服普及情况的调查报告

漳州一中 八年级 苏同学等

一、前言

(一)目的和意义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服是汉民族的一种标志。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大部分生活习俗已经发生变化,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开始自发寻找民族认同的标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强化自己中华民族身份的标识,来满足个体身份归属感。在国际社会的交往中,这种需求更迫切,海外华人需要一种标识来表明自己中华民族的身份。人们开始从古老的文化中寻求身份认同和文化的传感,并尽力将其和现代生活相结合。故而,为了寻找民族文化的标识,解决汉民族在族际交往中民族服饰缺失的问题,汉服运动有其必然性、正当性和必要性。

为了响应汉服运动,本次调查拟进一步了解漳州地区人民对汉服的看法,加深对汉服现状和文化的认识,为汉服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

我组成员着重从人们对汉服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两方面设计问卷调查。调查主体是学生和老师。我组成员主要在学校对调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小组分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二、问卷调查的过程与步骤

问卷发放者:全体组员

发放时间:2017年6月-9月(分多次发放)

调查主体:学生及老师

调查人数:55

地  点:学校

1.设计调查问卷

2.调查的数据分析

①你在哪种场合见过汉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汉服的了解基本局限于电视,这或许是许多人误以为汉服就是古装的原因之一,而且汉服在生活中非常少见,汉服的存在太过局限。

②你认为汉服与现代服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大多数认为汉服在元素上与现代服装差别较大,汉服元素有其独特的辨识度。(www.xing528.com)

③你认为汉服需要保留吗?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汉服这项文化还是不忍舍去的,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三、研究结论

经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人们对于汉服的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大多停留在古装剧中的服装以及美观程度上。大多数人都从电视网络上见到过汉服,少数人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填写问卷的人大多认为汉服在元素上与现代装差别较大,极少数人认为是发型和类型。多数人认为应该保留这份传统,少数人认为无所谓。持反对意见的群众认为汉服较为烦琐,不适于日常穿戴,他们认为这与现代事物格格不入。

第二,一部分人认为汉服与寿衣相似,难以接受其作为日常着装。大部分寿衣确是按照汉服的形制来制作的,在大约三百六十年前,汉族人只有在死去之后,才可以脱下长袍马褂,穿上本民族的服装。这一习俗,延续了三百多年,这三百多年来,我们美丽的汉服,只能作为“寿衣”留存在华夏大地上,汉服,也逐渐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寿衣”。

第三,有一部分人支持汉服日常化,认为其优美的造型、低调的服装风格符合中国人谦虚的美德,但他们希望改良汉服,与时俱进。同时,也为了普及汉服礼仪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瑰宝。

四、给予政府及学校的建议

汉服之所以衰败,很大层面上来说,是因为政府及国家不够重视。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举办一些有关汉服的活动,加大汉服宣传力度。

例如,中秋节人们一起穿着汉服赏月吃月饼、传统花朝节祭拜花神活动等,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喜爱它,了解它,传承它。

2.关注对汉服的考据。

汉服运动十年,一个庞大的汉服文化体系在众同袍的努力下逐渐清晰,但有些部分仍然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于史料进行考据,重新构建汉服文化体系,有助于汉服的复兴。

3.关注汉服背后的文化现象。

汉服复兴,不只是单纯为了好看的衣裳,更多的是为了找回民族归属感,让人能够更深刻地去体会“汉”这个字的含义。我们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找回我们民族的东西。应多关注汉服背后的文化理论、设计制作等专业知识。

4.让汉服走进学校。

汉服的普及,应该从孩子抓起,青少年是汉服复兴的主力军。

(1)服饰的生命在于穿着,现代汉服活动最重要的平台是礼仪和民俗活动。一要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气、节日和礼仪的时间、内容、含义和基本规范;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汉服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学会活动策划、方案制定。如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宣传媒体、志愿者、互动交流方式、前期准备、预期效果等等。

(2)可以在学校开设汉服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汉服知识。

(3)学生的校服设计可以参考汉服元素。

汉服中的常服是可以在日常穿着的,退而求其次,也可以在校服中加入汉服元素。或者增设汉服作为学生参加传统活动的礼服。

(4)在校园里举办各种可着汉服的活动:

如传统民俗活动——分发香囊,系五彩绳,兰汤祓禊,画额点朱砂,刺五毒,饮雄黄酒,以及蹴鞠、投壶等;或举办拜师礼、感恩礼、成人礼等等;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等。

点评:这份调查报告是学生在问卷调查、图书馆采访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而形成的文字材料。分析问题要查阅资料,进行调查要社会参与,这些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科普文本】

汉服的前世今生

漳州一中 八年级 陈同学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反映儒家文化的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当今社会,满族人称“旗人”,衣着称“旗装”,妇女之袍谓“旗袍”;朝鲜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族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朝鲜族女装短衣长裙……

在现实中,除汉族外的大多数民族,每逢重大节日,每家每户,男女老少都会穿上属于自己民族的服饰。而我们呢?每逢重大节日,只是穿上现代潮流的服装。

其实,汉服在历史的潮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主要从中国的上古五帝时期至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来,随着时光的流逝,汉服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装之一。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民族服饰,体现了汉族千年不变的民族特色。

但是,1644年清入关后,为了巩固其统治,还组织群臣学习《金世宗本纪》,告诫群臣不要学习汉人习俗,从北魏至辽金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一不再世而亡……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礼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旦从习汉俗,就好像把左手交给了他人,“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为打击、奴化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洲人的统治地位。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在清统治者的镇压下,汉服逐渐消亡。

这就是汉服的发展史,由兴盛转为衰微。清统治者颁布“剃发易服”的法令,将汉服统统替换成满族服饰(旗袍)。从此以后,汉服文化就被封锁进了历史的小匣子里,无人碰及,岁月一去不复返,匣子上布满了岁月的尘埃。

今天的我们,记起了它,它已经孤独几百年了。但是,现在的我们一旦穿上汉服,行站坐跑,都变得规规矩矩,好似衣服上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将我们民族近几千年的文化规矩缝进去了,饱满而丰盈。华夏复兴,衣礼协行。

点评:本文旨在介绍汉服的发展简史,特别侧重汉服衰微的背景。按时间顺序阐述,适当引用历史资料,并表达了复兴汉服、复兴传统礼仪的愿望。

【议论性文本】

复兴汉服,唤起华夏文化的重生

漳州一中 八年级 黄同学

汉服不只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所承载的是汉族5000年历史文化的内涵。当代汉服传承关系着汉民族精神的建设。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民族,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文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汉族人不认识汉服,甚至对穿汉服有着很大的误解,着汉服被打上了不正常的标签。可是就各个民族而言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到了汉族就成了异类呢?

这跟清军入关强行剃发、“文革”时期的“除四旧”等有着很大关系,社会动荡时期我们渐渐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一些人一边骂着日本、韩国抢走我们的文化,同时又指着穿汉服的人们说不正常,何其悲哀啊!

汉服的消亡、汉文化的缺失令我感到痛心。中国在国际上常常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等称号自居。但若说礼仪之邦,你可曾记得明王朝永乐帝时期的中国万民朝拜,受数国纳贡?汉文化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礼”字,试问如今,有多少人忽略了“礼”字?没了“礼”,还能自称“礼仪之邦”吗?当然,礼,并不只是万福礼这般的问候礼、花朝节这样的节日之礼、及笄这般的成长之礼,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气度,以礼相待他人,以礼修自身。汉文化中的许多事物都令我向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若是丢失了礼,又与蛮夷有何区别?!不知礼者,不成人。一个人如果没了礼、义、廉、耻,如何做君子?

虽然单单穿一件衣服是无法复原我们完整的文化的,应该各方面齐头并进,相互发展。但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服饰是少不了的,没有哪个人能真正做到“洋装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华夏复兴,衣礼协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汉民族的文化理所应当的也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

汉服运动我是支持的,汉服不是文化的全部,但却是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吃饭不代表人的一生,但是人的一生却无法脱离吃饭。我们希望,通过复兴汉服,来唤起华夏文化的重生,而不是穿一件衣服招摇过市就完了,那样始终是达不到目的。

点评:本文以汉服的精神内涵起笔,从传统服饰的没落谈到传统礼仪的缺失,呼吁人们“复兴汉服,唤起华夏文化的重生”,字里行间饱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忧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