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数学教育任务及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任务及方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数学教育,使幼儿获得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幼儿具有接受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的可能性。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及发展趋势,可以从对思维活动的态度、思维类型以及思维的智力品质三个方面,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要求。幼儿数学初步概念的获得,首先应充分依靠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把发展幼儿的智力这一任务放在显要的地位。

幼儿园数学教育任务及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数学教育,使幼儿获得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幼儿具有接受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的可能性。首先,幼儿在早期生活中已经接触并积累了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这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前提。幼儿很小的时候,用手抓东西,有的能握在手中,有的却握不住;不同形状的东西有的能站住不动,有的却滚掉了;淘气时,一会儿爬到桌面上,一会儿又钻到桌子底下,新奇地探索着不同的空间;各种玩具,如积木以鲜艳的色彩,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吸引着他们。总之,他们生活所接触到的周围世界中五彩缤纷、形形色色的物体无不在他们幼小心灵中积累下关于数、形、时、空方面的感性经验。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证明,3~6岁幼儿能够理解一些最初步的数学知识,特别是5岁以后更是初步数概念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在正确教育下,4~5岁幼儿能理解2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准确地理解20以内的数。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幼儿掌握数概念的抽象程度有所提高,可以不完全依靠直观理解数量关系,并在一定抽象水平上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可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幼儿所能接受的,而且有别于小学数学教育。

(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智力是人类创造文明的主要内在因素。智力的早期开发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各国的研究及教育实践所证明。在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年轻一代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探索发明的才能,已成为全世界教育领域所关注的中心课题,也是我国幼教改革中引起广泛兴趣和注意的问题。

智力,一般是指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组成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向幼儿进行数学初步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一作用主要由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和辩证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所决定。同样,幼儿接受的数学初步知识,也无例外地具有这些特点,从而使幼儿的数学教育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起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有作用。例如,数学具有抽象性。因为数学在研究量的关系时,总是暂时舍去事物所具有的许多具体的特点,而抽象探讨事物的量。乍看起来,好像数学所探讨的量是和具体事物无关,然而它却是从许多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一种普遍关系。例如自然数4,它可以代表4个皮球、4只小鸡、4架飞机、4朵花等一切数量为4的事物集合。因此,4就是从元素4的具体物体集合中舍去了皮球、小鸡、飞机、花等具体的特点,仅抽象出它们数量关系的结果。

思维按其抽象性可分类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发生变化,具体形象思维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思维又具有智力品质上的特点,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这些特点也是衡量思维品质的标志。

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及发展趋势,可以从对思维活动的态度、思维类型以及思维的智力品质三个方面,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要求。

(1)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常所指的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幼儿对待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它体现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对待智力活动的态度和主观愿望,是保证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2)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成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幼儿数学初步概念的获得,首先应充分依靠具体形象思维。例如,运用不同材料,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多次反复感受到同样数量的多种物体,在取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抽象出它们在数量方面的共同特征,会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达到初步理解某数实际含义的目的。这是依靠具体形象思维的结果,是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最初步的数的抽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应不限于此,还要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这是发展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但与具体形象思维有本质上的区别。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是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力所能及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即反应的快与慢。灵活性指思维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善于改变思维的方向,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例如,让小班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两个的(两只眼睛、两只手、两只脚、两只耳朵等);让中班幼儿用不同的方法使相差为1的两排物体变成一样多(给少的一排物体添上一个或从多的一排物体中取走一个);中大班幼儿可对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甚至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分类(可按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变思维方向,对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把发展幼儿的智力这一任务放在显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事实上,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启迪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长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

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和杰出人物,他们的创造和成就往往和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强烈的兴趣分不开。德国大数学家高斯还在年幼的时候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激励他顽强地攀上数学的高峰。达尔文童年时被视为“呆头呆脑”的幼儿,也正由于对植物的浓厚兴趣,促使他百折不挠地成为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所以,天才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勤奋精神。(www.xing528.com)

兴趣又是幼儿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那些有鲜明色彩的、形象的、变化多端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学习愿望。但是数学的抽象性恰恰又缺乏这些引起幼儿兴趣的有利条件,数学活动组织得不好还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应将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使它成为幼儿学好数学初步知识的敲门砖和手段,并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去。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般来说,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教师应该研究和掌握的能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的要求应是在幼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的,过难或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

2.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

一切数学活动的组织,均要让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尽力独立完成任务,才能吸引幼儿。游戏活动、启发式教学和操作探索是引起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

3.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由此可见,科学的教学内容与直观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是一个以内因为主,调动幼儿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正确途径。我们要避免单纯依靠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吸引,单纯依靠玩具材料、游戏的花样翻新来迎合幼儿的好奇心,而不顾及数学知识及智力上的要求来引起兴趣的教学方法。当然,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是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教具的运用要服从于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是越多越好。

另外,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应有意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有条理、能克服一些困难和有始有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是和学习的兴趣相关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准备工作。

(四)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对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这是《纲要》中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教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和任务。但是,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力求使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任务的提出是与教育者的幼儿观相联系的。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教育者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幼儿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活动,自己探索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的主动性的一面。在理论上,承认幼儿的个别差异,而实际工作中却忽视了幼儿的个别需要,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往往出现一种不良倾向,就是教师灌输的多,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少;统一要求的多,因材施教的少。正确的方法是每个学前教育教师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切实地得到进一步发展。

使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不是降低对幼儿的要求,而是使数学教育能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起点,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经过努力,有的幼儿也许只能达到一般水平,有的则可达到较高水平。

(五)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在和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数学活动中,幼儿与周围的人(成人、教师、同伴)以及物质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幼儿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幼儿的数学活动离不开可供操作的物质材料,如各种实物、玩具、图片、卡片等。对材料的操作,能使幼儿具体地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的关系等。这一点恰恰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其符号不能比拟的。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物质材料是通向抽象数学世界的桥梁。因此,为幼儿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不应仅仅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具体措施,而要将它提高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任务的高度,应予以重视并执行。

以上几方面的任务,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和渗透,而且是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我们不可能脱离数学教育的内容,空谈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以及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当然,如果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感到厌倦,学好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智力也就无从谈起。同样,如果只注重知识而轻能力,也会造成呆板死记、窒息幼儿智慧的不良后果。而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则是实现各项任务的前提和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